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中文名稱: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
英文名稱: Mount Nimba Strict Nature Reserve
國家: 幾內亞 象牙海岸
所屬洲: 非洲
批准時間: 1981
批准標準: 1981,1982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地理
寧巴山是幾內亞山脊的一部分,比其周圍幾乎平坦的徐坡高出1000米,形成了巨大無比的山樑,以西南至東北的方向為軸線,綿延數千里。這裡是進行侵蝕面理論研究的最佳場所,山脈的凸凹起伏及顯著的地形特徵,加上綠草覆蓋的山峰和陡峭的山坡,有一條明顯的含礦的石英山脈。自從原始時代,由於風化剝蝕,就形成了這種規模巨大的石英山崖,鬆散的岩土逐漸被風化、搬運這些含硬礦物質的石英殼覆蓋著東北部分的緩坡,從而形成了非常貧瘠的土壤,經常是出現於地表或消失。土壤狀況很好的解釋了山脈四周、海拔500-550米的高度上出現的無樹大草原的植物生長面貌。
環境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北緯07.18′;西經10.35′;占地總面積為145,220英畝,其中核心地區占21,780英畝,緩衝地帶占35,140英畝,過渡帶為88,280英畝。該保護區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以上450米-1752米之間,主要的生態系統類型為熱帶濕潤森林型,動植物的生活環境主要是海拔較高的草地、被蕨類植物覆蓋著的峽谷、熱帶稀樹大草原、長廊林、中等海拔的較乾型森林以及乾燥型森林。
特色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幾內亞東南部洛拉省和象牙海岸達納內省境內。在幾內亞、賴比瑞亞和象牙海岸之間的寧巴山四周,環繞著遼闊的草場。山坡上林木茂密,山腳下草場豐裕,種類繁多的動物群在此地棲居。其中包括不少本地特有的動物,如胎生的蟾蜍,會以石塊為工具的大猩等。1981 年,該地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寧巴山距幾內亞的洛拉 200 公里,距恩澤雷科雷 62 公里,距象牙海岸的阿比讓 720 公里,總面積 17130 公頃。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山上覆蓋著大片草地,山腰環繞著鬱鬱蔥蔥的林帶,山腳下點綴著一片片草場。北坡林頻寬500~900 米,南坡林頻寬約 450~1300 米。寧巴山的地貌也很新奇。含鐵豐富的石英岩受某種影響而隆起,形成鐵質堆積物,進而又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蝕形成堅硬的板塊,向人們展示了寧巴山獨具特色的地貌歷史。山腳下的草場和山頂及山坡上的草地在寧巴山茂密的森林中呈現出不甚協調的自然景色。這種自我封閉、彼此隔絕的一塊塊草地雖然面積都不大,但與各地方的海拔高度及氣候條件共同作用,使大量生長在那裡的動物都是當地獨有的品種。比較突出的有各種多足綱、袋鼩科和軟體動物及昆蟲。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種屬蟾蜍家族的無尾蛙,還有一種只在山頂有限的地方可以找到的小蟾蜍,其獨特之處是繁衍後代完全是胎生,無需經過蝌蚪階段。在山坡上的茂密原始森林內生活著一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如寧巴山所特有的一種食蟲動物——獺鼩。另外,豹、疣猴、穿山甲、森林水牛、非洲羚羊、水獺等,也都是保護區內的固定“居民”。
動物
到目前為止,這裡已有500多種動物被確認,其中200種只適宜在這裡繁衍生存。這裡有豹子、獅子,還有生活在樹上、以果實為食的非洲麝香貓,喜歡在水源附近灌木叢中棲息的牛科哺乳類動物條紋羚,以及小群的紅水牛和7種只見於這一保護區的蝙蝠。
在河流和沼澤中,生活著與河馬十分相似,但體形較小、更原始的矮種河馬,還有無爪水獺和體重約80克、像水獺一樣在水中捕食的水游鼠等珍稀動物。
在寧巴山自然保護區,有一種非常稀有的小型栗色蛙,長約2厘米,屬卵胎生動物。成熟的雌蛙每次約產16枚卵,幼體要在胎內充分發育後才出生,因而十分罕見。這種森林地帶的小型栗色蛙,僅在海拔1200米以上、幾平方千米的特定地域內生活。
另外,豹、疣猴、穿山甲、森林水牛、非洲羚羊、水獺等,也都是保護區內的固定“居民”。保護區內還有一種大猩猩特別引人注目,它們非常聰明,甚至會使用石器。
研究
1980年寧巴山地區被批准為自然保護區。近期有關寧巴山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研究課題包括:生物的詳細目錄(包括動物、植物以及特產);對濃密的熱帶濕潤森林、熱帶稀樹大草原、林間空地及長廊林土壤(土壤分類、演變)、地形、水文方向的研究;靈長類動物的保護;對生活在自然保護區內人類的社會經濟學研究;旅遊觀光事業對該地發展的長期影響以及管理計畫(例如對動植物生物地理學的地帶分布的規劃、自然儲備的監控等等)。
保護
寧巴山自然保護區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目錄,主要的原因有兩個:國際聯合協會於1992年提議了對鐵礦進行開採,並得到了批准;大批難民湧進幾內亞,闖入保護區內或保護區周邊地區,保護區因此對世界遺產委員會的關注能源及環境部作出了回應,成立了一個管理中心“寧巴山環境管理中心”(CEGEN),負責所有的環境和法律問題、水質量的監控、農村綜合發展及生物社會經濟研究。解決寧巴山鐵礦開發與環境保護和對周圍民眾影響之間的關係
寧巴山鐵礦開發項目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其豐富的鐵礦資源坐落在世界級的寧巴山生態環境保護區。該地區於198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國際環保組織認為開發寧巴山鐵礦對該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將導致自然界的嚴重損壞,為此指控幾國破壞環境。
為妥善解決鐵礦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對周圍民眾影響之間的關係,在歐洲寧巴財團和聯合國開發署的協助下,幾政府與投資商、國際開發機構、國際環保非政府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代表們專門召開會議進行討論,並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議下,於1993年成立了1個多學科小組前往寧巴山地區進行考察。小組針對當地情況提出了18條建議,其中1條建議要求立即進行一項試驗項目,收集有關資料,就如何減輕開發鐵礦對人和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幫助當地民眾應對採礦帶來的衝擊進行研究。為執行該項目,又專門成立了寧巴山脈環境管理中心(Centre de Gestion de l'Environnement des Monts Nimba“CEGEN”),該中心活動得到聯合國開發署、世界環保基金及其他有關組織的贊助。
鑒於寧巴山脈的特殊性,投資商們承諾在鐵礦開發程式上將採取特殊環保措施。幾政府和礦業公司在提交財政可行性研究報告之前,將諮詢有關國際環保組織,起草並簽署1項關於減輕礦業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協定,同時選擇1家國際環保研究機構專門負責該工作。礦業公司每年將向該機構提供50萬美元,用於其跟蹤管理礦業開發的環保問題,並對礦山周圍民眾的經濟發展活動提供財政支持,以確保上述三者之間關係得到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