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沿革
歷史溯源
1395年4月(明洪武二十八年),修建華陽寺;
1935年2月,紅軍長征途徑此地,為勝利奠定了基礎,成為革命紅色景點;
1949年9月,貴州解放後,寶峰山重建,相繼成為剿匪基地和教書育人的學校;
1951年6月,寺內建立大坪國小,即今遵義市匯川區芝麻鎮中心國小;
1958年5月,被銷毀,只留下模糊而考究的石柱凳。
修繕歷史
1980年2月,民眾自籌翻修中殿,即五嶽殿;
2000年8月,民眾自籌翻修下殿,即閻羅王十二殿;
2010年3月,民眾自籌重修上殿,即大佛殿。
2017年1月,民眾自籌重修觀音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寶峰山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芝麻鎮趙爾坪,距市區約25公里。
地形地貌
地形以山地為主,系高山丘陵和屬低谷坡地,為山區地貌。地處大婁山脈北部地區,海拔800米左右。垂直氣候分布明顯,低海拔地區終年無積雪,高海拔地區終年無酷署。
氣候特徵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達290天,年均降雨量1030.6mm,日照時數1420小時,年平均溫度14℃左右,最冷月平均氣溫約5℃,最熱月平均溫度22℃。
地勢地貌
雲貴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海拔高度一般在500~1500米,在全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上。
建築布局
山門
也稱三門,寺院的大門,三門並立,中間一大門,兩旁各一小門。“ 寶峰山”三字懸於大門上。
主軸線
玉真人率眾生擇峻極之地、奇峰之巔按周易之八卦建造“華陽寺”,順爻位“天、地、人”分建上、中、下三殿,為主軸線。
上殿,又稱大佛殿,為天,又分三層,分別供奉瑤池老母、玉皇大帝和釋迦牟尼等佛祖。第一層大雄寶殿也稱大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主尊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第二層瑤池殿,主尊瑤池老母;第三層玉皇角,主尊是玉皇大帝。
中殿,又稱五嶽殿,為人,供奉五嶽等神像,即東嶽齊天仁聖帝、南嶽司天昭聖帝、 西嶽金天順聖帝、北嶽安天玄聖帝和中嶽中天崇聖帝。
下殿,又稱十二殿,為地,供奉十殿閻王。其名分別為:一殿秦廣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閻羅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轉輪王。因分居地府十殿,故名。十殿閻王是民間流傳主管地府十殿的十個掌控者,其說始於唐末。
三十三觀音堂
觀音堂位於主軸線建築群右側,2017年1月民眾自籌修建,占地50餘平方米,供奉送子觀音等三十三觀音菩薩。觀音堂的落成,又為中國的佛教文化、民俗文化注入新的亮點,豐富了遵義的旅遊資源和內涵,為趙爾打造世界佛教文化名山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白虎山
白虎山位於寶峰山西南角山麓,歷史悠久,文革被毀,待重建。
文物遺存
水井
水井位於觀音堂前方,為人工挖掘而成,井水從天而降,似井底冒出,基本無涸期。
碑文
不完整碑文多塊。體現石刻藝術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漢唐盛世,造型藝術因反映時代精神而大放異彩。
石柱凳
以前古建築的柱子下墊,重約220餘斤,周圍刻有人物像、花草像。
古戲樓
戲台不僅是一種建築形制,更是一方文化展台。鑼鼓喧天,絲竹盈耳,多少波瀾壯闊、哀婉纏綿、忠孝節義的故事在這裡粉墨登場,劇情曲折委婉,演員水袖輕舞,觀眾如痴似醉。
組織體系
•寺管會
下設住持1人,會首10人,壇師2人。
旅遊信息
交通信息
•通信地址
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芝麻鎮新民村趙爾坪(郵政編碼:563119)。
•道路情況
公路接遵義——大橋——山盆——芝麻(趙爾)——觀音寺——喜頭——仁懷公路。
•乘車
遵義茅草鋪客運站乘坐芝麻、觀音寺方向客車 芝麻街上下車,車費25元左右;到了芝麻後轉乘到 趙爾坪的麵包車,車費5元,約10分鐘即可到達。
•自駕車
(1)G75蘭海高速遵義懂公寺站下高速左轉途經高坪鎮(泗渡站下高速往遵義方向)——大橋左轉(右轉)——沙灣鎮——山盆鎮—— 芝麻鎮——寶峰山;
(2)仁赤高速公路仁懷下高速途徑喜頭鎮——觀音寺—— 芝麻鎮——寶峰山。
佛事活動
•香會
每當農曆的1月9日、6月19日香會的時候,總會吸引眾多遊客前往祈福。一路上行,你總會看到路旁的樹枝上會有迎風而飄的紅布條。寺廟中,更是香火鼎盛。
•佛像開光
佛像開光是寶峰山的一項常規佛事活動。
開放時間
7:30—19:00,開放時間節假日、淡旺季會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