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智寺

寶智寺

寶智寺名列東山十大廟宇之一,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風動石景區之內,緊依在銅陵關帝廟左邊。寶智寺原稱“保全堂”,為民眾抗擊倭寇保衛家園的習拳練武場所。明初改為祝聖習儀所,後因奉祀天尊,改名天尊堂,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僧圓球重建。清康熙三年(1664年)遷界時焚毀,康熙十八年“復界”後重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隱林主持擴建,改名寶智寺。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為縣立中學。1987年重修。

基本信息

簡介

寶智寺名列東山十大廟宇之一,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風動石景區之內,緊依在銅陵關帝廟左邊。寶智寺原稱“保全堂”,為民眾抗擊倭寇保衛家園的習拳練武場所。明初改為祝聖習儀所,後因奉祀天尊,改名天尊堂,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僧圓球重建。清康熙三年(1664年)遷界時焚毀,康熙十八年“復界”後重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隱林主持擴建,改名寶智寺。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為縣立中學。1987年重修。

建築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
寶智寺廟宇雄偉壯觀,屬抬梁式木構架建築,懸山頂,寺廟屋頂全是黃色琉璃瓦和各種優美的瓷雕裝飾,有龍、鳳、飛禽走獸、花木草蟲及人物等瓷雕藝術,十分美觀。

寺廟縱深長34.5米,寬11.7米,面積403.6平方米。布局有前殿、大雄寶殿、後殿(藏經閣)、院子。廟門石匾金字“寶智寺”,是清同治年間鐫的。廟門大柱上刻有一幅楹聯:“寶剎珠林戶外雲橫古塔,智心慧眼座中火現金蓮”,既形象精練地概括了廟宇與周邊優美的景色,又把“寶智”兩字嵌入對聯之首。寺廟結構嚴謹、造型精美,色彩艷麗,具有閩南地方建築藝術特色。

前殿奉彌勒佛及四大金剛,形象栩栩如生,金剛氣勢威武,彌勒佛笑迎天下客。進去為大院子,大雄寶殿奉祀“三寶佛”,兩側為十八羅漢。殿內懸掛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的“大雄寶殿”四字,並懸掛黃道周的書法“洗心之藏”匾。殿內有楹聯曰:“慈風盪處金枝噴般若之香,法雨霏時玉葉燦菩提之果”。大殿前豎立4支工藝精巧的雕龍青石柱,雕功精細,藝術高超。後殿(藏經閣)為二層建築,一層殿堂奉祀一尊新加坡僑胞贈送,由泰國楠佛寺監製的“泰國銅佛”,高1.67米,座寬1.25米,座長0.72米,重446 斤,並奉祀三尊緬甸白玉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