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此地先屬吳,後屬越。
秦時建東陽縣,屬東海郡。漢為東陽、平安射陽三縣地,先後屬臨淮、廣陵郡。
隋初,境內統一為安宜縣。
唐肅宗上元三年農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獻寶,肅宗傳旨:上元三年改為寶應元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
南宋期間,先後升為寶應州、寶應軍,領寶應、鹽城、山陽、淮陰等縣。
明隸高郵州。
清屬揚州府。
民國期間先後屬淮揚道、淮陰行政督察區。縣境解放時,屬蘇皖邊區第二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先後屬蘇北行政公署揚州、泰州專區。1953年1月寶應隸屬江蘇省揚州專區。1960年初,析寶應湖以西置金湖縣。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寶應縣隸屬揚州市。
行政區劃
寶應縣轄14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有機農業開發區。縣域東西長55.7公里,南北寬47.4公里,總面積1468平方公里。
街道辦事處 鄉鎮 (駐地) | 面積 平方公里 | 人口 (人) | 村(居)民委員會 | |
安宜鎮(含縣經濟開發區) ( 東門社區安宜東路6號) | 153 | 232888 | 17 | 村:北港、西劉堡、西郊、西港、北閘、南閘、金湖漁業、鄭河、劉堡、潘橋、賈橋、陳家、劉莊、官溝、三團、船閘、白田 |
18 | 居:羅巷、劉溝、東門、學墩、安宜、畫川、牌樓、桃園、蘇中、安民、泰山東村、白田、世紀園、南窯、南園、北河、愛民、蓮花 | |||
9 | 村(居):鐵橋、東升、三里、齊心、大橋、花莊、郭莊、七里、金灣 | |||
氾水鎮 ( 東園社區東園路359號) | 172 | 80996 | 20 | 村:迎豐、蘇律、新民、宋埠、成莊、郎兒、長沙、戈店、石橋、龍河、太平、新陽、高陽、韋北、京杭、瓦甸、金寶漁業村、牌坊、范西、新盪 |
5 | 居:東風、紅旗、勝利、東園、西園 | |||
2 | 村(居):柘溝、江寶 | |||
涇河鎮 ( 涇河社區涇安西路95號) | 84 | 56804 | 18 | 村:涇河、張北、錢莊、涇農、松竹、陳橋、灶戶、蔡橋、大同、左堡、黃浦、劉上、台許、虹橋、曹壩、劉家潭、東紅、陳東 |
2 | 居:涇河、黃浦集鎮 | |||
1 | 村(居):張橋 | |||
黃塍鎮 ( 黃鎮社區通和路66號) | 43 | 29048 | 8 | 村:徐甸、小垛、新豐、聯合、江跳、大陸、大李莊、魚橋 |
1 | 居:黃鎮 | |||
望直港鎮 ( 興港社區為民路1號) | 94 | 60140 | 19 | 村:月蟾、興旺、大樹、北河、國強、火花、張樓、軍師、和平、馬垛、蛤拖、吳堡、西盪、望直、仲墩、獅莊、牌樓、南沙、北沙 |
2 | 居:興港、獐獅盪 | |||
小官莊鎮 ( 小官莊集鎮社區聖誕路1號) | 46 | 29093 | 9 | 村:小官莊、誠忠、祖全、南場、范溝、石先、王圩、雙閘、楊蔣 |
1 | 居:小官莊集鎮 | |||
夏集鎮 ( 夏集社區郭夏路中段,時代廣場對面) | 124.5 | 55209 | 14 | 村:蔣莊、蘇雅、雙塘、雙琚、三洋河、王營、衛星、王橋、豐收、萬民、潼口、塘北、相莊、趙雍 |
1 | 居:子嬰河 | |||
2 | 村(居)郭橋、夏集 | |||
柳堡鎮 ( 亞寶社區人民東路133號) | 120 | 50901 | 16 | 村:迎湖、團莊、雍尹、張元、廷柏、壽林、王通河、建設、仁里、新安、聯豐、清元、蘆東、鄔陽、塘新、柳堡 |
2 | 居:亞寶、蘆村 | |||
1 | 村(居):鄭渡 | |||
魯垛鎮 ( 魯垛集鎮社區政通路27號) | 61.5 | 33800 | 12 | 村:五頃、陶林、何家、鑒青、三新、賈林、魯垛、魯莊、朱斗、盪口、崔王、陳幸 |
1 | 居:魯垛集鎮 | |||
廣洋湖鎮 ( 興洋社區興洋路8號) | 92 | 35600 | 13 | 村:鶴灣、葛莊、嚴橋、橋頭、白鼠、肖家、東進、蘭亭、蒯家、東溪、西溪、三聯、萬新 |
1 | 居:興洋 | |||
射陽湖鎮 ( 橋南村宋涇路1號) | 197 | 89593 | 30 | 村:橋南、油坊、王坤、高夏、廖徐、射陽湖漁業、四聯、戴莊、平江、射南、風車頭、姬風、馬墩、泗河、大槐、柳樹、趙勤、平南、潘舍、錢溝、姜莊、鵝村、蔣堡、林上、落潮、黃盪、沖林、魏盪、戴堡、刁夷 |
3 | 居:臧陳、天平、水泗 | |||
曹甸鎮 ( 曹南村興曹路3號) | 100 | 67844 | 22 | 村:曹甸、茆舍、李溝、康莊、金吾、古塔、黃家、陸莊、崔堡、曹南、周管、新南、溪北、屈舍、下舍、三元、梁沙、甄莊、郝舍、舍新、官河、夏莊 |
3 | 居:曹甸、下舍、濱河花園 | |||
西安豐鎮 ( 西安豐鎮社區興安路1號) | 59 | 35171 | 8 | 村:南舍、花亭、林溪、太倉、苗圃、朱郭、崔渡、張吉 |
1 | 居:西安豐鎮 | |||
2 | 村(居):集豐、天亭 | |||
山陽鎮 ( 山陽社區建龍路29號) | 126 | 54166 | 16 | 村:合心、順河、吳壩、大東、徐揚、中南、光輝、頌陽、公民、春光、興同、龔陳、沿湖、金莊、楊河、徐莊 |
2 | 居:山陽、萬緣 |
地理位置地理環境
寶應縣位於江蘇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區西部,揚州市北緣,北緯33°02′46″~33°24′55″,東經119°07′43″~119°42′51″之間。東與建湖縣、興化市、鹽城市鹽都區交界;南與高郵市接壤;西與金湖縣、洪澤縣相連;北與淮安市淮安區毗鄰。縣城略呈梨形,射陽湖、廣洋湖環其東,寶應湖、白馬湖繞其西,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最北緣自西安豐鎮崔渡村至南端夏集鎮三洋河村,直線距離約47.4千米,東端自廣洋湖鎮團頭盪至西界山陽鎮順河村西白馬湖中,直線距離約55.7千米。總面積為1467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979平方千米,占66.7%,水域面積488平方千米,占33.3%。
地形地勢
寶應屬黃淮沖積平原,以京杭運河為界,分成東西兩部分,西高東低;沿運河兩岸高亢,東西邊緣低洼;運東南北兩側略高,中間偏低。境內多數地區在海拔兩米左右,屬里下河江蘇淺窪平原區。
氣候特點
寶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豐沛,年平均降水量966毫米。日照充足,呈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14.4℃,適宜動植物繁衍生長。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止2013年,寶應縣耕地面積90萬畝,主產稻、麥、棉花、油菜、大豆和多種蔬果,是中國優質糧棉生產基地縣。灘地土壤屬腐殖沼澤土亞類,以種植優質蓮藕、耐水林木為佳。鮮藕產量和出口量名列全國之最。
水文狀況
截止2013年,寶應縣境內河湖密布,水資源總量共約為1.6億立方米。主要有潼河、朱馬河、寶射河等42條河流,總長約652公里。面積較大的湖盪有白馬湖、范光湖、射陽湖、廣洋湖、和平盪、獐獅盪、綠草盪、三里盪等,俗稱“五湖四盪”,約257.69平方公里。湖泊多屬淺水、封閉型水體,水生物資源豐富,盛產魚蝦螃蟹、龜鱉珍珠,是全國水產品生產重點縣。灘地面積約73.4萬畝,為里下河地區最多的縣份。
生物資源
截止2013年,寶應縣野生藥用植物305種,總蘊量3560噸。白朮、紅花、生地、丹參、玄胡、澤瀉、薏仁等名貴藥材遠銷省內外。境內棲息著多種野生動物,以野雞、野鴨、大雁為多。
主要領導
縣委書記:王逍霄
縣委副書記、縣長:佘俊臣
人大常委會主任:周玉寶
政協主席:秦有芳
縣委副書記:周玉寶
常務副縣長:張利
副縣長:張利、楊林、楊洪國、顧錫芳、閆偉、金陵、鄭東升、杜曉鍾、吳志宇
信息來源:寶應縣政府官網2018年信息
經濟和社會發展
綜合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初步核算,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4.93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8.77億元,增長2.1 %;第二產業增加值257.42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248.74億元,增長11.1%。三次產業比例由2016年的13.1:44.7:42.2最佳化至12.0:44.7:43.3,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75828元(按常住人口計算),比上年增加8866元。
農林牧漁業
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總產88.83萬噸。其中,夏糧33.71萬噸,秋糧55.12萬噸。糧食總產中,小麥總產33.42萬噸,水稻總產53.68萬噸。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75.95萬畝,小麥和水稻的畝產分別為401公斤和629公斤,全年糧食畝產為505公斤。
龍頭企業不斷壯大。2017年末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79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2家、市級30家,龍頭企業銷售收入124.00億元,利潤5.32億元,上繳稅金2.6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0%、10.1%、11.2%。寶應慈姑獲2017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寶糧標識圖形被正式認定為“江蘇省著名商標”,寶糧大米榮獲江蘇好大米十大品牌。
生態農業水平持續提升。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8.24億元,比上年增長2.6%。全年完成成片造林6650畝,建成村莊綠化整體推進村22個,栽植各類苗木118萬株,高效林業1452畝,打造薔薇河、向陽河南圩、蘆氾公路等重點綠化工程16項,獲批“全省濕地保護先進集體”。順利完成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任務。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經濟向好運行。2017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總數達415家。全年規模工業產銷保持平穩增長。規模企業完成產值1119.89億元,增長11.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58.88億元,增長11.6%;實現利潤62.30億元,增長19.3%。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價增長8.1%。全縣工業實現開票銷售646.40億元,增長11.9%;工業用電量12.61億千瓦時,增長7.8%。
工業企業培育成效顯著。從企業規模看,新增10億元企業1家、5億元企業4家、億元企業16家,淨增規模企業24家。從高新企業看,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省高新技術企業33家、省上市入庫後備企業6家、省民營科技型企業30家;開發省高新技術產品65個。從企業上市看,揚州晨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上市;安宜鎮揚州凱博電器有限公司、揚州鑫都管業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在江蘇省股權交易中心成功掛牌,正式進入資本市場。
建築業發展穩中有升。全縣有資質建築企業114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06.45億元,比上年增長9.7%;竣工產值524.88億元,增長12.6%。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從業人員15.72萬人。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257萬平方米,其中:當年新開工面積2894萬平方米。安宜集團獲批建築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填補了我縣建築業最高等級資質的空白。寶勝建設獲批江蘇省首批裝配式建築施工企業、裝配式建築部品構件(預製鋼結構構件)生產基地。全年獲批省級工法9項。縣內工程首創裝飾類國優獎1項。
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市場穩步發展。全縣固定資產完成投資443.02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其中,項目投資399.99億元,增長20.4%;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43.02億元,增長6.0%。從三次產業結構情況來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12億元,下降45.1%;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81.15億元,增長20.5%,其中技術改造完成投資189.78億元,增長29.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60.74億元,增長17.0%。
項目建設成效明顯。被市確定的重大項目50個,完成投資170.29億元,比上年增長28.0%。在市重大項目中,工業項目23個,完成投資83.26億元;服務業項目12個,完成投資37.50億元;農業項目11個,完成投資12.50億元;基礎設施項目2個,完成投資4.50億元;區域中心項目1個,完成投資32.53億元;生態中心項目1個。
房地產開發投資平穩增長。全年我縣共有房地產開發投資項目41個,完成投資43.02億元,比上年增長6.0%。從投資工程用途來看,我縣完成住宅投資39.00億元,增長1.7%;非住宅完成投資4.92億元,增長91.3%。從我縣商品房契約成交面積登記備案情況來看,2017年,我縣共成交新建商品房6602套,銷售面積72.42萬平方米。
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增長平穩。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48億元,比上年增長10.1%。按銷售地域分,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27.75億元,增長10.1%;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7.73億元,增長9.8%。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完成零售額149.23億元,增長9.8%;住宿餐飲業完成零售額16.25億元,增長13.0%。按規模分,限額以上企業實現37.56億元,增長11.3%;限額以下企業實現127.92億元,增長9.7%。
開放型經濟和旅遊業
外向型經濟平穩發展。全年完成外經營業額246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2.0%。全年實際外資到賬6058萬美元,增長21.1%。全年累計實現自營進出口總額112462萬美元,增長6.2%,其中自營出口86912萬美元,增長3.1%。
旅遊業蓬勃發展。全年接待國內遊客入住量超過了6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4%;境外遊客入住1703人次,增長9.4%。全年實現旅遊收入30.1億元,增長19%。旅遊項目實際投入總額3.7億元,增長30.0%。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業
交通運輸業運行平穩。全縣完成公路客運量547萬人,旅客周轉量4.31億人公里。完成公路貨運量574萬噸,增長8.5%;公路貨運周轉量10.59億噸公里,增長9.7%;完成水路貨運量683萬噸,增長8.4%;水路貨運周轉量28.18億噸公里,增長8.9%。
郵電通信業健康發展。全年完成郵政業務收入11871萬元,比上年增長17.5%。電信、移動和聯通三大運營公司完成電信業務收入4.88億元,增長1.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0.9萬戶;行動電話用戶61.7萬戶,其中4G行動電話用戶達39.4萬戶;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達18.1萬戶。
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彰顯活力。全年爭取上級科技扶持資金3000餘萬元,首次設立縣級科技計畫項目。全年專利授權1260件,其中發明授權79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5件,累計有效發明專利達315件,申請國際專利5件。新增省級眾創空間1家、市級眾創空間2家。
教育事業均衡發展。新建校舍5萬多平米、室外運動場面積21萬多平米,投入4千多萬元改善城鄉學校教育裝備。累計投入3000萬元,配備600套多媒體教學設備,完成中心以上學校“班班通”,配備3500台電腦,更新全縣現代龍芯機房,裝備16套錄播教室,添置200萬元圖書、180萬元科學創新項目、450萬元理化生音體美器材。高考本一達線1070人,比2016年淨增323人,本二以上達線3016人,比2016年淨增1024人,9人總分在400分以上,小高考175人達4A, 全面實現了“雙超”目標。
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惠民措施更加紮實。全縣新建並改造6個鎮文體中心,首家24小時“城市書房”正式對外開放,為廣大民眾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活動空間。全面完成自助借還系統升級工作,與鎮、村300多家圖書分館實現了通借通還。全年共組織送文化下鄉活動80多場,送電影2700場。
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新創成“省示範鄉鎮衛生院”1家、“省示範村衛生室”12家、“全國民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3家、“全國優質服務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成立3個縣域醫聯體,實現鎮醫療機構全覆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村為單位覆蓋面達100%。新增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2700座。
體育事業持續發展。全縣累計成立體育社團組31家,其中單項體育協會26家,民辦非企業體育組織5家。全年共舉辦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6期,共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700人,擁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900餘人,常年活躍在一線的有1833人,全民健身輔導站點452處。
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鄉建設加快推進。全年實施各類重點城建項目26項,已竣工8個項目。實施村鎮道路橋樑、污水管網、節點遊園等基礎設施項目89個,總投資近9.33億元。累計新建節能建築52.96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31.25萬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5萬平方米。實施建設1個大型公園、15個社區公園及一批農村文體活動廣場公園體系。
生態建設持續深化。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全年空氣環境質量達二級標準以上天數312天,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85.5%,較上年增長3.6%,PM2.5平均濃度為47.29微克/立方米,較2016年同期下降了4.71微克/立方米。
紮實推進“263”專項行動,關停化工企業6家,關停搬遷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204家,完成46家非禁養區畜禽規模養殖場治理。超額完成全年煤炭消費比2016年減少15%的市任務,獲批國家級生態漁業光伏發電“領跑者”示範基地。建成5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投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亭250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開工建設。完成城區邰家河和6條集鎮河道整治,完成44個行政村村部所在地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項目,對裏運河寶應城區水源地保護區及沿線開展隱患整治和生態修復。完成重點行業原料替代及重點企業VOCS治理目標任務。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基本穩定。2017年末,全縣戶籍人口89.49萬人,比上年減少1.76萬人(由於公安部對死亡人口、空掛戶、重複戶進行統一銷戶,導致戶籍人口減少)。按性別分,男性45.37萬人、女性44.12萬人。全縣常住人口數75.96萬人,比上年增加0.28萬人。常住人口出生率為7.31‰,死亡率為7.79‰,自然增長率-0.48‰,人口城鎮化率54.07%。
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我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70元,比上年增長9.7%。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9284元,增長9.1%;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7133元,增長5.3%。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3.5%。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7元,增長9.4%;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130元,增長8.1%。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2.1%。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53平方米。
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完善。新增各類保險參保對象2.9萬人,征繳各類保險基金16億元。城鄉養老保險和城鎮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險主要險種覆蓋率均達95%以上。年末全縣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3.03萬人、14.1萬人、66.1萬人、6.6萬人和25.4萬人。年末享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4.3萬人,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人數17.7萬人。
就業水平不斷提高。統籌推進城鄉就業,採集就業崗位68000個,推薦就業16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培訓城鄉勞動者8206人。開展職業技能鑑定7515人次,核發職業資格證書6384份。積極搭建創業資金扶持綠色通道,為233名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414萬元。
交通
公路
京滬高速G2設有寶應、氾水、涇河3個高速出入口
國道有G233、G344
省道有S237、S331、S414
鐵路
高速鐵路
1.連淮揚鎮鐵路(在建):寶應境內共設寶應高鐵站1個高鐵站。
空運
淮安漣水機場(40分鐘車程)
揚州泰州國際機場(1個小時車程)
鹽城南洋國際機場(1個小時車程)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3個小時車程)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4個小時車程)
港口
寶應可通過揚州港、上海港、大豐港、連雲港運輸出海,距離分別為100公里、350公里、180公里、320公里。
城市榮譽
城市榮譽列表(部分) | ||
中國荷藕之鄉 | 中國茨菇之鄉 | 中國教玩具之鄉 |
國家首批生態示範區 | 國家濕地公園 | 全國品牌農業示範縣 |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 | 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 | 全國園藝產品出口示範區 |
全國首家有機食品基地示範縣 | 國家園林縣城 | 國家衛生縣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