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全身骨顯像後,為突出某一病變而採集的局部平面圖像。
與全身骨顯像比較,優越性
①避免解剖結構重疊對顯示病變部位和形態的影響;
②提高深部解剖結構和病變的顯示;
③降低鄰近組織或器官高放射性的影響;
④區別體表放射性污染;
⑤斷層顯像能獲得靶與非靶組織的高信噪比和對比度,使診斷可靠性進一步提高。
顯像劑
骨顯像劑以含PCP鍵的磷酸鹽化合物的套用最為廣泛,主要有99mTc-MDP。它在體內較為穩定,血液清除率快,骨攝取迅速。成年人使用劑量555~925MBq(15~25mCi),體重高的患者可酌情加量;兒科患者劑量按9.25MBq(250μCi)/kg計算,最小劑量不應低於74MBq(2mCi)。如因特殊原因所給顯像劑的劑量低於上述劑量者,須適當延長採集時間,以彌補由此造成的計數率減低。顯像劑使用方法為靜脈注射。
顯像方法
(1)患者準備
靜脈注射顯像劑後,囑咐受檢者多進飲料,成年人在注射顯像劑後2h內飲水應達到500~1000ml,檢查前先排淨尿液,以減少膀胱對圖像的影響,注意不要讓尿液污染患者的衣物和身體。請患者摘除金屬物品。因疼痛而不能臥床者,先給注射鎮痛藥物。
(2)顯像體位
根據具體情況患者取仰臥位、俯臥位或特殊體位,一般採集前位和後位兩個體位,原則上檢查部位、探頭角度和影像採集幀數視臨床要求而定。對不同部位可疑陽性病變,採用不同的特殊體位顯像以幫助定位、定性診斷。
(3)採集條件
採集時探頭可配置低能通用型或低能高解析度準直器,選擇能峰140keV,窗寬20%,矩陣為128×128或256×256,採集足夠計數使骨影像顯示清晰。對足骨和手骨局部顯像,有條件也可套用針孔準直器。髖關節和兒童關節顯像有條件時也可使用聚焦型準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