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五十堂課

小說的五十堂課

小說的五十堂課是由戴維.洛奇(Lodge, David)所著,由利瓦伊拉譯,在2006-12-6由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基本信息

小說的五十堂課
副標題:The Art of Fiction
作者: 戴維.洛奇(Lodge, David)
譯者: 利瓦伊拉
出版社: 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2006-12-6
頁數:320
定價:NT280
裝幀: 平裝
ISBN: 9789866973192

內容簡介

《小說的五十堂課》是當代文學評論大家,英國首席現代文學作家戴維‧洛奇為讀者量身開設的小說解析課程。他用淺顯的言詞做深入的分析,以經典作品進行最完整的舉例,在嚴謹的學術邏輯下娓娓道來,把文學史上最常出現在小說創作里的文學技法逐一拆解。讀者閱畢後,不但會看小說,會評小說,還有可能會寫小說。
《小說的五十堂課》內有五十個簡短篇章,編排輕鬆又容易吸收。每個篇章介紹一個小說技巧,包含「開頭」、「觀點」、「神秘」、「意識流」、「陌生化」、「驚奇」、「角色介紹」、「寓言」、「異國風」、「諷刺」等等,完整涵蓋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小說創作者常用的寫作手法與技巧。每個篇章的一開始,作者擷取一部或者多部經典小說的片段,包含《此情可問天》、《尤里西斯》、《麥田捕手》、《蒼蠅王》等作品,作為該篇章之例示。然後再用該篇章的主題(也就是招式)來分析小說,告訴讀者這個技巧是如何出現在小說里,作者的手法如何,顯示的效果如何。除了開頭經典小說的例示,每個篇章裡面還提到其他很多作品,環繞著該篇章的主題招式,全面而徹底拆解小說內容,讓小說的創作、內容及意義,變得清晰透明。

作者簡介

戴維‧洛吉(David Lodge)一九三五年出生於倫敦。伯明罕大學博士,曾任教於加大柏克萊校區、伯明罕大學等校,現為伯明罕大學現代英語文學榮譽教授,並專事寫作。集小說家、劇作家、文學批評家、影視劇本編寫專家諸多頭銜於一身,戴維‧洛奇是當代英語文學世界中,最受注目、著作最豐的學者之一,迄今已經出版十四部小說,十餘部文學評論、分析及學術論文集。他的成就在英國及歐洲大陸的學術圈、出版界普遍獲得肯定,更因此獲頒大英帝國三等爵士勛位(CBE),以及法國政府頒贈的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Chevalier de l’Ordredes Arts et des Lettrres)。他的小說寫作緊扣社會脈動,從自身經驗出發,筆調風趣幽默,又有辛辣的諷刺意味。作品先後獲得Whitbread等十餘個重要文學獎的肯定,也曾入圍英國布克獎多次,另擔任布克獎小說類的評審。戴維‧洛奇認為,藝術的本質就是要娛人,要給人喜悅。他的文學評論以新批評主義為起點,更能從符號學、結構主義的觀點清楚闡明現代主義與後現代評論運動的觀點。《小說的五十堂課》就是他的文學批評代表作。

編輯推薦

本書原本是為英國《獨立報》撰寫的每周專欄,目標就是一般讀者,目的就是讓讀者了解小說是什麼東西,把小說加以解密,把小說還給讀者。作者後來將專欄內容全部整理更新,添加更精闢的素材,更貼近讀者的需求。看完本書,等於看完五十餘部經典作品。不管是亨利‧詹姆士、EM佛斯特還是費茲傑羅,不管是《黑暗之心》、《蒼蠅王》還是《尤里西斯》,在本書的解析下這些作家及作品才能真正讓普通讀者領略。看完本書,從此小說變簡單了,讓你輕鬆走進文學世界,從此變成一個有文化,有修養,有水平,令人愛慕的「文藝復興人」。從此,無論在課堂,在社交圈,在兩人約會的甜蜜世界,在辦公室,在會議呈報等各種場合,你都能針對小說侃侃而談,提出精闢而正確的觀點,讓其他人目瞪口呆,佩服不已。

圖書目錄

1 開頭
2 作者闖入
3 懸念
4 少年侃
5 書信體小說
6 視點
7 神秘
8 名字
9 意識流
10 內心獨白
11 陌生化
12 地點觀念
13 清單
14 介紹人物
15 驚訝
16 時間轉換
17 文內讀者
18 天氣
19 重複
20 華麗散文體
21 互文性
22 實驗小說
23 喜劇小說
24 魔幻現實主義
25 浮在表面
26 展示與敘述
27 敘述
28 歷史感
29 構想未來
30 象徵手法
31 諷喻
32 頓悟
33 巧合
34 不可靠敘述者
35 異域風情
36 章節等等
37 電話
38 超現實主義
39 反諷
40 動機
41 時間跨度
42 暗示
43 書名
44 概念
45 非虛構小說
46 超小說
47 怪誕小說
48 敘事結構
49 猶豫表達
50 結尾

精彩摘要

1.有的古典式小說的開頭“語義明晰、字斟句酌、敘述客觀;恰似一隻絲絨手套:外表典雅,但內含諷刺。”——“叫我以什馬利吧”(麥爾維爾《白鯨》)這部小說的開頭確實經典,聯想起了《情人》《洛麗塔》乃至《百年孤獨》。
2.懸念(後來會怎樣)神秘(他是怎么做的),這兩個因素是構成小說趣味的重要因素。傳奇小說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神秘,這種神秘主要涉及人物的出生和父母情況,結局總是對主人公有利,19世紀小說、通俗小說的常用方式。神秘的揭開就是理智戰勝本能、秩序戰勝混亂。
3.莎士比亞:“一朵玫瑰即使換上另外的名稱也照樣發出芳香的氣味。”亨利詹姆士在其某部小說中給人物命名為范尼阿辛厄姆,這是“文學史上一個最有名的不解之謎”。如果對名字提出質疑,猶如把整個工程拋進無底深淵(解構主義者的話)。Eco 同志在這個話題上也總有高論的。
4.小說文體的至高原則是無原則——每一作家為自己規定的除外。重複和簡單滿足了海明威所追求的藝術目的,變換與文飾則達到了納博科夫的目標。綺麗體euphuism
5.用一種文體去指涉另一種文本的方式多種多樣:滑稽模仿、藝術的模仿、附和、暗指、直接引用,平行的結構等等。一些理論家相信,互文性是文學的根本條件,所有的文本都是用其他文本的素材編織而成的,不管作者是否意識到這一點。致力於文獻記錄風格的現實主義作家傾向於否認或者貶低這一原則。簡言之,互文性是小說的根基,而在時間坐標的另一端,小說家們傾向於利用而不是貶低它,他們任意重塑文學中的舊神話和早期作品,來再現當代生活,或者為再現當代生活添加共鳴。《尤里西斯》

媒體評論

(洛吉的這本書)內容實用又平實,容易閱讀,《小說的五十堂課》會使人沈浸著迷,展開一連串的思考與討論。
——著名作家拜雅特(A. S. Byatt)在周日泰晤士報上撰文表示
容易親近又高度知性,最佳的讀物。
——周日電訊報
學術內涵,人性呈現!本書是自(作家)E. M. 佛斯特完成《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Novel)》以來,最適合大眾讀者的小說研究作品。
——英國金融時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