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

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

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是山東省最早開設國際貿易本科專業和擁有國際貿易學碩士點的高校。1960年學校貿易經濟系開設對外貿易專業;1979年在工商經濟系成立對外貿易教研室;為適應對外開放需要,1990年12月對外貿易教研室獨立為國際貿易系,2003年國際貿易系改名為國際貿易學院。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山東經濟學院是山東省最早開設國際貿易本科專業和擁有國際貿易學碩士點的高校。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的前身是對外貿易專業。1960年山東經濟學院貿易經濟系開設對外貿易專業;1979年工商經濟系成立對外貿易教研室;1990年12月成立國際貿易系,2003年國際貿易系更名為國際貿易學院。

國際貿易學院現有教職工47名,專職教師3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講師17人;其中博士學位獲得者及在讀博士10人;碩士學位獲得者34人;專職教師中有出國訪問學者7人。作為省內首家獲取國際貿易學專業碩士授予權的單位,國際貿易學院擁有4個教研室、2個教學模擬實驗室、1個國際貿易研究所。四個教研室分別是:國際貿易理論教研室、國際商務教研室、國際經濟教研室、國際商務英語教研室。

學院現有碩士、本、專科三個辦學層次,國內培養和國際聯合培養兩種辦學模式。它們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本科專業,國際貿易學碩士研究生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和國際商務兩個專科專業。

辦公地點:山東經濟學院逸夫樓六層國際貿易學院

師資力量

時英教授

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經濟學院

時英,中共黨員,國際貿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學校“231人才工程”關鍵學術崗位帶頭人。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山東省對外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山東省委員會特邀顧問、中國國際商會山東商會特邀顧問。山東交通學院兼職教授、山東省財政幹部教育培訓兼職教授。主講《國際市場行銷學》、《外貿企業管理》、《公共關係學》。主要研究領域: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2003年以來承擔並完成的科研項目:

2004年5月SA8000對山東省外貿出口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2004年11月我省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四大戰略問題

2005年“綠色壁壘”對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建議

2005年11月發揮區位優勢,加快山東半島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

2006年11月SR(企業社會責任)對山東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2006年行業協會對國際貿易摩擦對策研究

2003年以來的獲獎情況:

2004年11月 《我省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四大戰略問題》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004年《我省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四大戰略問題》獲山東經濟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005年《山東民營企業“走出去”戰略面臨問題及對策分析》獲山東經濟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005年《改革教學模式,培養創新人才》獲山東經濟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05年5月《WTO“綠色條款”對我農產品出口影響及對策研究》獲廳級科研二等獎

2005年11月 《國際貿易專業主要教學內容改革研究和實踐》獲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5年11月 《“綠色壁壘”對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建議》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006年11月《SA8000對我省外貿出口的影響與對策研究》獲山東經濟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006年《“綠色壁壘”對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建議》獲山東經濟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2007年4月《山東半島城市群與日韓產業協作區發展戰略及模式研究》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7年7月《反傾銷發展趨勢和實效分析》獲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3年以來出版著作、主編教材、發表論文情況:

2003年6月WTO框架下保障措施的中國視角分析

2003年12月我國企業同跨國公司競爭戰略芻議

2003年12月我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四大戰略問題

2004年1月WTO與中國對外貿易

2004年7月試析影響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改革的因素

2004年10月論政府與主導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2004年11月山東民營企業“走出去”戰略面臨問題及其對策分析

2004年12月山東半島城市群與日韓產業協作區發展戰略及模式研究

2004年12月WTO“綠色條款”對我農產品出口影響及對策研究

2005年2月“綠色壁壘”對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建議

2005年8月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新探

2005年9月“SA8000”對我外貿出口影響及對策分析

2005年12月“SA8000”對我外貿出口影響及對策分析

2006年1月國際貿易和國際直接投資理論新體制發展及對我們的啟示

2006年5月全球區域化趨勢下海峽兩岸經濟一體化的必然性

2006年12月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及對策

2007年4月The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onthenewCharacteristicsofFDIentrymodelinChina

2007年7月中小企業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五日通

袁其剛教授

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經濟學院

袁其剛(1966.10-)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國貿學院副院長;1989年畢業於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獲管理學碩士學位。高校教齡17年,主講本科生《世貿組織法》、《國際商務》、《國際商務談判》;碩士研究生《國際貿易慣例與規則》、《國際貿易專題》、《國際商務專題》等課程。教學效果優秀,曾獲山東經濟學院教師講課大賽二等獎,山東經濟學院首屆“教學名師”提名獎。

作為學校中青年學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1996-2006年獲省級廳級優秀教學、科研成果獎23項。在《國際貿易問題》、《國際經貿探索》、《國際商務》、《對外經貿實務》、《WTO時代經貿》、《International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等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4篇,其中2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摘,4篇進入其索引;編著出版著作、教材7部;主持省級科研課題4項,廳級課題2項;課題“反傾銷發展趨勢及實效分析”於2006年獲山東省軟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學術兼職: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學會副會長,山東對外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山東省委組織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世界農產品貿易規則”教學輔導專家,山東省財政廳幹部培訓兼職教授。

研究方向:國際商務、世貿組織法。

2003年以來承擔並完成的科研項目:

2003年10月WTO‘綠色條款’對我農產品出口影響及對策研究

2003年10月反傾銷發展趨勢和實效分析

2006年10月加快我省產業集群科技知識溢出對策研究

2006年10月行業協會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對策研究

2006年5月我省文化產業資本運作模式研究

2007年10月WTO綠箱支持措施新發展與我省支農制度創新研究

2004年10月SA8000對我省外貿出口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2006年10月CSR對山東農產品出口影響及對策研究

2006年10月後過渡期山東外貿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2006年10月研究生創新能力人才培養模式的國際比較

2003年以來的獲獎情況反傾銷發展趨勢和實效分析獲科研獎

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 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

2004年11月《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獲教學獎2004年11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獲教學獎

2006年10月反傾銷發展趨勢和實效分析獲科研獎

2006年5月論文化產業形成中資本的作用獲科研獎

2005年5月WTO“綠色條款”對我農產品出口影響及對策研究獲科研獎

2006年11月SA8000對山東外貿出口的影響與對策獲科研獎

2004年10月“我省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四大戰略問題”獲科研獎

2004年5月《國際商務談判》科研獎

2005年12月改革教學模式,培養創新人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獲教學獎

2003年以來出版著作、主編教材、發表的論文情況

2007年2月《國際商務談判》

2003年8月《國際商務談判》

2003年2月《WTO規則教程》

2004年1月《WTO與中國對外貿易》

2005年8月《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新探》

2007年4月《TheAnalysisandcount-measuresonthenew

characteristicsofFDIentrymodeinChina》

2007年8月《TheanalysisonliftingExportsCompetitionThroughCSR》

2006年6月《山東省產業集群效應分析及負效應規避》

2006年12月《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及對策》

2006年8月《THENEWCHARACTERSOFENTRYMODEOFFDIINCHINA》2006年2月《論文化產業形成中資本的作用》

2006年2月《跨文化商務談判的策略分析》

2005年2月《“綠色壁壘”對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建議》

2003年6月《WTO進口救濟制度比較及對我國的建議》

2004年12月《山東民營企業“走出去”戰略面臨問題及對策分析》

2003年12月《我國企業同跨國公司競爭戰略芻議》

2006年2月《國際商務理論新發展及對我們的啟示》

2005年9月《影響一國實施反傾銷起訴的因素分析》

2005年8月《反傾銷預警模型構建思路分析》

2004年10月“綠色條款”挑戰中國農產品出口

2004年12月國際托收指示書中代理法律問題

2003年4月山東外經貿發展需解決的幾個結構性矛盾

畢紅毅教授

畢紅毅,女,1963年10月生,山東榮成人。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教授,副院長。經濟學碩士,碩士生導師。山東省世界經濟貿易研究會理事。山東經濟學院“23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重要崗位學術帶頭人。山東省財政幹部教育培訓兼職教授。

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 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

主要學習工作經歷:1980.9-1984.7山東師範大學本科

1984.7-2017山東經濟學院教師

1996-1999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在職碩士

2001.2-2002.2捷克布拉格經濟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商務專業。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訪問學者。

主講過《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原理與實務》,《中國對外貿易概論》,《國際服務貿易》等專業課程。主講《國際市場行銷學》、《跨國公司經營理論與實務》等專業必修課程。1999年擔任研究生導師,主講《跨國經營》和《國際貿易專題講座》和兩門研究生課程。擔當4項省部級重點課題的主持人。兩項廳局級課題主持人,主持山東經濟學院《跨國公司經營理論與實務》教學研究項目兩項。自1996年至2017年發表學術論文37篇,其中在國外學術雜誌發表5篇,國內發表32篇,其中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出版著作、主編教材、發表的論文情況

2003.6加入WTO後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03.1ChinaEconomyinTransition

2003.1談我國如何運用普惠制原產地規則》

2003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roleinpromotingthecreationofmiddleclassinChina

2004.1WTO與中國對外貿易

2004.6利用PECA條款擴大我國機電產品對歐出口國際貿易問題

2004.8歐盟東擴,中國如何應對?

2004.7試析影響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改革的因素,

2004.4加入WTO後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04.5論政府與主導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以日本為例

2005.5ThepositiveanalysisabouttheconditionofChinesetechnologygainFDI

2006.12山東的第三產業

2006.8跨國公司經營理論與實務

2008.1人民幣匯率升值與我國企業的跨國併購理論學刊

2006.5歐盟農業與環境政策對山東農業的借鑑科學與管理

2006.4跨國公司對我國市場的不和諧因素及規避措施山東經濟

2006.7跨國公司在華併購新特點與防範策略研究理論學刊

2006.2CEPA-未來魯港合作首推服務業山東商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3年以來承擔的科研項目:

2003.10歐盟東擴的貿易擴展效應及我國的市場定位分析”

2003.12歐盟農業環境政策對我省農業的借鑑”

2004.12二十一世紀歐盟經貿政策走向與我省對策”

2006.12歐美跨國公司產業轉移新趨勢對山東的影響與對策

2007.11山東企業如何儘快嵌入全球價值鏈問題研究

2007.12構建山東現代製造業體系的比較優勢研究

2003年至2017年的獲獎情況

2004.1《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11《加入WTO後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獲山東經濟學院科研成果二等獎

2005《21世紀歐盟經貿政策走向及我省的應對策略》獲山東經濟學院科研成果獎

2005.11《歐盟擴展的貿易轉移效應及我國市場定位分析》獲山東經濟學院科研成果二等獎

2005.12學位論文《青島保稅區國際物流發展對策》獲山東省教育廳本科學位論文優秀獎

2005.10《臨沂物流發展模式》獲山東經濟學院科研成果二等獎

國際商務專業

培養目標

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 山東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院

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商務、跨國經營基礎理論、業務知識,專業技能,通曉國際商務慣例和國際商務文化,熟悉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狀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發展要求,具備跨國經營、管理、策劃工作能力的高層次套用型人才。本專業同時以培養中高級國際商務師為目標,畢業生將主要在跨國公司、涉外企業從事跨國經營和國際商務管理。

培養要求

本專業要求學生服務於我國擴大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競爭、具務開拓進取精神,了解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趨勢,熟練掌握國際設備理論與專業科研課題技能,主要包括WTO規則與國際商務慣例,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金融管理、國際投資理論與實務、項目管理、跨國公司管理、國際商務策劃、國際商務會計、國際市場行銷、商務溝通等業務知識。此外,還要求學生國家對外開放和各項方針政策;熟練地掌握英語讀、寫、聽、說技巧。要求學生既在國際商務領域有突出的專長,在國際經濟管理方面也要具備較強的能力。

1、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平現代國際商務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國際商務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能力及分析和解決國際商務問題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國國際商務的有關方針、政策、法規和國際商務慣例與規則;

5、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

政治經濟學、總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國際商務、中國對外貿易概論、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國際貿易實務、財務會計、跨國公司管理、國導市場行銷、國際稅收、企業戰略管理、國際商務溝通、國; 際商務談判、國際商務英語、國際經濟合作等。

四、學制及學位授予

本科標準學制為4年。根據學校學分管理規定,可提前1年或延長2年畢業。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可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五、畢業學分要求

本專業須修滿指導性教學中規定課程總學分170學分,其中公共基礎必修課62學分,學科基礎課42學分(其中必修課32學分,選修課10學分),專業課36學分(其中必修課26學分,選修課10學分),實踐課程體系(含畢業實習、畢業論文)15學分,全校選修課15學分,方準畢業。

國際貿易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的學生應比較系統地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和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狀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企事業部門工作的高級套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經濟學的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訓練,具有理論分析和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2、掌握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3、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其貿易政策;

4、了解中國的經濟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的動態;

6、能夠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計算機從事涉外經濟工作。

主幹學科

政治經濟學、總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中國對外貿易概論、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實務、財務會計、跨國公司經營理論與實務、國際市場行銷、外貿運輸與保險、國際技術貿易、世貿組織法、國際商法、國際商務談判、國際商務英語、國際經濟合作等。

學制及學位

本科標準學制為4年。根據學校學分制管理規定,可提前1年或延長2年畢業。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可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畢業學分要求

本專業須修滿指導性教學中規定課程總學分170學分,其中公共基礎必修課62學分,學科基礎課42學分(其中必修課32學分,選修課10學分),專業課36學分(其中必修課26學分,選修課10學分),實踐課程體系(含畢業實習、畢業論文)15學分,全校選修課15學分,方準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