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因

【體裁】散文夫因人之勢以伐惡,則黃帝不能與爭威矣。 若能審因而加之威勝,則萬夫之雄將可圖,四海之英豪受制矣。 一員將領能達到“審因”和“威勝”的要求,就可以成為萬夫莫當的大將,征服四海的豪傑了。

基本信息

【名稱】《審因》
【年代】蜀漢 
【作者】諸葛亮 
【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夫因人之勢以伐惡,則黃帝不能與爭威矣。因人之力以決勝,則不能與爭功矣。若能審因而加之威勝,則萬夫之雄將可圖,四海之英豪受制矣。

作品譯文

如果能順應百姓的心愿來征伐邪惡勢力,就是黃帝也不能與這樣的行為相比,如果能藉助百姓的力量,群策群力獲得勝利,那么就是商湯周武王也不能與這樣的功勞相比。在此基礎上,審時度勢,以德威服人,則在下的各路英雄都會屈服這樣的將帥之下,四海之內,各方豪傑則也會甘心受到節制。

作品解析

這篇文章論述了用兵原則,提出出兵要“審因”和“威勝”。所謂“審因”,就是要順應時勢,師出有名,按現在的說法,就是要打正義的戰爭。師出有名,打正義戰爭,才能得到民眾的擁護。“威勝”則要求為將之人,善於憑藉這種民眾擁護而形成的民眾力量的優勢取勝。一員將領能達到“審因”和“威勝”的要求,就可以成為萬夫莫當的大將,征服四海的豪傑了。

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山東沂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東漢末年,隱居隆中,劉備三顧茅廬時,他在“隆中對”中建議劉備占據荊、益兩州,聯合孫權對抗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後一統江山。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期間,勵精圖治,賞罰分明,推行屯田政策,極大地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發展。六出祁山之時,病逝五丈原軍中,享年54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