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利特手榴彈

尼泊利特(Nipolit)手榴彈是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成功的一種新型手榴彈,共有4個型號,有的在戰爭中裝備範圍比較廣,使用量比較大,有的則只是在戰爭末期裝備德國納粹軍隊,使用量不大,使用時間也比較短。戰爭結束後,所有型號的尼泊利特手榴彈都停止了生產和使用,也很少有人再提起它。它是一種默默無聞的手榴彈,也是人們很陌生的一種手榴彈。

尼泊利特(Nipolit)手榴彈是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成功的一種新型手榴彈,共有4個型號,有的在戰爭中裝備範圍比較廣,使用量比較大,有的則只是在戰爭末期裝備德國納粹軍隊,使用量不大,使用時間也比較短。戰爭結束後,所有型號的尼泊利特手榴彈都停止了生產和使用,也很少有人再提起它。它是一種默默無聞的手榴彈,也是人們很陌生的一種手榴彈。
該手榴彈的誕生,有著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瓦薩哥兵工廠發明了一種名為“尼泊利特”的新型炸藥,這是一種解決戰時火炸藥匱乏的重要炸藥。當時的德國,由於長期窮兵黷武,國內原材料非常匱乏,尤其是合成TNT炸藥的硝酸材料已嚴重不足,急需研製一種新型火炸藥來替代TNT炸藥。瓦薩哥兵工廠研製的尼泊利特炸藥,每生產1000噸炸藥僅需硝酸430噸,可以節約大量的硝酸,因此它研製成功後便得到德國軍方和納粹政府的高度重視。
尼泊利特炸藥的主要特性是機械強度很高、防水性能很好,可以進行切割、注塑成型、碾磨和鑽孔等各種機械加工,其綜合機械性能幾乎能與塑膠媲美。這一發明為研製預製成型裝藥的手榴彈和地雷創造了條件。尤其是生產進攻手榴彈和地雷時,可以將炸藥加工成所需的結構和形狀,將引信和傳爆管等部件直接裝在炸藥上,省去防潮、保護炸藥的金屬殼體和連線零件,節省了許多材料,免去了許多加工和裝配的環節。
尼泊利特手榴彈的第一個型號是一個直徑85mm、高13mm的圓餅形手榴彈,在圓餅的中心加工有螺紋,直接將手榴彈拉發火件擰入孔內,就成為一個完整的手榴彈。隨後又研製成功兩種卵形手榴彈,大彈直徑85mm,長95mm,小彈長65mm。兩彈都是在中心加工有螺紋孔,用於連線發火件,結構非常簡單。這3種尼泊利特手榴彈都進行過大批量生產並裝備使用,不僅德國軍隊使用過,盟軍也有使用。最後研製成功的是一種圓柱形手榴彈,形狀與德國早期的木柄手榴彈相似,手柄和彈體是一個整體,在彈體外套有一個金屬破片套,在彈底鑽一個孔,拉發火件從彈底擰入彈體。這一型號是1944年底研製成功的,很難說生產了多少及是否在戰場上使用過。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德國發現過這種手榴彈和使用尼泊利特炸藥的地雷。
這種結構獨特的尼泊利特手榴彈二戰後沒有得到推廣套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長儲性能沒有過關以及運輸中防火性能差。經過長儲後,該彈容易出現霉變等問題,且在長途運輸時,還容易出現意外發火引爆事故。因此,儘管它具有結構簡單、經濟性好等優點,最後也沒有得到各國的普遍認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這種手榴彈也隨之退出了歷史舞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