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奏
密封奏章。
相關介紹
清初沿明制,大臣奏事用本章,由通政司轉內閣呈送皇帝。雍正年間設奏事處,命大臣奏事皆用奏摺,各賜黃綾糊木匣,外加小鎖,有二鑰,一存內廷,一賜本官,凡有奏摺,皆裝入匣內,封鎖呈進,由皇帝親自開鎖。
如御史等有密奏,即以奏摺裝入封簡封固,外加奏匣,稱封奏。
封奏就是指密封奏章。
密封奏章。
清初沿明制,大臣奏事用本章,由通政司轉內閣呈送皇帝。雍正年間設奏事處,命大臣奏事皆用奏摺,各賜黃綾糊木匣,外加小鎖,有二鑰,一存內廷,一賜本官,凡有奏摺,皆裝入匣內,封鎖呈進,由皇帝親自開鎖。
如御史等有密奏,即以奏摺裝入封簡封固,外加奏匣,稱封奏。
封,動詞,密閉,使跟外面隔絕。當名詞時指裝東西的外套。漢字:封fēng封字骨刻文演變: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
基本信息 字形結構 基本字義 詳細解釋 詞性變化奏有作樂等意思,有名詞和動詞等用法,另有同名專輯。封建時代臣子對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啟~。~議。~疏。~折。~本。~對。奏,進也。——《說文》拔刀斫...
簡介 字形結構 詳細註解 詞性 常用詞組太后委任大司馬莽定策安宗廟。 故大司馬霍光有安宗廟之功,益封三萬戶,疇其爵邑,比蕭相國。 莽宜如光故事。
奏有作樂等意思,有名詞和動詞等用法,另有同名專輯。封建時代臣子對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啟~。~議。~疏。~折。~本。~對。奏,進也。——《說文》拔刀斫...
簡介 字形結構 詳細註解 詞性 常用詞組語出:宋韓琦《賜夏國主詔》:“邊奏屢聞,人情共憤。”元楊奐《錄汴梁宮人語》詩:“邊奏行臺急,東華夜啟封。”
基本解釋: 詞語分開解釋: 相關詞語《奏啟》是《文心雕龍》的第二十三篇,以“奏”為主,論述“奏”、“啟”兩種文體。本篇尊孔光為“名儒”,反映了劉勰的偏見。但劉勰在《程器》篇又說:“孔光負衡...
內容提要 原文+譯註 相關知識奏,中國漢字,其讀音:zòu,從夲從廾從屮。大公義(夲 tao)公舉(廾 gong)上進(屮 cao)也。進也,薦也;依照曲調吹彈樂器。
基本信息 詳細註解 詞性 常用詞組 漢譯英《張建封大夫奏係為校書郎因寄此作》是唐朝詩人秦系所做的詩詞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作者唐秦系詩詞正文久是煙霞客,潭深釣得魚。 不知芸閣上,遺校幾多書。 注釋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