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斑蛙䲁

對斑蛙䲁

對斑蛙䲁(學名:Istiblennius bilitonensis)為䲁科蛙䲁屬的魚類。分布於台灣島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尼西亞Belitung島。體延長,稍側扁,似圓柱狀;頭鈍短。雄魚頭頂具薄而圓的冠膜,雌魚只有一小肉質狀隆起。主要棲息於潮間帶礁石潮池區,受驚嚇時可見其用一前一後的方式跳躍於潮池與空氣間。以藻類為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對斑蛙䲁

俗名 狗鰷

命名者(Bleeker,1858)

科中文名䲁科

科號科名 F447 Blenniidae

對斑蛙䲁對斑蛙䲁

模式種產地 W.BelitungI.,Indonesia

觀賞魚類 否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 否

世界分布 日本澳洲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

最大體長 12cm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0-5公尺

同種異名

Alticusnovemmaculosus,Istiblenniusbilitonensis,Salariasbilitonensis,Salariasbrevoorti,Salariasdeani,Salariashendriksii,Salariasperiophthalmusvisayanus

參考文獻

台灣魚類志(沈等,1993);Fishbase(2006);Springer,VGandJTWilliams,1994.TheIndo-WestPacificblenniidfishgenusIstiblenniusreappraised:arevisionofIstiblennius,Blenniella,andParalticus,newgenus..Smithson.Contrib.Zool.565:193p

典藏標本

ASIZP0054288.ASIZP0055186.ASIZP0056830.ASIZP0057098.ASIZP0070414.NMMBP00376.NMMBP00382.NMMBP00751.NMMBP00755.NMMBP00760.NMMBP00767.NMMBP00827.NMMBP00829.NMMBP00830.NMMBP00832.NMMBP01048.NMMBP01050.NMMBP01051.NMMBP01070.NMMBP01192.NMMBP02317.NMMBP03263.NMMBP05528.NMMBP05620.NMMBP05866.NMMSTP00208.NTMP0195.NTOUP200611-866.NTOUP200712-186.NTOUP200712-187.NTUM05906.NTUM05907.NTUM05908.NTUM05909.NTUM05910.NTUM05911.NTUM05912....列出全部51筆...

英文名

Linedrockskipper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稍側扁,似圓柱狀;頭鈍短。雄頭頂具薄而圓的冠膜,雌魚只有一小肉質狀隆起。鼻須掌狀分支;眼上須單一不分支,等於或短於眼徑;無頸須。上下唇平滑。D.XIII-XIV,18-21;A.II,19-21;P.14;V.I,3。背鰭具缺刻,背鰭與尾柄相連,臀鰭不與尾柄相連。雄魚眼後緣有一中央斷裂的半月形紋,鰓蓋上緣有一大黑斑,黑斑下方有一小黑點,體側中央有黑橫帶,橫帶上具短縱線,形成8條平行縱線;背鰭灰黑色而具黑、白線;臀鰭具寬暗色緣;尾柄與尾鰭有許多白點;胸鰭上半部有黑點。雌魚頭部的圖案和身體的色帶較不明顯且無橫紋;臀鰭灰黑色,鰭緣較深;胸鰭上半部有黑點;尾鰭有幾列黑點;背鰭具2-3列黑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潮間帶礁石潮池區,受驚嚇時可見其用一前一後的方式跳躍於潮池與空氣間。以藻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台灣至澳洲。台灣分布於南部、北部、東北部、東部、澎湖、小琉球、綠島及蘭嶼等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科:䲁科Blenniidae
屬:蛙䲁屬Istiblennius
種:對斑蛙䲁I.bilitonensis
二名法
Istiblenniusbilitonensis
(Bleeker,185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