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

小寨

小寨這個名稱,是因為明代在這裡曾有過一個叫“小寨”的村子而得來的,今天此地仍有個“東小寨村”,不過明代以後數百年,這些都變成城市化後的地名,與農業文明中的村落無幹了。就像你說你住在科技路一帶,科技路路北為徐家莊,路南為蔣家寨,這些莊、寨當年還是農田時,我曾經與同學在其中嬉戲過,十幾年之後,面目早已全非。不太出門的我,乍聽“科技路”、“科技二路”這些新地名,也難怪要懵懂一通了。

基本信息

【地理概念】

首先,我們要來明確一個概念,即我們所說的小寨,究竟指的是廣義的
小寨小寨
小寨地區還是狹義上的所指。從狹義上理解,自然指的是以小寨什子為中心的一片區域:北至南二環路,南到緯二街,東迄翠華路,西面則以朱雀大街為界。廣義的,當然要更大一些,不過我這裡只以狹義的小寨地區來介紹。


【地理位置】

小寨這個地區,在今天,只是西安城南部的中心區域。如果西安市政府的辦公機構能夠順利按照城建規劃實現南移長安縣的話,西安的整個城市中心就會由原來的一個變為兩個:舊城和長安縣新城。如此一來,小寨這個地區就會因為夾在兩個城市中心而一變為整個西安市的地理中心。房產策劃,如果能強調這個城市規劃所帶來的未來的增值效應的話,應該有一定的煽動性。


【得名原由】

小寨這個名稱,是因為明代在這裡曾有過一個叫“小寨”的村子而得來的,今天此地仍有個“東小寨村 ”,不過明代以後數百年,這些都變成城市化後的地名,與農業文明中的村落無幹了。就像你說你住在科技路一帶,科技路路北為徐家莊,路南為蔣家寨,這些莊、寨當年還是農田時,我曾經與同學在其中嬉戲過,十幾年之後,面目早已全非。不太出門的我,乍聽“科技路”、“科技二路”這些新地名,也難怪要懵懂一通了。


【行政沿革】

這個地區是以隋唐兩代在此地建立了首都才開始進入城市範圍的,所以談行政沿革只好從隋唐談起。但古代人除了那個好事的王莽之外,大都沒有現代人這么多是非,行政區域的變遷並不多。從隋代開始,小寨這個地區就屬於長安縣管轄。唐因隋制未改。唐代以後,只有朱溫的後梁將縣名改成大安,到後唐又改回長安縣。從此之後,一直到民國初年,這裡都是長安縣的轄境。
民國31年(1942)起,這裡變成陝西省會第十一區永寧鎮轄地。所謂“陝西省會”,是因為那時候沒有西安市。所謂永寧鎮,是因為在小寨的北面有個永寧村,就是老狼今天住的地方,距離小寨不過兩三里的模樣。到了民國34年(1945),這裡又變成了西安市第九區的管轄地域。
當朝的變化就多了,松鼠可以略去不看:
1949年西安解放後,這裡仍是西安市第九區,但因為基層政權沒有建立完善,所以由當地的公安派出所代行行政管理權。1957年成立雁塔區,小寨地區被西安市雁塔區下屬的張家村鄉和李家村鄉一分為二,分而治之。長安路路西歸張家村鄉,路東則歸李家村鄉。後來又成立街道辦事處,這個地區又由雁塔區下的邊家村 、李家村和永寧村三個街道辦事處分管。1960年城市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小寨地區歸新成立的長安路人民公社管轄。到1962年4月長安路人民公社改稱長安路街道 辦。1963年,又從長安路街道辦事處中分設了小寨路街道 辦事處,小寨地區歸此機構管理至今。


【唐代坊里】

隋代初修長安城時,實行坊里制度。所謂的坊里,打個比方,就相當於今天城市裡的街區;具體地說,就是除了皇帝所居住的皇城和百官辦事機構所在宮城以外,城市的其餘部分全部劃分成一個一個棋盤一樣規規整整的“坊”。那時候的古代城市,老百姓不能想上街就上街、想出門就出門,而是大多數時間只能在坊里呆著。每一個“坊”都由高大的坊牆包圍著,東西南北各有坊門,每天定時開關,過了開關時間還沒進坊里去,如果被巡城的人捉到,是要蹲班房 的。這種城市形制,從高處望下去,好象棋盤一樣,所以白居易做詩形容當時的長安城,說是“千百家如圍棋局,十二街似種菜畦”。不過,城市格局整齊倒是整齊了,但小老百姓住得那么不自由,也實在沒什麼意思。
隋代的坊里,因為沒有歷史記載,所以今天失傳了,而唐代的卻留下來了。
今天的西安城是從明代的西安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城市規模遠不如唐代的長安宏大。唐代長安是以朱雀大街為中軸線的。而今天的西安城,是以長安路為中軸線的。長安路這個位置,在唐代是安上門外大街。如果我們將朱雀大街作為小寨地區的西邊界來考察的話,那么今天的小寨這個地區,就正好占據了唐長安城靖善、靖安、蘭陵、安善這四個坊的位置。
以小寨什子為中心:
什子的西北(長安中路以西、朱雀大街以東、小寨西路以北、南二環路以南)為唐代靖善坊的地方。
什子的東北(長安中路以東、雁塔路以西、小寨東路以北、南二環路以南)為唐代靖安坊的地方。
什子的西南(長安南路以西、朱雀大街以東、小寨西路以南、緯二西街以北)為唐代蘭陵坊的地方。
什子的西北(長安南路以東、雁塔路以西、小寨東路以南、緯二東街以北)為唐代安善坊的地方。
我不知道你要賣的樓盤究 竟在哪裡,只好把這個地區對應的唐代位置統統寫出來。等你自己來自取所需吧,呵呵~


【九五貴位】

與小寨這個地區有關的歷史掌故,可以作為房產市場賣點的,有個“九五貴位”的記載。
據《唐會要》卷五十記載:“初,宇文愷置都,以朱雀門街南北盡郭,有六條高坡,象乾卦,故於九二置宮闕,以當帝之居,九三立百司,以應君 子之數,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元(玄)都觀、興善寺以鎮之。”
這是西安城建史上比較有趣的典故,所以我多解釋幾句。
宇文愷是隋代著名的建築大師,隋代的首都大興城——即唐代的長安城——就是由他設計、督造的。他當時設計都城選址時,發現新都的這塊地面上,有東西走向的六條土崗橫貫,如果從空中俯視西安大地,就能看出這種地面形狀很像《易經》上乾卦的六爻。乾卦屬陽,稱九,自上而下,橫貫西安地面的這六條土崗從北向南,依次稱為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
這種卦相是極好的,所以後來有人說西安的帝王之氣就集中在這六條土崗上,更有人神秘化地吹噓說當年宇文愷選址,正是因為從風水的角度選中這塊地皮的。這些都是故妄聽之的話,因為如果真是要應驗這種符讖 的話,也就不會有後來的糾紛了。
但宇文愷很明顯地也感覺到了這六條土崗在風水學上所代表的意義。六爻之中,九二屬於“大人”之位,九三為“君子”之位,九五卻最尊貴,所謂“九五至尊”,屬“飛龍”之位,那是非帝王居 住不可的。但皇宮又必須建在城市北面,不能建在這裡,只好在設計時做了一點變通,將皇宮放在九二的“大人”之位,將百官衙署建在九三之位以應君子之數。那么剩下的九五之位 該怎么辦?只好在這條高崗的中軸線部位,東西對稱地建築了兩座規模宏偉的寺觀,西面是道教的玄都觀,東面是佛教的興善寺,希望能借用神佛的力量鎮壓住這個地方的帝王之氣。
根據《隋書·高祖紀》的記載,宇文愷的設計方案都是經過隋文帝楊堅的審查批准的,那么很有可能宇文愷的這種設計思路也是楊堅所了解甚至授意的。歷代政治家對於危及自己權位的東西上都十分迷信,楊堅也不例外。
不要以為當年楊堅和宇文愷都是小心過度,後代果然為了這個“九五”貴位鬧出一場政治風波。
唐朝後期有位很有名的宰相叫 裴度,是當時藩鎮割據時代指揮中央政權與藩鎮進行政治、軍事較量的“總設計師”。我上中學的時候,語文課本里有一篇選自《資治通鑑》的古文叫《李SU雪夜入蔡州》,那場突襲戰在中央的總指揮就是這位裴度。但身處藩鎮、宦官、朋黨鬥爭十分劇烈的中唐時期,裴度自己的政治地位也經常不保。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十一月,他的政敵李逢吉就指使黨羽上疏誣陷他說他把宅第建在這條“九五”高坡上,是居心叵測、圖謀不軌,所謂“宅居崗原,其心可見”。幸好敬宗雖然年齡不大,但使裴度逃過了一劫。
這種誣陷自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非難。雖然隋代建造長安城時考慮到了這條高崗的潛在政治價值,但這種不想讓別人占據這條高崗居住的事情,只能帝王自己意會,不能擺在桌面上說破。你不能將京城裡這么大的一塊地方全部封起來不許人住吧?其實唐代住在這條高崗上的名臣也很不少,比如張說、韓愈、李宗閔、楊國忠、李晟、柳公權等等,他們都沒有遭遇到裴度這種攻擊。只能說裴度比較倒霉,比其他人更深地卷進了激烈的權力鬥爭的鏇渦中,而他的對手也更無恥些,給對手下絆兒無所不用其極,所以他才險些因為宅地不當而獲罪。
今天小寨地區所處的位置,恰恰就在這條“九五”高坡上。上述那些唐代名人的宅第,距離小寨什子最近的,莫過於那位韓愈老夫子了。他的家,就在小寨什子東北角,今天小寨東路路北那一排賣光碟、手機的小店後面就是。只是時間過去了一千多年,韓老先生的宅第已經看不到任何痕跡了。但西安人崇古,骨子裡有一種“帝王故都遺民”的情結,如果在房產銷售中突出宣傳這個“九五”尊位,應該能契合他們的心理的。


【大興善寺】

說到小寨,不能不提到大興善寺。這是小寨地區始建年代最早的古蹟,也是唯一值得一提的歷史舊址。
西安的各種地方文獻中,有一種說法說大興善寺的始建年代在北魏泰始年間,但據陝西省社科院研究員王亞榮先生的辨證,這座寺廟的正式建立時間只能上溯到北周時期,此前的寺廟只能算是它的前身。
隋文帝楊堅的天下是從北周宇文家那裡強取豪奪來的。他受禪讓之前,也怕天下人不服,於是想了很多辦法爭取民心,其中一個就是順應民意、大力推崇佛教,大興善寺就是在他受禪之前修建的代表性佛寺。這座寺廟在隋代全國的宗教管理中處於“國寺”的身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規模有多大?佛教典籍《續高僧傳》中說僅它的一座興善大殿就“鋪基十畝”。呵呵,占地十畝的一座大房子,裡面一定夠陰森的。到了唐代,中國佛教的各個宗派分別形成,各宗派自有其尊奉的“祖庭”,如禪宗之少林寺、天台宗之國清寺。西安作為國都,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自然在宗教流派的輩分上也跟著沾光:幾個主要的佛教宗派中,法相宗的祖庭是慈恩寺,淨土宗的是香積寺,三論宗的是草堂寺,華嚴宗是華嚴寺,都在西安。而密宗祖庭的則是這個大興善寺。天竺人善無畏、金剛智將印度密教 系統地傳進中土,二人的弟子是一行和不空,最後由不空在大興善寺完成了中國佛教密宗的創建,大興善寺也成為了密宗的傳播中心。後來不空的弟子惠果傳日本僧人空海,空海將之傳回日本,稱為“東密”,在中國密宗失傳之後,日本密宗 反而發揚廣大起來,那是後話了。
但密宗雖然神奇,到底還是競爭不過禪宗,到了中唐元和年間,大興善寺就變成了禪宗的寺院。不過,不管寺院信奉的宗派為何,大興善寺都是唐代長安的著名的寺院,尤其是在這裡進行的譯經工作,堪稱翻譯佛經的中心之一。不空禪師在這裡翻譯佛經共五十五部,論部數比玄奘翻譯得還要多。中國佛經翻譯的高潮起於該寺,也終於該寺。
唐代以後,大興善寺破敗下來,文獻記載說:“後值五代,法運中輟,宋元寥寂,僧無聞者。”寺院建築也歷盡劫難,到了1924年,康有為到西安來,曾慕名來這裡參觀,只見一片破壁殘垣,不禁感慨道:“悵惘千房今盡毀,斜陽讀偈證真空。”
1956年,周恩來出國訪問,大約在國外碰到有人問起這座名寺的現狀,於是回國之後特地向有關方面過問,下面官員自然心領神會、見機行事,迅速撥款對這寺進行大規模的修整。1965年,大興善寺改為新風公園,文革期間更遭到毀像逐僧的厄運,到1983年才重新發還僧人管理,改名為“大興善寺公園”。
大興善寺在它全盛時期的唐代,其規模之宏偉是極可怕的。北宋宋敏求的《長安志》稱其“盡一坊之地”、“寺殿崇廣為京師之最”。據當代考古學家的實地測量,當年的大興善寺占地面積為26.1萬平方米。今天它的規模自然早已大大地縮水了,變成了一間很普通的寺院。我最後一次去那裡,大約是11年前,當時公園的門票不叫門票,而叫“香火券”,不知道今天是不是還是這樣。


相關條目

麻粉肘子
漢宮秋月
紅扒肘子
菜包子
玉兔火鍋
保健食品
木簡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