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階段
審美過程的準備階段是指即將進入審美狀態前的預備階段。審美活動一般起始於兩種情境:一種情境是審美對象的出現,做為一種刺激引起了審美主體的注意、並使主體中斷其它內容的心理活動而轉向審美對象。例如,我們走在大街上,突然看到某人新的服裝款式而引起注意,從而使我們的感知轉向審美對象。審美活動起始的另一種情況是所謂審美期望,這是在審美活動之前,主體根據已知信息和經驗對即將出現的審美對象的一種準備狀態。譬如,當你坐在劇場裡、期待即將開幕的舞劇或當你乘坐旅遊車即將飽覽湖光山色時的心理狀態,就屬於這種情況。在審美期望過程中,如果主體對審美對象的想像過高,即有較高的期望值,而實際出現的審美對象低於自己的期望值,則先前的想像將會影響後來的審美活動,使審美愉快或興奮值下降;如果在審美對象出現之前的期望值較低,而後來出現的審美對象高於先前的期望值,則會使後來的審美活動加強,提高審美愉快感。
觀照階段
觀照階段是審美活動的主體過程。在美學的術語中,觀照是指主體對審美對象的凝神專注。按照心理學的術語,這個階段是審美感知和審美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審美感知,審美聯想和審美想像,主體體驗到直覺美感和形象性美感。觀照階段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認識過程與審美情感交織在一起,主體在觀照審美對象的過程中體驗到強烈的美感。
這個階段由緊密聯繫的兩個亞階段組成:一是審美感知過程,伴隨著審美的感性愉快或直覺美感;二是審美理解過程,即審美聯想和審美想像過程,伴隨著形象性美感和理性美感。
(一)審美感知與直覺美感
緊隨審美注意和審美期望而來的就是審美感知。審美感知是一種與普通的感知不盡相同的心理過程。首先,審美感知已經完全擺脫了普通感知過程中的功利性傾向,不再將眼前的知覺對象視為完成未來某一目標的有用東西,也不象對熟悉的對象的知覺那樣一眼掃過,無動於衷。審美感知是由新穎的刺激引起的,因此在感知時帶有強烈的好奇心。另外由於審美對象具有較強的刺激量,感官便全力集中到眼前的審美對象上,從而獲得一種關於眼前對象在此時此地的整體形象的獨特經驗。其次,審美感知最突出的特徵是審美對象與審美主體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審美對象與主體的期望達到了和諧的統一,審美對象的節奏性、韻律性、生動性、形象性、運動性等與主體的同類因素結合到一起。這時主體體驗到一種與普通感知不同的“超越狀態”的體驗,這種超越狀態使主體的感知撇開了外部世界中那些與生存和功利直接有關的部分,而轉向那些與世俗相距甚遠的部分。在這一時刻,大腦的其他活動(如想像、理解,情感等)剛被喚醒,但還未來得及展開,只有身體諸感官的體驗得到加強。這時的體驗是直接的,就像一個剛生下不久的嬰兒就能直接對別人的微笑作出與之相同的反應一樣。因此與這種審美感知過程相伴隨的是一種直覺的愉快、這種愉快完全是由感知對審美對象的有機組織引起的。這種愉快不同於那種清醒的自我意識所造成的精神愉快,而是由於審美對象的結構適應了知覺的機制,並使其和諧運轉時產生的一種感性愉快。例如,當我們第一次目睹浩翰大海時所產生的興奮。
(二)審美理解與形象性美感
在審美感知階段,只是對審美對象進行初步的組織和大體掃描,是整個審美過程的開端。一個完整的審美過程還必須進一步對感知對象做進一步的審視和欣賞。一旦“細細審視”活動開始,審美活動便進入了特殊的審美理解階段。例如,當我們爬上黃山之顛,低頭俯視蒼茫雲海時,波瀾壯闊的雲海映入眼帘,我們的知覺能動地將所看到的一切組成一幅活動的美麗畫卷,同時我們對這壯觀的景象發出驚嘆和歡呼,這是審美感知和審美感性快樂階段。當我們認真審視雲朵,並聯想到浩翰大海或波濤翻滾的浪濤時,就進入了審美理解階段。通過聯想和想像,我們理解到把黃山雲說成“雲海”是非常恰當的,從而更增強了我們的美感享受。隨著聯想和想像,我們的視野好像更加開闊,美感體驗也更加強烈。眼前的黃山雲海和頭腦中聯想到的大海重合到一起,兩種體驗也交融在一起,美感體驗更加豐富和深刻。這時的美感體驗達到了整個審美過程的高潮,心曠神怡,心馳神往,整個身心沉醉於美的感受之中,其它任何心理活動都處於窒息狀態,出現了審美高潮階段所表現出的“呆”、“惑”和“愚”的狀態。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審視之後,我們會發出內心的感嘆,大聲歡呼“太美了”!
審美觀照是一種較長時間的心理過程。如果第一次審視不能做出恰當的理解,還要做出重複掃描或回返觀照等更加細緻的認識活動,直至理解其意義,體驗到美感為止。
一般說來,審美理解過程是一種非理性的直覺認識過程,它與一般認識過程有明顯的區別。在一般認識過程中,我們往往通過思維活動對感性內容進行加工。而審美認識中,則沒有這種複雜的思考,在頭腦中也不會產生什麼概念,人們只是通過直覺來觀察和審視審美對象,並直接對其做出評價,沒有複雜的分析、概括、判斷及推理。
效應階段
在審美活動中,當審美對象離開審美主體或審美主體離開審美對象時,觀照階段就結束了。但是審美的心理活動並沒有結束,緊隨觀照階段而來的就是審美的效應階段。在審美的觀照階段,審美主體沉醉於美的享受中,我們的情感隨著審美對象的特性起伏變化,整個認識活動處於“惑”或“愚”的狀態。觀照階段一結束,我們的自身便從美的陶冶中解脫出來,開始對審美對象進行判斷和評價,這是審美觀照的必然結果,也可以說是審美觀照的後效。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於任何審美過程中的。隨著幕布的降落,我們對戲劇的觀照結束,自然而然地會對戲劇做出一些評價。當我們從美展大廳走進休息室時,不由自主地會傾吐自我觀感。總之,當人們的審美觀照一結束,隨之而來的一定是對審美對象的評價。這種對審美對象的評價和判斷過程就是審美活動的效應階段,它是整個審美心理活動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審美觀照會給我們留下什麼效果呢?一般說來,直接的效果是審美評價的開始和審美欲望的喚起。審美評價是根據審美判斷做出的。審美觀照一結束,我們的理性認識就得到恢復,開始根據自己的主觀願望和思想觀念對審美對象的各個部分或各個方面開始理性的分析,判定這部分是好的,是美的,那部分是不好的,不美的等等。在審美觀照過程中,我們來不及進行理性的思考,理性認識受到極大的限制。審美觀照結束後,理性的恢復,使我們開始了正常的認識過程,審美評價和審美判斷就是正常的認識過程的產物。在審美評價過程中,我們個人的審美意識活躍起來,並與審美對象進行對比分析,同時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是審美觀照最直接的效果。
伴隨審美評價的是一種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已經不同於審美觀照階段的審美體驗。在審美觀照階段我們的情感與審美對象的變化同步或共鳴,我們的情感被劇情、故事情節,眼前的藝術品或自然風光或優美的音樂鏇律所同化,使我們的情感隨著審美對象的變化而變化,常常是不能自主、不能控制的,具體驗是強烈的、情不自禁的。在審美的效應階段,由於審美的對象不在眼前,上述的審美體驗消失,隨之而來的是另一種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就是審美欲望,即是對不在眼前的美的刺激的一種嚮往、回味和懷戀。這種情感體驗的強弱程度與先前審美觀照時的情感強烈程度成正比,而且,只要觀賞者能記住這種對象的美和自己在觀賞中的愉快,這種欲望便會一直保留,直到他再次體驗到同樣的情感。一般說來,這種審美的欲望促使人們追求美、創造美,成為追求和創造美的動力。
審美活動不僅能導致審美評價和審美欲望,而且通過審美活動還會產生更深遠的效果,即提高審美鑑賞能力。人的審美鑑賞能力做為一種人的個性心理特徵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後天習得的,是在多次審美活動過程中逐步形成並不斷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