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一曼中學

尚志市一曼中學

尚志市一曼中學始建於一九六五年,是以抗日英雄趙一曼烈士名字命名的完全制中學,地處尚志市尚志路,與尚志市尚志中學毗鄰。占地面積7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現有初高中教學班 個,在校生1750名。教職員工142名,其中本科學歷82名,專科學歷60名,具有中學高級職稱的30名,中級職稱的50名,市地級以教學骨幹36名。

基本信息

教學設施

校級領導班子由五人組成。學校設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辦公室四個職能處。建有高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電教室、廣播室、美術室、音樂室、圖書室、桌球室等教學功能室。有公寓式男女學生宿舍,建有高標準籃球場地、排球場地和田徑運動場地。學校布局合理,環境優美。

學校不斷加大現代化教學設施的建設,先後建成了2個微機室,可同時容納2個班級上微機課。新建31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120平方米的多媒體電教室及教學閉路電視系統,校廣播系統,遠程教育網路系統。各職能處(室)和各學年教師辦公室全部配備了電腦,上了光纖,安裝了程控電話和飲水機,基本上實現了教師辦公自動化,教學手段現代化。

學校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科學管理,全面育人,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努力提高師生整體素質,使學校步入可持續發展之路。建校以來為高校輸送了大批優秀新生,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了很多優秀人才。

學校認真貫徹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等檔案精神,圍繞學校發展目標,更新觀念,拓寬教育途徑,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路,切實加強德育工作。

學校堅持把科研作為學校工作第一生產力來抓,全面貫徹執行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採取建立學習型組織,搭建網路論壇,開展校際交流,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舉辦新課程研討會等方式,引導教師深入研究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推進新課改的實施。

校園文化建設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最佳化育人環境。校園文化做到優美、健康、和諧。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弘揚民族優秀文化,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近年來,由於理清辦學思路,更新辦學理念,加之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形成了教育教學的新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先後被評為國家“十五”重點科研課題研究先進單位;黑龍江省“三育人”先進集體;哈爾濱市教師職業道德先進集體標兵;哈爾濱市德育先進集體;哈爾濱市信息技術教育示範校;哈爾濱市中國小綜合素質培訓優秀學校;中國教育學會學校心理衛生和心理健康實驗先進單位;哈爾濱市綠色學校。

學校榮譽

學校在各級各類綜合評估中均居全市同級同類學校的前列。在各級田徑運動會,文藝比賽、英語能力競賽、物理、化學實驗能力競賽等賽事中都有一曼中學學生的身影,並且榮獲較好的名次。

辦學歷程

學校的創建

一曼中學始建於1965年8月,已有40餘年建校史。期間幾經更名,歷經了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建校時定名為“尚志縣耕讀中學”。是為了落實黑龍江省委《關於要辦好一批半工半讀、半農半讀職業學校》的精神創辦的。她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有一定生產勞動知識和技能的新型勞動者。

艱苦創業 實行半耕半讀

由於資金緊張,又急於學生入學,臨時在尚志縣中心國小暫借4個教室和一個教師辦公室,在朝鮮國小借了2個教室,招收4個教學班,216名學生。上級調入8名教師,耕讀學校正式成立。當時辦學條件極其艱苦,但教師的工作熱情確很高。

建設新校

1966年2月,劉毅敏任該校領導,負責全面工作。同年4月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尚志市尚志鎮原小北門外建校舍。這是一片荒野高坡,在縣財政撥款只有3萬元的情況下,師生邊上課,邊勞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於1966年10月建成新校舍。校舍面積1100平方米,操場平墊58000平方米。當年教職工57名,在校生970人,設19個教學班。

校革委會成立

1968年4月工宣隊進駐學校,校革委會成立。由許瑾任主任,劉毅敏任副主任,學校更名為“尚志縣東方紅中學”。為了貫徹毛主席的“五七”指示,開展向解放軍學習,採用連隊管理體制,學生邊上課,邊參加勞動。學校在亮珠鄉樺樹旬子村開辦了農場,開地30多垧,養牛20餘頭,養豬50餘頭。並與亮珠鄉新華村、樺樹甸子村、河東鄉五星村、元寶鄉楊家店村、尚志鎮紅光村、中興村進行校隊掛勾,定期組織學生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當時全省沒有統一的教學計畫,學校根據半耕半讀體制特點,主要開設政治、語文、農業常識和軍訓課。

由半耕半讀過渡為全日制普通中學

1972年學校更名為“尚志縣第二中學”,實行九年一貫制。由許瑾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劉毅敏為副校長。學校設教務處、總務處。取消連隊編制,恢復學年管理體制。有教職員工102名,在校生1300餘人,設26個教學班。開設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農業、歷史、地理、外語、音樂、軍體、美術等學科。

1973年下學期,建立全鋼砂廠,蘇連榮任廠長。1982年產品開始打入國際市場,遠銷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年產值26萬餘元,利潤13萬餘元。工廠的收入有效地彌補了辦學經費不足問題,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當時,教學秩序步入正軌,教學質量得以提高。但由於受“左”的思潮影響,學生參加農場和建校勞動很多。提高教學質量仍然受到限制。

教學工作步入正規,辦學規模逐漸擴大

1977年,學校已有26個教學班,1300餘名學生,102名教職工。為了適應教育事業發展,學校利用勤工儉學、校辦工廠收入建起了2400平方米的教學樓,當時為我縣教育系統唯一的一座教學樓。

1982年9月,張維忱出任校長,顧恆春、鮑雲俠任副校長,袁慶烈任專職黨支部書記。下學期趙文功、欒秀芝提為副校長。此時學校已有36個教學班,在校生2100餘名,教職工116名。師資大部分 來源於呼蘭師範畢業生。主要採取以學年為單位的管理體制。主任以上領導包一個學年,深入一、二個教研組,抓一、二個學科,帶一、二名教師,全力以赴抓教學,逐步形成了以教學為中心的工作格局,教學質量逐年有所提高。

1986年9月,為紀念抗日英雄趙一曼烈士,經縣人大研究決定,將“尚志市第二中學”改名為“尚志市一曼中學”,並由當時的省長陳雷同志親筆題寫校名。這一年在校生增至2800人,教職員工達到144名,成為原松花江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所完全制普通中學。

同年,學校與尚志縣林業局聯合辦學,由林業局投資72萬元,建新教學樓4200平方米,並利用勤工儉學收入,建起480延長米的鐵柵欄和340平方米的磚瓦結構庫房,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

1988年學習北京市經驗,最佳化教師隊伍,選拔年富力強,有教學經驗和知名度的教師作為學科帶頭人,加大抓教學的力度,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高考升學率連續多年居原松花江地區普通中之首。

1992年3月,由張躍君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欒秀芝、楊志倫、宋桂芬任副校長。同年中考、高考均取得好成績,高考突破百名大關。

1993年12月,楊志倫任校長,欒秀芝、宋桂芬、康東發任副校長。1995年徐其林任黨支部專職書記,任傳友任後勤副校長。當年建起6240平方米的教師家屬樓,解決了教師住房困難問題。同時建起高標準、高檔次的理、化、生實驗室,增添大量的實驗設備。經驗收,學校實驗室已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1992年,學校籌資購買40餘台電腦和必備的設施,配備專職微機教師,率先在尚志市開設微機課教學。1996年黑龍江省第四屆教育年會,即“CAI教學研討會”,在一曼中學召開,學校出一名數學和一名歷史教師為現場獻課,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更新教育理念,實施科學管理,再創輝煌

1999年10月,一曼中學新一屆領導班子組成,康東發任校長,徐其林任書記,任傳友、姜艷秋、袁慎恆任副校長。

新一屆領導班子組建以來,在康東發校長的帶領下,全體教職員工群策群力,團結協作,銳意改革,緊緊抓住新課改這一有利機遇,努力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管理,使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2000年以來,高考升學率達90%以上。在2005年7月份的各科高中會考中,一曼中學有2科會考過關率居全市第一,有4科平均分名列全市第二,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的廣泛讚譽和好評。

未來發展計畫

為使學校持續發展,譜寫更加壯麗的篇章,學校已制定出三至五年的發展規劃。總的指導思想是:在學校總體發展上,做到規模、結構、效益、服務相統一;在學校內涵與外延關係上,做到硬體與軟體相統一;在發展等策略上,強調講究實效,適度超前;在學校的質量發展上,要扎紮實實落實全面發展觀,確立符合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學校文化建設上,堅持人文精神,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

具體目標是:五年內高中部發展到24個班,在校生達到1400人,國中部達到18個教學班,在校生達1000人。高中部要成為尚志市普通高中的排頭兵。

以學習型組織建設為抓手,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教風優良、業務精湛、愛崗敬業,具有良好的師德風範和教學科研能力,適合科技進步、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要求的師資隊伍。

落實全面發展的質量觀,確立符合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的德育工作機制建設,德育合格率要達到99%。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以補差和全面提高為主,會考過關率達到100%,高考平均分、優秀率逐年有所提高。

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加強平安校園建設。2007年達到哈市示範校標準,再用3年力爭實現省級一類目標和國家綠色學校的目標。

目前,全校教職工團結一心,紮實工作,在康東發校長的帶領下,正在為實現上述目標,再創輝煌業績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