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龍書院

封龍書院

封龍書院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南,是一座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名山。

封龍書院封龍書院

封龍山簡介

省城石家莊西南22餘公里,有山名封龍,俗稱飛龍山,是一座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名山。相傳是大禹在這裡治水,把蛟龍封於此山,故名封龍山。山上有一通東漢時期的碑刻,叫做《封龍山之頌碑》,上面記載此山說:“天作高山,實惟封龍,平地拔起,靈亮上通,嵯峨峭峻,高麗無雙,神耀赫赫,理物含光,……”險峻巍峨的封龍山透著神靈。其實封龍山是南北走向的太行山,在這裡突兀向東的一條支脈,東西 11公里,南北10公里,西倚雄偉太行,東望廣袤平原,宛如盤繞欲飛的巨龍,山脊平均海拔750米,主峰海拔810餘米,這裡也是山南山北元氏、鹿泉兩縣市的界山。

封龍山自漢代以來,一直作為名山、靈山、神山來祭祀的。這也不是信口開河,無中生有。保存比較完好的除了《封龍山之頌碑》以外,還有《祀三公山碑》《無極山碑》《三公山神碑》《三公山碑》《百石神君碑》等歷代碑碣石刻,都有較為詳細的記載了歷代祭祀活動。封龍山是秀麗的,但與其秀麗的自然風光相比,其價值更在於它的文化遺存的豐富和歷史文化內涵的深厚。

封龍山文化積澱深厚而豐富的標誌,是漢朝以來,一直是北方民辦文化教育的中心。首創古代大學授業之所的就是漢代李躬,之後北宋李昉創建中溪書院,封龍書院,同時代張著創建西溪書院。到金元時期,李冶買田置業,重振封龍書院,聚徒講學,名流雲集,海內景望。後繼者安熙主持封龍書院,更是盛況空前,“弟子來去,常至百人”,蜚聲江北江南。

書院由來

封龍山是歷史文化名山,有著深厚豐富的文化積澱,也不僅僅在於此山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源遠流長,與佛教道教的歷史悠久相比,最為彰顯的就是歷代儒家文化的教育、傳承和發展。考查封龍山的歷史文化含量和在中國教育史上的影響,也不完全是承前啟後的書院形式的教育機構,更重要的是表現在主持書院以及在書院傳道授業者的學術歷史影響和歷史地位,換句話說,就是都是誰在此主持書院,都是哪方神仙在這裡給學子們授課。這就像現在的北大、清華一樣,之所以我們稱它們是名校,有著比其他大學更為濃厚的文化氛圍、學術氛圍,就是仰仗於張百熙、蔡元培、胡適之、梅貽琦、蔣南翔等一代代有聲望的校長和一大批過得硬的師資隊伍,缺少了這些也就不會有飲譽海內外的清華、北大了。封龍山是歷史文化名山,封龍書院是中國古代名校,恰恰也就是一代代社會精英擔任山長院長操辦起來並延續下去,經長期積澱而形成的,不同的是國辦民辦而已。

先說說李躬。李躬是東漢常山郡人,那時常山郡設在現在的河北元氏縣一帶,估計為今天的元氏人,或元氏附近人。《東觀漢記校注》記載:漢明帝“十月,上幸辟雍,初行養老禮。詔曰:十月元日,始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車輪,朕親袒割牲,祝哽在前祝噎在後。三老常山李躬,年耆學明,以兩千石祿養終身。”漢明帝是開了尊老敬老先河的一代明君,這樣一位被皇帝尊敬的三老李躬,在東漢絕不會是一般學者,完全有理由冠以博學奇儒了;也絕不是一般人物,完全可以說有著極高的社會聲望。就是李躬首開封龍山的授業之所,在他的麾下能有窩囊廢么?

李昉創辦了書院形式。李昉是宋代著名學者,深州饒陽人。後漢乾祐年間進士,官至右拾遺、集賢殿修編;後周時任集賢殿直學士、翰林學士;宋太宗任平章事;雍熙元年加中書侍郎。一生主要成就是編著《太平御覽》文集一1000卷; 《太平廣記》小說全集500卷,《文苑英華》詩歌總集1000卷。這三部書與《冊府元龜》被稱為宋代四大書。自己也有文集5卷,已遺失。這樣一位大學者,大文豪,在漢代李躬之後,創辦了封龍書院,其影響力之大,號召力之強其他人是無以比擬的。

發展

李冶把封龍書院辦成綜合型大學。李冶字仁卿,號敬齋,真定府欒城(今河北欒城)人,元代著名學者、大數學家。李冶的父親李逾是金朝的進士,李冶生於金代大興城(今北京)的一個官僚家庭。後授排擠恐遭不測,舉家返回老家欒城,這時李冶正直童年,送元氏求學。李冶官至元翰林學士,但更多時間是在封龍山度過的,他在封龍山購置了田產,致力教學。李冶在書院不僅講數學,也講文學和其他知識,嘔心瀝血,培養出大批人才,並常在工作之餘與元好問、張德輝一起游封龍山,被稱為“龍山三老”。主要著作《測圓海鏡》12卷和《益古演段》,其數學成就在當時世界遙遙領先。應當說李冶是個科學家,使封龍書院成為了綜合型的大學。

封龍書院封龍書院

安熙使封龍書院進入輝煌階段。安熙,字敬仲,號墨□,元藁城(今河北藁城)人。安熙不願意走仕途,不參加科舉考試。祖上世代教書,跟隨老一輩刻苦學習,後來聽說保定劉先生學問好,不遠幾百里也要拜其為師。安熙官無一寸祿,名傳千萬里,應該說是個自學成才的著名學者了。他一生從事教育,教人入學以居敬為本,讀書以經術為先,崇尚朱熹學說。生前著有《四書精要考異》、 《丁亥詩注 》 、《默□集》等。安熙主持封龍書院大約該有幾十年,據記載四方遊學多有成才者,真可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滿天下了。

這些歷代書院創辦或任院長的人,都是當時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知名教授,學術領域的帶頭人,都有著自己的特有的學術思想和學術成就。在他們的影響和感召之下,一批批學有成就的高級知識分子或被邀請或慕名到書院講學的不在少數,常在這裡傳道授業或在此講學的,有唐朝大學者、著名文學家郭震,著名學者、高士姚敬棲;北魏大學魏質;宋代著名學者張蟠叟,著名學者、曾經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題跋的張著;元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元好問,著名學者張德輝等等。歷史名人譬如戲曲大家白樸、李文蔚等曾就讀過封龍書院。史天澤之子史槓、史杞和集賢學士焦養直,也從這裡畢業。

封龍山是如此深厚的文化名山,長期以來不被人們所了解,所認識。改革開放後,人們才恍然意識歷史文化可以服務現代經濟的,重新把目光游移到封龍山。有報導說,文化界保護利用文化名山的呼聲最高,到處奔走呼籲,終引起政府關注。一山屬兩縣,界山兩邊也為開發利用封龍山互有口舌,經濟集團也虎視眈眈,看好封龍山潛在的經濟效益。所以設計規劃一拖再拖,至今也沒有出台。前兩年,看到某文化單位一份提案,對開發封龍山勾畫了一個框架,構想不錯,但感到有點貪大求全的意味。我以為如果把歷史文化名山恢復建設為旅遊景點的話,要突出封龍山書院這個主題比較好,以此為重點進行配套,譬如中國歷史書院資料館,佛道寺院,及洞窟等等。如果想藉此開發來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感覺規模宏大,投資周期過長,恐有勞民傷財之虞。

文章引用自

http://www.lukeclub.com/archiver/?tid-3698.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7b3b7010005py.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