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囊雙鍾水母

尖囊雙鍾水母

春、夏季出現於東沙群島南部及中沙群島周圍海域。

分類信息

中文種名尖囊雙鍾水母
..

拉文種名Amphicaryonacaulechun
中文門名腔腸動物門
拉文門名COELENTERA[CNIDARIA]
中文目名鍾泳水母目
拉文目名CALYCOPHORAE
中文科名帕臘亞水母科
拉文科名PRAYIDAE

地理分布

東海、南海;三大洋熱帶亞熱帶地區,地中海,紅海。

形態特徵

多營養體期:多營養體期由永久件幼態泳鍾和退化泳鍾組成。永久性幼態泳鍾長為5.5-6.3mm,有1個泳囊,泳囊有4條簡單輻管和1條環管,囊頂有1條頂管與乾室相連;退化泳鍾很小,長為2.8—3.0mm,呈扁平盾狀,泳囊很退化,有4條退化的輻管.泳囊口關閉。

生活習性

出現於0—800m各水層,但主要生活於200m上層。夏季出現於東海黑潮區。春、夏季出現於東沙群島南部及中沙群島周圍海域。但數量不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