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積銖累

寸積銖累

我國古代成語。寸積銖累(cùnjīzhūlěi)銖:古計量單位,24銖為一兩(1斤=16兩);累:積累。形容點點滴滴地積累。出處:宋·李綱《與右丞相條具事宜札子》:“寸積銖累,以及此數,若不妄散,以陳易新,可以常為洪州之根本。”

基本信息

解釋

寸積銖累(cùnjīzhūlěi)
銖:古計量單位,24銖為一兩(1斤=16兩);累:積累。形容點點滴滴地積累。

典故

出處宋·李綱《與右丞相條具事宜札子》:“寸積銖累,以及此數,若不妄散,以陳易新,可以常為洪州之根本。”[1]
成語舉例:他們父子間的感情是依靠後天寸積銖累來培養的。

辨析

用法聯合式;作定語狀語;含褒義,指從小積累
示例明·朱國禎《涌幢小品·龍秋》:“寸積銖累,崇聖遺墟及郡中壇宇,煥然一新。”
近義詞積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反義詞一曝十寒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累,不能讀作“lèi”。
成語辨形:銖,不能寫作“株”或“誅”。

英文

accumulatelittlebylittl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