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西安城牆內,由北門安遠門與東門長樂門劃出的東北區域,在清朝時期為“滿城”。辛亥革命後,陝西都督張鳳翽主持拆除了滿城。1927年,在原滿城內開闢新道路,時值“新生活運動”倡導“四維、八德”,因此南北向縱街由東向西分別取“四維”之“勤、儉、仁、德”並冠以“尚”字命名,即尚勤路、尚儉路、尚仁路(後改中正路、現解放路)、尚德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北城牆尚勤路、尚儉路、尚德路處開闢三座城門,故名尚勤門、尚儉門、尚德門。北城牆尚仁路處,於1932年隴海鐵路通車時開闢城門,名曰尚仁門。此後隨尚仁路名稱變更,門即更名中正門、解放門。
尚儉門位於解放門和尚勤門的中間,距離解放門200米左右,距離尚勤門不足200米,可以與尚勤門並稱為“姊妹門”。尚儉門的造型與尚勤門和尚德門相似,均無城樓,只有三個門洞。
尚儉路臨近火車站,因為人流量大,各種檔次與風格的賓館,各有特色的餐館,多方位滿足旅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