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39度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寶寶發燒39度該怎么辦。1、不馬上退熱行嗎?
大多數的媽媽總認為小孩一發熱就必須馬上退熱才行。但是,發熱的原因雖然大多起因於微生物的感染,卻也是一種身體對感染的正常反應,因此並不需要急著非得讓他退熱不可。對熱抵抗較弱的微生物,例如梅毒病原體的密螺鏇體,以前便有熱治療的治療法。發熱有使小寶寶對某種細菌的抵抗力增加,白細胞的功能更加活性化,抗體增加等諸多好處。
2、等到超過38—39℃時再準備退熱
發熱是身體對感染的正常反應,可以說是防禦反應中的一種,但在另一方面,有時會因為發熱而失去食慾,整天無精打采,有時甚至會引發暈。而這些發熱所引起的問題,通常會發生在體溫38—39℃以上,退熱措施可以在此時派上用場。37℃左右沒什麼好擔心的,若38℃以上還是活蹦亂跳的話,那也不妨靜待片刻,先觀察一下再說。
3、發熱之初的保暖
剛開始發高熱而產生髮冷、打顫反應時,應該加蓋毯子以保暖,而在體溫升高,臉色轉為紅潤時,則應減少加蓋的東西以幫助散熱。此外,被汗水沾濕的衣服應儘快換掉。
4、水分補給要充足
冰枕和沾濕毛巾的使用,對退熱雖然產生不起作用,卻可以使身體感覺舒服點。替嬰幼兒擦拭腋下、腹股溝以保持乾涼,其實這也是沒有什麼幫助,反倒是給予充足的水分還較能退熱。而若是碰到持續高熱不退而沒精神的時候,可以讓容易發生暈厥的小孩子服用解熱劑。
反覆發燒
家中有寶寶的人會深有體會,就是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弱,稍有不注意就會感冒、發燒,寶寶反覆發燒成為很多年輕父母最頭痛的事情。引起發燒的原因有很多種,感冒受涼這是其中一種,還有的是因為注射疫苗、咳嗽引起的肺炎、腸炎等等很多疾病都會引起發燒,寶寶反覆發燒怎么辦呢?小孩發燒怎么辦?一般小孩如果發燒在38.5℃以下,爸媽應該採取物理降溫方法,例如多喝水,貼退熱貼等,切勿濫用藥物。當孩子發燒在38.5℃以上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給與孩子藥物治療。
1、體溫38.5℃以下首選物理降溫進行干預。
發燒是兒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對於發燒的處理大體可以分為“物理處理”和“藥物處理”,通常來說,當兒童體溫低於38℃時不需要採用藥物處理,而是選擇正確的物理降溫方法即可。例如貼退熱貼、多喝水、洗溫水澡等方式都有助於體溫的降低。
2、嬰幼兒體溫38.5℃以上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如果發現孩子的體溫已經超過38.5℃時,爸媽應該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以便做出及時的反應。對於嬰幼兒來說,當其體溫超過38.5℃時,需要給予藥物治療。
3、體溫39℃以上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當孩子體溫已經超過39℃屬於高度發熱時,通常情況下選擇西藥治療。目前臨床常用的是布洛芬類退燒藥和撲熱息痛類退燒藥,這兩類藥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必須明確一點是,爸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尤其是注意用藥的劑量,並且要將寶寶及時送院治療。
長牙發燒
寶寶長牙也是可能發燒的。乳牙萌出前幾天孩子可能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如哭鬧、口涎增多、喜歡咬手指和硬的東西、睡眠不好、食慾減退等表現,有的還有低熱、輕度腹瀉、局部牙齦可能充血、腫大。那寶寶長牙發燒怎么辦呢?1、口腔清潔及預防工作
長牙後更容易造成溢奶及食物殘渣的堆積在口腔內,一旦嬰兒長牙之後,會造成蛀牙的細菌──所謂的變形鏈球菌可以在嬰兒口腔中生存繁殖,所以家長一方面應注意嬰兒口腔的清潔工作,於每次餵奶完畢後,用紗布或大棉棒沾冷開水清潔,一歲左右則可用牙刷或指套牙刷將嬰兒口腔清潔乾淨。
另一方面儘量不要讓嬰兒含著奶瓶入睡,一歲以後不要在孩子睡前或夜裡餵奶,以免日久之後容易造成奶瓶性蛀牙。
2、跌倒撞傷
嬰兒新長出的牙齒及牙床組織仍然稚嫩,加上孩子學爬,學走探索這個世界時,如不小心跌倒,極容易撞傷牙齒或造成牙齒脫落,所以不要讓孩子獨自在學步車、鞦韆,或娃娃推車上,最好擺在遊戲床里玩耍。
3、奶嘴
有些家長會擔心吸食奶嘴或手指是否會對牙床發育有不良的影響。其實嬰兒有強烈的吸吮欲望,單單吸奶瓶往往無法滿足其欲望。吸食之頻率、強度以及習慣持續的長短是決定其是否對口腔結構有影響。
奶嘴習慣最好能在2歲以前將之戒除,大部份孩子在4、5歲入學時會自動停止吸手指的習慣。超過5歲等,如孩子願意停止此習慣則經由褒獎及鼓勵等心理建設來改善,若仍不成功才考慮使用矯正器予以幫助。
發燒吃藥
藥物可以改善寶寶病情,但也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對寶寶發燒吃什麼藥呢,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所以對它選擇的時候,都是不能隨意的進行。那寶寶發燒吃什麼藥?1、對乙醯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
用法:每千克體重10—15毫克/ 次,每4小時1次,每24小時不超過5次。
優點: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分鐘內就能產生退熱作用。副作用相對比較小,對胃腸道基本沒有刺激,對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沒有影響,沒有腎毒性,所以安全性比較高。對2 歲以下的孩子,醫生通常習慣用這種藥物。而且它可與牛奶、果汁同服。
缺點:退燒雖然起效快,但控制體溫的時間相對其他藥物要短,控制退燒時間約為2—4小時。
2、布洛芬
用法:可用於嬰幼兒的退熱,緩解由於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輕度頭痛、咽痛及牙痛等。按體重一次5—10mg,需要時每6—8小時可重複使用,每24小時不超過4次。
優點:它和對乙醯氨基酚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兩種退熱藥,也是較為安全的退燒藥。它的優點是退熱平穩且持久,控制退燒時間平均約6小時左右,最高可達8小時。而且它對於39℃以上的高熱退燒效果比對乙醯氨基酚要好。
缺點:有輕度的胃腸道不適,偶有皮疹和耳鳴、頭痛、影響凝血功能及轉移酶升高等,也有引起胃腸道出血而加重潰瘍的報導。還有報導說它在脫水、血容量低和心輸出量低的狀態下偶見可逆的腎損傷,過量服用可能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癲癇發作等副作用。所以一般多用於3歲以上高熱的孩子。
護理方法
寶寶出現發燒情況是讓很多家長擔心的,發燒會使人體內水分蒸發、鹽分丟失、熱量消耗等,因此,正確的護理對寶寶是很重要的,下面介紹下寶寶發燒的護理方法。1、孩子發燒,別急著降溫
首先別忙著退燒,而是要搞清楚孩子發燒的原因。發燒不是一種疾病,它就像是身體的一個警鐘,提醒你身體內部出現異常情況。同時,發燒也是我們身體對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種防禦措施,從某種程度來講,適當的發燒有利於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有利於病原體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燒,就不要急於馬上退燒,否則會掩藏真正的病因。
引起孩子發燒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傳染病都有可能出現發燒的症狀。另外,一歲以內的小寶寶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腸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現發燒的情形。許多情況必須經由醫師判斷,才能知道發燒的真正原因。
2、細菌或病毒,兩類感染用藥完全不同
一般來說,細菌與病毒是造成寶寶受到感染的最常見致病源,這兩種情況導致的發燒,處理辦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細菌感染,只要選準抗生素,治療效果就會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可以服用病毒靈、板藍根沖劑、金銀花等。病毒感染的發熱到一定時間就會自行下降,切不可因為發燒就眉毛鬍子一把抓,什麼藥都一股腦用上。
3、寶寶發燒,藥別混著吃
是否給孩子吃退燒藥,需要權衡一番利弊。藥物當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讓寶寶舒服點兒;但也很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藥品。在一般情況下,藥物退熱治療應該只用於高燒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劑量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去做。我們建議:在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再給孩子吃退燒藥。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熱驚厥史,不妨在38攝氏度時就給孩子吃退燒藥。
尤其應該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長給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藥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藥半小時沒退燒,又加栓劑,然而各種藥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藥效重疊。結果燒退得太猛太急,使得體溫速降至36攝氏度以下。又產生新的問題。家長可以選定一種退燒藥,熟悉它的使用劑量和間隔時間,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4、物理降溫的最佳方法
除了藥物退燒,運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幫助發燒的孩子降溫。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溫或溫水擦浴三種辦法,那么,哪種方法最適合寶寶呢?
酒精擦浴是以前人們常用的退燒方法,但是現在不提倡給寶寶用這種方法,用酒精擦拭寶寶的身體,會造成孩子皮膚快速舒張及收縮,對寶寶刺激大,另外還有可能造成小寶寶酒精中毒。
用冰枕或冰敷額頭方式退燒,是許多家長經常採用的。但六個月以內的孩子不宜使用這種方式,因為小寶寶易受外在溫度影響,使用冰枕會導致溫度下降太快,讓寶寶難以適應。另外,寶寶發燒時全身的溫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溫作用,倒不如溫水擦拭寶寶全身效果好。
溫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溫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後背。使皮膚的高溫(約39℃)逐漸降低,讓寶寶覺得比較舒服。這時還可以再用稍涼的毛巾(約25℃)擦拭額頭臉部。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這些降溫處理時,如果孩子有手腳發涼、全身發抖、口唇發紫等所謂寒冷反應,要立即停止。為什麼呢?當病源侵入人體後,體溫都要升到一個相應的溫度,這就是設定溫度。降低設定溫度是給孩子退燒的關鍵。因為設定溫度若不改變,散熱的同時,身體仍然會發動產熱作用來達到目標體溫。這時用冷水給孩子擦澡,企圖通過散熱來退燒,不但無效,反而讓孩子發抖寒戰,非常痛苦,所以必須先用退燒藥物,降低設定溫度,這時再輔助物理散熱,體溫才會真正降下來。
5、多穿點還是少穿點?
寶寶發燒後,常常有一個問題讓家長猶豫不決:究竟發燒時應該多穿衣服免得發抖,還是脫掉衣服幫助散熱?其實,加減衣服要配合發燒的過程。當設定溫度提高、體溫開始上升時,孩子會覺得冷,此時應添加長袖透氣的薄衫,同時可以給予退燒藥。服藥半小時之後,藥效開始發揮,設定溫度被調低了,身體開始散熱反應,孩子會冒汗感覺熱,此時就應減少衣物,或者採用溫水拭浴幫助退燒。
6、孩子發燒時不可多吃雞蛋
孩子發燒後,通常都會出現食慾不佳的現象,這時候應該以流質、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如奶類、藕粉、少油的菜湯等。等體溫下降,食慾好轉,可改為半流質,如肉末菜粥、麵條、軟飯配一些易消化的菜餚。另外,要多喝溫開水,增加體內組織的水分,這對體溫具有穩定作用,可避免體溫再度快速升高。
當孩子發燒時,許多家長覺得應該補充營養,就給孩子吃大量富含蛋白質的雞蛋,實際上這不但不能降低體溫,反而使體內熱量增加,促使嬰兒的體溫升高,不利於患兒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