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倉水庫

屯倉水庫

屯倉水庫位於安徽省來安縣北部,滁河支流來安河上游,屬長江流域,來水面積187 平方公里,總庫容1.179億立方米,興利庫容4800萬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防洪、養魚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屯倉水庫於1958年10月動工興建,1963年樞紐工程基本建成蓄水。1965年灌區全面受益。樞紐工程主要由均質土壩、泄洪閘、放水涵洞、非常溢洪道等建築物組成。

地理位置

屯倉水庫位於安徽省來安縣北部,滁河支流來安河上游,屬長江流域,壩址在來安縣城北17公里處的老屯倉附近;石固山腳下,四十里長山環湖圍繞。

水庫概況

屯倉水庫來水面積187 平方公里,總庫容1.179億立方米,興利庫容4800萬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防洪、養魚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

發展歷程

屯倉水庫於1958年10月動工興建,1963年樞紐工程基本建成蓄水。1965年灌區全面受益。樞紐工程主要由均質土壩、泄洪閘、放水涵洞、非常溢洪道等建築物組成。

屯倉水庫庫區地處江淮分水嶺,地形特殊,自水庫上游至來安縣城形成一個自北向南的喇叭口地形,這一區域常形成以來安盆地為中心的中度氣旋形環流,維持並增強不穩定天氣,易產生暴雨;多年平均降水952.9毫米,比鄰近地區高 10~20%,“75.8”暴雨比相鄰地區高50~70%。屯倉水庫設計灌溉面積16.5萬畝,實際最大灌溉面積24.2萬畝,灌溉來安縣中部十四個鄉(鎮)的大部分地區,灌區約占全縣耕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來安縣的主要水利骨幹工程。建設四十餘年來,對促進灌區農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1965年6月興建屯倉水庫水電站,其時設備為1台經過修理改制的13千瓦舊水輪發電機,可發電7~8千瓦,主要供屯倉水庫及其附近的一個村莊照明之用。1967年夏,為更新機器,從滁縣地區水電局購回1台水輪發電機,可發電10千瓦。1983年,高壓輸電線路架設到屯倉水庫後,該電站作為屯倉地區用電的必要補充。

1975年8月,屯倉水庫遭遇特大暴雨襲擊,最大24小時降水610毫米,最大3日降水 867毫米,最高洪水位達57.66米,超過當時壩頂0.16米,離防浪牆頂只差 0.34 米,由於採取了正確的分洪措施,保住了大壩,但永久泄洪閘因超標準過水而嚴重毀壞,當時對水毀工程只採取了臨時度汛措施,直至1989年9月國家投資695.5萬元對樞紐工程進行除險加固,加固標準為百年一遇設計,萬年一遇校核;設計水位55.60米,校核水位57.57米。壩頂高程57.70米,防浪牆頂高程58.90米,最大壩高23.70米。

2008年11月14日,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合肥主持召開了《安徽省來安縣屯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審查會,省水利廳,滁州市發改委、水利局,來安縣發改委、水利局等單位的領導和代表參加會議,會議還邀請了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省水利規劃辦公室、六安市水利水電規劃設計院的專家組成專家組。與會專家和代表聽取了設計單位滁州市水利勘測設計院關於初步設計的匯報,並分組進行認真討論。水庫始建於1958年,於1964年基本建成。經多年運行水庫工程存在大壩填築質量差,防浪牆結構存在安全隱患,下游壩坡滲水、散浸,壩腳沼澤化嚴重;正常溢洪道泄洪渠未按標準開挖到位,防護不足;非常溢洪道進口溢流堰及交通橋破損。東涵結構強度不足,洞身及豎井壁滲漏嚴重;西涵頂板及洞身多處滲漏;金屬結構鏽蝕、老化等。會議認為,為保證水庫和下遊人民財產安全,發揮工程效益,對屯倉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是必要的。基本同意設計單位提出的除險加固方案,並對進一步完善設計提出了有針對性、切實可行的審查意見。

2009年10月,進行屯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