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小單孢菌屬拉丁學名:Micromonospora
![小單孢菌屬](/img/0/c5a/nBnauM3XyMzM5kTN4kDN4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5Q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界:真菌界
門:放線菌門
亞門:放線菌亞門
綱:酸微菌綱
目:放線菌目
科:小單孢菌科
屬:小單孢菌屬
形態特徵
通常無氣絲,偶見稀疏微白色氣生菌絲。基絲髮育良好,有分枝,纖細,直徑0.2-0.6,平均0.5微米。孢子單個生長,無或有柄。基絲時常淺黃橙至橙紅色,少數種褐色、栗色、紫褐色或藍綠色。孢子層通常褐色至黑色,粘液狀。孢子成簇串或沿菌絲分散生長。孢子表面光滑或有突起。性狀特徵
革蘭氏陽性菌,不抗酸,好氣或微好氣。生長溫度在10-45℃,無真正的氣生菌絲體,基內菌絲髮達,分枝,有隔 。在基內菌絲上長單個孢子,有梗或無梗。孢子不遊動。細胞壁含meso-DAP(或3-OH-DAP或微量L-DAP)和甘氨酸(Ⅱ型)。全細胞水解物含阿拉伯糖和木糖(D型)。大多數種腐生好氣。從白蟻腸道分離出來的兩個種嫌氣。常見於土壤,特別是湖泥、河泥、淡水。大多數為中溫菌,20-40℃生長。一般分解蛋白質、澱粉以及纖維素、幾丁質、木聚糖的能力強。少數的種可能致病。細胞壁組分II型(一些菌株含少量LL-二氨基庚二酸);糖D型(含木糖和阿拉伯糖)。DNA內GC含量為71.4-72.8%。
形態描述
菌絲體纖細,直徑0.3~0.6微米,有分枝,不斷裂。只形成營養菌絲(基質菌絲),深入培養基內,不形成氣生菌絲。孢子單生、無柄,或著生在或長或短的孢子梗上,孢子梗時常分枝成簇。菌落小,直徑一般2~3微米,通常橙黃色或紅色,邊有深褐黑色、藍色,表面覆蓋一層粉沫狀的孢子。一般為好氣性腐生。分布狀況
大多分布在土壤或湖底泥土中,堆肥和廄肥中也不少。約有30多種。是產生抗生素較多的一個屬。有的種還積累維生素B12。獲取途徑與具體用途
可以用真空冷凍乾燥法獲取,具體用途有:抗細菌;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抗枯草芽孢桿菌;抗真菌;抗白色念珠菌544850。代表菌株
產生慶大黴素的棘孢小單孢菌和絳紅小單孢菌以及(新型)青銅小單孢菌(Mm.chalcea).盤點菌類微生物系列(十四)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種屬很多,已報導的屬達1萬以上,種超過10萬個。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