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紀念館

屈原紀念館

屈平(約前340-約前278)字原,通常稱為屈原;羋姓屈氏。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秭歸縣屈原紀念館位於湖北省秭歸縣城東。

基本信息

簡介

屈原紀念館(Qu Yuan Memorial Hall in Zigui County)

館內還有屈原石像、青銅像、橘頌亭和碑廊。屈原石像原供于歸州南岸小青灘“屈大夫廟”內,1980年移至屈原紀念館內,通高103厘米。為明嘉靖十六年(1537)歸州百姓捐款鐫刻,是國內今存最早的一尊屈原石像。屈原青銅像聳立在屈原紀念館內正中大壩上,像基為花崗岩石,高 2.5米,銅像身高3.92米,壁厚17厘米,重3噸。橘頌亭位於墓東50米外的橘林中,為琉璃瓦六柱雙層亭,中央環立 6塊大青石碑,分別以6種書體刻屈原《橘頌》全文。碑廊分東西兩廊,位於銅像兩側,呈南北走向。記憶體60塊碑文,刻屈原《離騷》等25篇詩歌。上為原文,下為釋文。

屈原紀念館內珍藏有新石器時代清代的歷史文物六百餘件,是研究楚文化的重要依據。

歷史沿革

館舍於1979年建成,位於屈原祠內。歇山大屋頂,翠綠琉璃瓦,褐色牆壁,風格典雅。1980年2月建成開放。該館分上下展廳,上廳展出該縣出土的文物,下廳是紀念屈原展覽。

屈原紀念館,為綠瓦白牆二層建築,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享有盛名。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郭沫若日本書法泰斗泰雲之德等名家,曾先後為紀念館捐字獻畫。8年前,紀念館被定為“危房”而宣布閉館。

歇山大屋頂,翠綠琉璃瓦,褐色牆壁,風格典雅。館內有上下展廳,上為“秭歸出土文物展覽”,下為“屈原生平事跡展覽”。

2005年7月,東湖風景區管委會投資300餘萬元對該館進行了修繕,目前已在紀念館重新布展。紀念館展出面積共800平方米,一樓展廳內除屈原塑像、生平介紹、重點詩歌摘錄(《楚辭》研究相關作品復原陳列及楚國文物復仿品展示)、集注、研究文獻等館藏物品外,還有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古琴、鼎等各種逼真的仿製品,再現了屈原生活的時代;還原的楚國民居邊,有古裝少女在表演磬石樂……二樓展室,則是該館所藏周韶華沙孟海鐘鳴天等國內書畫大師的一大批珍貴字畫。展廳廂房內絲弦裊裊,是楚國的歌舞表演,還有書法家當場揮毫潑墨。

基本陳列

秭歸縣博物館——屈原祠包括山門、屈原青銅像、東西碑廊、陳列館、屈子衣冠冢,五大部分依山排列,古樸清幽、壯觀肅穆。中心為屈原青銅像東西碑廊鐫刻有屈原《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22篇詩作和歷代文人墨客歌頌屈原詩句手跡。

珍貴藏品

越王州勾劍1980年出土。保存完好,出土時劍刃仍很鋒利。鏤刻最細處僅0.1毫米。近劍格處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州勾、自乍(作)用(劍)”八字,清晰精美。

兵書寶劍峽懸棺 戰國。為一棺兩套、三棺重疊的懸棺。棺木外裝飾彩色漆繪和雕刻,內有完整布塊。其主人應是巴人中的“貴族”。

特色活動

龍舟屈原祠前賽龍舟,搏擊平湖競風流。龍舟因屈原而誕生,屈原精神因龍舟而傳承光大,在屈原故里撐舟劃漿,不但可以強身健體,而且精神因之升華,心靈為之震撼。

號子魂由“峽江號子王”和“三峽活化石”之美譽的胡振浩老人擔綱主演的《船工號子》,是一台不同凡響的民俗歌舞,一曲撼人心魄的千古絕唱,一段魂牽夢繞的三峽戀情。

其他信息

地 址:湖北省宜昌市秭歸歸州鎮楊家堡村

交通線路陸路:宜昌市—屈原祠,或神農架—屈原祠;水路:宜昌市—屈原祠,或重慶/巫山/奉節港—屈原祠

開放時間:8:00~17:30

郵 編:4436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