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谷店村利用閒置的林地資源,在林間套種黑木耳,走出了一條農業增收和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的雙重發展之路。目前,該村在林間套種的150畝黑木耳已開始陸續收穫,農戶每畝可增收6000到7000元,使以前一文不值的沙荒地變成了生財的“聚寶盆”。
小谷店村的村支部書記蘆文鳳說:“小谷店村有300多口人,800畝耕地,其中沙荒地就占近200畝。”她告訴記者,多年來,這片荒地十年九不收,打回來的糧食沒有播下的種子多。沒辦法,村民們在沙荒地里種上了速生林。現在這片林地可利用的土地就有上百畝,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種植方式,一直閒置著。經過多方考察,在區、鎮專家的幫助下,2007年5月,村里引進了40萬個菌棒,開始在林間套種黑木耳。充分利用林間小氣候條件,根據林間二氧化碳與光照對樹木與食用菌的互補、互促原理,實現食用菌的栽培生產,達到提高食用菌產品質量和促進林木生長的雙重效果。
在蘆文鳳的帶領下,來到種植食用菌的林地里,只見一米見方的棚子下面整整齊齊地碼放著一排排菌棒,木頭棍似的菌棒上面鑽出了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黑木耳。蘆文鳳說,食用菌在培育過程中最怕陽光照射,還得保持水分充足,而在林間培育食用菌正是利用林間樹木遮陰,且保水性好這一有利因素。
這時,蘆文鳳順手拿起一個菌棒說,這東西可是寶貝,一個菌棒的成本是1.3元,一個菌棒最低能產1公斤黑木耳,按每公斤2.4元計算,一畝地大概放1萬個菌棒,能收穫四茬,每畝淨賺6000到7000元。況且,種植食用菌投入低、產出率高,管理方便,菌棒使用後還是土地上好的肥料。
在區、鎮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林地里實現了微噴技術,不僅提高了食用菌的產量,還為農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目前,種植食用菌的農戶已有20戶,40萬個菌棒大約能產黑木耳40萬公斤,可為農戶帶來40—50萬元的經濟效益。
村民李大姐正在林地里忙著採摘,塑膠筐已經裝得冒了尖兒。她言語間掩飾不住喜悅:“這一茬能摘300多公斤,少說能賣5000元。用不了一星期,下一茬又能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