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寺觀壁畫是中國傳統壁畫的一種。畫在佛教寺院和道教廟觀的牆壁上。內容一般有佛道造像和故事等。古代許多著名畫家,如東晉顧愷之、唐代吳道子等,都曾作過寺觀壁畫。山西芮城永樂官的元代道教壁畫,山西稷山興化寺的元代佛教壁畫,北京西郊法海寺的明代佛教壁畫,都是古代壁畫中的傑作,至今保存完好。
歷史
![寺觀壁畫](/img/0/a4f/nBnauM3XyETNzIDO3ADN3IzNyITMxgDO3QjMwADMwAzMxAzLwQ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山西是我國中原地區佛教、道教活動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因此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等宗教建築極為興盛。而依附於這些寺觀里的壁畫數量之多、歷史之久、藝術之精,均為全國所僅見。就目前所知,全省的寺觀壁畫達27259平方米,自唐至清,綿延不斷,異彩紛呈。山西的佛光寺唐代壁畫、大雲院五代壁畫是國內僅有的寺觀壁畫,開化寺宋代壁畫、岩山寺金代壁畫、芮城永樂宮道教壁畫等等,都是中國古代壁畫中的傑作,至今保存完好。
唐代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時代,世人為之嚮往。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唐代的詩歌發展到高潮時期,美術也是昌盛階段,“盛唐”的繪畫、雕塑都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據著絕對重要的地位。在這個文化大繁榮的時代,唐代的寺觀壁畫皆規模宏偉,色彩富麗,其藝術水平大大超過往代。然而,當唐代還被人們所稱讚時,可惜那些壁畫早已隨著建築的毀壞而不存在了。山西境內目前保存著4座唐代寺觀殿堂,而在這僅存的全國甚為少見的唐代建築內,也僅有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正中佛座束腰上殘存的一小方壁畫和一部分縅眼壁畫,是全國除敦煌外唯一的唐代寺觀壁畫,體現了唐代壁畫藝術風貌,可謂稀世奇珍。
宋、遼、金時期,山西曾經歷了以上三個王朝的統治。當時的統治者為了穩定人心,鞏固自身政權,極力崇佛仰道,興寺修觀,但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宗教勢力較唐代有明顯衰落。文人墨畫盛行以後,壁畫的繪製逐漸變為民間畫師的行業,畫師被卑為“畫匠”、“工匠”,致使許多壁畫及其創作者,很少見諸記載而湮沒無聞。但是在山西,由於地域多山,交通不便,加之民風古樸,宗教信仰氛圍仍十分濃厚,故而當全國宗教影響減弱,文人墨畫盛行時,其寺觀壁畫創作仍很興盛,全省現存宋、遼、金時期建築近百座,保存有這個時期的壁畫總計924.49平方米,著名的作品有高平市開化寺大雄寶殿內宋代壁畫、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底層和靈丘覺山寺塔內遼代壁畫、繁峙岩山寺和朔州崇福寺的金代壁畫。尤其是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繁峙縣岩山寺金代壁畫,集中反映了宋、金時期壁畫藝術的成就,堪稱傑作,彌足珍貴。
![寺觀壁畫](/img/5/115/nBnauM3XxgzN1QTN5ADN3IzNyITMxgDO3QjMwADMwAzMxAzLwQ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清代末年至民國時期,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加之國內的軍閥混戰,使國家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停滯不前。作為建築裝飾藝術的壁畫也隨之走入沒落,幾乎形成了一個空白的階段。但“畫壁”的藝術形式卻沒有消失,一直以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在民間流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