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削箭竹

尖削箭竹

尖削箭竹中文別名:實心竹、馬斯達、馬九匹。禾本科、竹亞科。筍期7~8月。產雲南維西、貢山。

基本信息

簡介

漢語原名削箭竹,別名實心竹、馬斯達(傈僳族澤音,雲南維西)、馬九匹(傈僳語譯音,貢山)稈高3~7m,徑1~5cm,稈基粗大,往上強烈變小而很尖削;節間長30~50cm,無白粉或微被白粉;籜環隆起,稈環平,稈芽卵形至長卵形;枝條在每節上3~11枚。籜鞘宿存,長三角形,短於節間;籜耳缺失,鞘口兩肩具極易脫落之遂毛;籜舌圓弧形或截平形;籜葉外翻。葉片披針形,長12~21m,寬1.1~2.1cm,次脈4~6對,小橫脈清晰。筍期7~8月。稈作撐竿、馬鞍、釣魚竿或製作毛衣針,也可劈篾供編織用。

中文名

尖削箭竹

英文名

Fargesia acuticontracta Yi

植物學分類

科:禾本科

尖削箭竹尖削箭竹

Family:Gramineae
屬:箭竹屬
系中文名:短三角鞘系
系拉丁名:Ser.Yunnanenses
組中文名:箭竹組
組拉丁名:Sect.Fargesia
亞族中文名:筱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THAMNOCALAMINAE Keng 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物種屬性

竿柄長5-15(20)厘米,粗1-5厘米;節問長3—12毫米,極堅硬。竿高3-7米,粗1—5厘米,竿基部粗大,致使尖削度很大;節間長30—50(60)厘米,竿基部節間長8—13厘米,圓柱形,實心,極堅硬,幼時墨綠色,在節下方具一圈棕包刺毛,無白粉,偶或微被白粉,縱向細肋不明顯或在具分枝的節間可見到,實心;籜環隆起,初時被棕色向下之刺毛;竿環平坦或在分枝節處微隆起;節內長2—4毫米,常具斜向的細肋。竿芽卵形至長卵形,淡黃色,近邊緣處具灰黃色小剌毛,邊緣密生淺黃色至黃褐色纖毛。竿每節分3—11枝,枝與竿約作35度的夾角而開展,直徑1—2.5毫米。

筍墨綠色。密被棕色刺毛;籜鞘宿存,長三角形,革質至軟骨質,較堅硬,短於其節間,背部密被棕色或棕黑色刺毛,縱向脈紋明顯,邊緣密生棕色刺毛;籜耳無,鞘口兩肩各具3—5條勁直、極易脫落之繼毛,其色灰至黃褐,長為5—8毫米;籜舌圓拱形或截形,高約1毫米,邊緣初時密生棕色纖毛,以後毛漸脫落則變為裂缺;籜片線狀披針形,外翻,無毛,邊緣通常無小鋸齒,常內卷。小枝具3—6葉;葉鞘長4.5-7厘米,邊緣通常無纖毛;葉耳無,鞘口兩肩各具2—4條勁直易脫落之縋毛,毛色黃褐,長為1-2毫米;葉舌截形,高不及1毫米,初時具微毛,上緣有不整齊的細齒裂;葉柄長4—5毫米,微被白粉,初時背面有短柔毛;葉片披針形,長12—21厘米,寬1.1—2.1厘米,下表面的基部初時具灰色柔毛,次脈4—6對,小橫脈清晰,葉緣具小鋸齒。花枝未見。筍期7—8月。

分布

雲南維西、貢山,海拔2000~ 3200m,常綠闊葉林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