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寧蒗彝族自治縣主要以彝族為主,彝族占全縣人口的65%,彝族又是一個崇尚黑色與火的民族,自古就有養羊的習慣,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食其肉為貴、用其毛為榮”的綿羊使用等級觀點,當地各民族都有披羊皮褂勞作、披披氈避雨禦寒和擀制“墊氈”作床墊,婚喪嫁娶時以羊待客,作嫁妝、送禮回禮等用。祭祀時需用7月剪的黑羊毛扎制靈牌,親屬必須用黑羊獻祭;喪事時逝者必須蓋用黑綿羊毛擀制的褶皺披氈,同時還要宰黑綿羊公羊作為斷氣羊和開路羊等習谷,對黑綿羊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因此寧蒗黑綿羊是當地特殊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的自然選擇與各族人民長期的喜愛和人工選擇而形成的遺傳資源。
寧蒗黑綿羊長期生長在冷涼地區,且當地老百姓飼養管理粗放,因而具有適應冷涼山區多變的環境條件,採食能力強、飼料利用範圍廣、性情溫順、抗病性強、易管理等特點。
2011年末,寧蒗縣羊存欄363991隻,其中寧蒗黑綿羊存欄169334隻,山羊存欄194657隻。
2009年7月寧蒗黑綿羊順利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鑑定委員會專家組的寧蒗現場鑑定會,11月份順利通過國家審定和鑑定,錄入了《國家畜禽遺傳名錄》中。
產地與分布
主要產區為雲南省麗江地區寧蒗彝族自治縣。主要分布區為雲南省麗江、永勝、華坪等縣。
生物學特性
寧蒗黑綿羊長期生長在冷涼地區,且當地老百姓飼養管理粗放,因而具有適應冷涼山區多變的環境條件,採食能力強、飼料利用範圍廣、性情溫順、抗病性強、易管理等特點。
生產性能
體型外貌
頭稍長,額寬微凹,鼻隆起,耳大前伸,靈活;公羊螺旋形角(占58.2%),角形粗狀;母羊一般無角(占68.75%),有角的為姜角。頸部長短適中,頸肩結合良好。體軀豐滿,近長方形胸寬深,肋骨開張,背腰平直,體軀較長,腹大充實,尻部勻稱。四肢粗壯結實,肢勢端正,蹄質堅實呈黑色,尾細而稍長。骨骼粗壯結實,肌肉豐滿。母羊乳房圓大緊湊,發育中等;公羊睪丸大,左右對稱。全身被毛黑色,額頂有白斑(頭頂一枝花)占76.40%,尾、四肢蹄緣為白色者占66.5%,異質被毛。
體尺、體重
寧蒗縣畜牧獸醫局組織我局科技人員在西川鄉的沙力和跑馬坪鄉的跑馬坪、二村、沙力坪、羊場5個點隨機選擇20隻成年公羊、80隻成年母羊,分別進行體尺、體重測定。結果見表1。
表1寧蒗黑綿羊體尺、體重測定表(kg,cm)
產毛性能
每年春(4月)秋(10月)各剪一次毛,年均產毛公羊0.91kg,母羊0.55kg。
繁殖性能
公羊性成熟在7月齡左右,初配年齡為12~18月齡,利用年限5~8年。自然交配,比例為1:15~20隻。公羊壽命10年左右。
母羊初情期6月齡左右,12月齡配種。春秋兩季發情但主要在6~9月發情配種(6~7月發情高峰期)。發情周期16-19天,發情持續期為1~3d;妊娠期為150±5d。一年產一胎,產單羔,繁殖率95.75%左右。初生重公羔3.20±0.70kg,母羔2.70±0.62kg;哺乳期平均日增重90g。4月齡斷奶公羊重14.76±2.25kg,母羊重13.52±1.80kg。斷奶成活率81.50%。母羊利用年限5~6年,7歲後開始淘汰。一般飼養條件下壽命可達12年左右。
飼養管理
寧蒗黑綿羊適應性強、抗病性強、耐粗飼、性情溫順,易飼養管理。
四季放牧為主,公母羊混群,群體規模20~40隻。公羊配種期和母羊妊娠期均無特殊補飼,僅在哺乳期酌情補飼適量圓根、蕎麥和燕麥。群體在下雪不能放牧時補飼農作物秸稈。羔羊實行自然哺乳,出生後1~2周隨母羊放牧,4月齡斷奶。
品種評價及開發利用
體質結實,體格較大,行動敏捷,能耐高寒,終年放牧,產肉性能好;但是產毛量低,全髓毛含量高。今後中心產區開展本品種選育,降低全髓毛含量,保留體格較大的特點。邊緣產區和小型(鼻永)建議向裘皮方向發展,可引入黑色裘皮用羊進行雜交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