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神武

沈國強,男,1890年7月19日出生於遼寧省營口市,烈士。


尹神武,原名尹作棟,化名孫祥夫、沈國強。1890年7月19日出生於遼寧省營口市一戶回族商人之家。
其父尹鳳祥、伯父尹鳳藻都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們的祖輩早年從河北闖關東來到東北,世居營口。尹家兄弟二人當年做小生意開雜貨鋪維持生計。後來,由於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屈從外國帝國主義的壓力,將營口港開放,遂外國商輪相繼往來於此,每日停泊在營口港的外國商船約數十艘。於是,尹家兄弟又在營口港附近開起一個叫“天順吉”的貨棧。平日,專門承攬商船所需用的東西和包辦代購業務。幾年光景,該貨棧業務不斷擴大,家境也日漸富裕。到1890年尹神武出生時,尹家已頗有家資,在營口算得上是大戶人家了。
尹鳳祥共有四子,尹神武在兄弟四人中居長。他自幼敏而好學,很受父親的寵愛和器重,寄望於他將來能光宗耀祖。
1906年,尹神武從營口乙種商業學校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奉天(瀋陽)甲種商業學校。他在校學習期間,就與其他學生表現不同,總愛探討治國安邦的道理。
從營口到奉天,他目睹了外國列強到處橫行霸道,欺壓民眾,而清政府卻軟弱無力,聽之任之。對此,尹神武常懷不忿。所以,他除了攻讀學業外,還常看些描寫民族英雄抵抗外來入侵者的書籍。並在同學中多次表白,願以英雄為榜樣,以身報國
東渡日本跟定孫中山
1910年,時年20歲的尹神武從奉天甲種商業學校畢業。由於學業優秀,他被奉天省教育司選送到日本留學,進入日本東京明治大學政法系學習法律。
在日本,尹神武認識了孫中山、黃興等革命志士,並加入了孫中山所領導的革命組織——同盟會,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掀開他人生中的嶄新一頁。
1913年8月,孫中山決定組織中華革命黨,以更利於組織武裝,策動起義,徹底打敗封建殘餘和反革命勢力。尹神武又隨孫中山加入了中華革命黨,此後,受孫中山委派,擔起了聯絡和組織重任,多次往返於東京與上海,秘密發展革命力量。
刺殺袁世凱走狗鄭汝成
1915年10月,尹神武隨孫中山與陳其美、許崇智等人一同從日本回國。孫中山擬任陳其美為廣東省長,尹神武為四川省長。然而,當他們路經上海時,上海的同志堅持請求留陳其美在上海主持反袁工作。於是,孫中山遂決定陳其美留在上海,出任中華革命黨上海總部負責人,尹神武也被留下,出任中華革命黨上海總部實行部負責人,協助陳其美工作。
當時,上海鎮守使為鄭汝成,擁兵數萬。該人是袁世凱的忠實爪牙,跟隨袁世凱多年,在其統治地區內,魚肉百姓,嗜殺成性,極端仇視中華革命黨人,手上沾滿了革命黨人的鮮血。為此,上海總部決定除掉鄭汝成,由尹神武組織實施。
11月10日,日本天皇將舉行加冕典禮。鄭汝成作為上海最高軍政長官,照慣例必前往日本駐上海領事館祝賀。於是,陳其美通知尹神武,安排殺手於十日早赴白大橋埋伏,實行刺殺任務。
尹神武選了兩個得力的幹將:王曉峰和王銘三。當天晚上,發給王曉峰和王銘三各一支手槍和一枚手榴彈。
11月10日上午10時許,鄭汝成整衣出署,乘坐一輛吉普車前往日本領事館。當吉普車行至白大橋附近的查禮飯店門口時,早已等候在此的王銘三先是將手榴彈投出。轟然一響,雖未擊中鄭汝成,但汽車玻璃被炸得粉碎,司機受傷,吉普車停駛,鄭汝成被炸昏。隨之,王曉峰飛身跳上汽車,舉槍射擊,司機與侍從當場斃命。王曉峰又轉身從另一側將槍口對準鄭汝成的頭部,連發十餘彈,鄭汝成一命嗚呼。周圍的中外巡捕們驚呆片刻,才一擁而上,將王曉峰和王銘三逮捕。
晚上,袁世凱接到加急電報,得知此事,傷心不已。隨即,袁世凱發出命令,照會外國捕房引渡二王;撫恤鄭汝成家室,賜洋二萬,田畝三千,並加封鄭汝成為一等“侯爵”。
參與策動肇和艦起義
成功刺殺鄭汝成後,尹神武並未離開上海,暫時匿居在法租界一處比較安全的地方。此處為蔣介石下榻的一幢閣樓,蔣介石住在樓上,尹神武匿居樓下。當時,蔣介石對尹神武很是欽佩,兩人常交談到深夜。
刺鄭後,乘上海政局混亂,陳其美又策劃了肇和艦起義行動,總指揮部就設在尹神武藏身的法租界,尹神武不顧暴露的危險,參加了這次行動。
12月3日,袁世凱命肇和艦於6日開赴廣東。陳其美決定於12月5日,策動肇和艦在開赴廣東前一天實施起義。按計畫,由楊虎率一部分同志搶先占領肇和艦,猛轟製造局;尹神武率另一部分同志占領宏瑞、通濟兩艦,為肇和艦打後援。
是日下午四時,楊虎率海軍陸戰隊30餘人,乘小汽艇攻襲肇和艦;艦長陳克鈞等人在艦上回響,革命黨人順利占領了肇和艦,並立即向陸上發起進攻。
與此同時,尹神武率領一部分戰士乘汽艇接應起義,不料,被租界巡捕房干涉,汽艇無法駛出,故沒能按計畫占領宏瑞、通濟兩艦,致使肇和艦孤立無援。陸上的同志不知已發生變故,仍照原計畫向電報局、巡警總局、工程總局等機關進攻。陳其美雖親自督戰,但終因袁軍炮火猛烈,革命軍傷亡很大,起義不幸失敗。尹神武看著街上流滿同志們的鮮血,痛哭失聲。
被叛徒出賣血灑上海灘
王曉峰、王銘三被巡捕房引渡後,兩人雖受盡酷刑拷問,卻寧死不招受何人主使。只是回答:“鄭汝成為虎作倀,殘害百姓,是四萬萬同胞讓我們刺死他的。 ”審訊者無可奈何,最後將二王押解出監獄,槍殺於上海高昌廟。
上海總部有一個叫熊玥的人,因有與反動政府私通嫌疑,故而未被重用。熊玥心懷不滿,又嫉妒尹神武日益被孫中山和陳其美看重,便將行刺鄭汝成的前後經過報告給反動軍警。
當袁世凱得知刺殺鄭汝成的主使者系尹神武時,氣急敗壞,通令各地軍警四處搜捕,並懸賞萬元緝拿尹神武歸案。
1915年12月28日,因熊玥的出賣,尹神武在上海法租界白爾路442號被捕,不久被引渡到軍署。
尹神武入獄後,上海總部曾千方百計營救,孫中山也親自動用關係組織人員相救,但是都沒能成功。
1916年,袁世凱曾發布大赦令,釋放全國政治犯。但在通電淞滬軍署令中,卻強調,誰都可以赦,惟刺鄭汝成之尹神武不赦。
在獄中的尹神武,受盡了酷刑,手指被竹籤刺得沒一處好肉。但他堅貞不屈,只講行刺鄭汝成的過程,絕不涉及半點黨內秘密。
1918年5月11日上午,敵人終於對尹神武施以極刑。行刑時,上海龍華大操場戒備森嚴,數千民眾含憤站在兩旁。 10時30分,尹神武面帶笑容,昂首走向刑場,在敵人罪惡的槍聲中,英勇就義,年僅28歲。
1918年5月12日上海《申報》報導:“尹神武惟臨刑時,含笑自若,毫無懼色,簡直是一健兒”。5月16日和17日,奉天的《盛京時報》分別以《尹神武已槍斃矣》和《刺鄭汝成犯孫祥夫含笑臨刑》為題報導了尹神武英勇就義的訊息。
尹神武刑前留下一首就義詩:“雲淡風清近午年,神武血骨留江南。時人不識余心樂,留下英名萬古傳。 ”
尹神武的遺體由上海回教清真董事會予以收殮,安葬在上海日囉港回民公墓,並立有石碑。
尹神武犧牲後,家境日漸衰落。遺孀尹馬氏,在艱難的生活中,鼎力撫養年僅七歲的獨生子文超。一直到文超讀完高中,能自立謀生,才於1935年從營口遷至瀋陽,世居和平區。尹馬氏於1966年去世,終年81歲。
1985年4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尹神武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