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思路
學校始終秉承"修德強技,進取自立"的校訓精神;確立"育人為本,技能至上,質量立校,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面向企業市場,樹立了"客戶意識";遵循"實用為先,技能為主,就業為準"的教學原則。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發展為主線,以改革為動力,以質量為核心,以制度為保障,努力推進學校走"質量高、效益好、品牌響亮、特色鮮明"的內涵發展之路。
辦學實力
現有教職工156人,其中高級職稱43人,中級職稱59人,研究生13人,"雙師"型教師26人。開設有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電氣設備安裝與維修、電氣自動化、計算機套用等5大類17個專業。其中水利水電工程、電氣設備安裝與維修是寧夏區級骨幹專業。建築裝飾設計、工程測量是學校的骨幹專業。2009年完成了電氣設備安裝為中等職業學校骨幹及地方特色專業的申報工作。學校建有17個實驗實訓室,10個實習基地,6個計算機室,5個多媒體教室,6萬多冊圖書,總資產1.5億元。辦學33年來,學校三易其地,由原來的20餘畝發展到440畝,已投入使用的新校區規劃建築面積10萬㎡,在校生規模5000人。學校建成的一期工程建築面積4.2萬㎡,設60個教學班,3000人規模,是目前寧夏回族自治區建設規模最大、設計標準最高、硬體設施最好的中等職業學校。
教學改革
學校根據不同專業、學制、培養目標,以課程改革為載體,以職業技能為主線,以職業資格標準為切入點進行新課程改革,推行課堂、實訓、企業實踐三點循環結合的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將專業理論與實際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一是整編專業和素質教育校本教材18本。二是素質教育與專業技能並重。三是推行"411"教學模式。四是強化專業技能競賽。每學年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類專業競賽達20餘場次,學生參賽率達80%以上。五是改革學生成績評價機制,實施過程學分與替代學分,進行雙百分考核。
學校先後榮獲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科研成果突出貢獻單位"獎、第一屆水利職業學校職業技能大賽"團體二等獎"和"特別組織獎"、第二屆全國水利中職學校"中原杯"優秀組織獎和CAD工程製圖團體第三名、寧夏首屆職業技能大賽電工電子和計算機技能專業兩個"團體二等獎"、寧夏水利廳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項。
校企合作
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半工半讀教育模式,使學生"在乾中學,在學中乾"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推行"訂單式"、"冠名班"辦學模式,先後與寧夏區內外42家知名企業簽定穩定的實習就業協定,多形式開展就業指導,做好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三年保持在96%以上。
2006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百所職業院校"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試點院校之一。
服務三農
學校充分利用現有工種的技能鑑定資格,由水利行業培訓鑑定向社會培訓鑑定拓展,實現中長期青年農民工轉移培訓和城鄉特困援助工程培訓,是寧夏農民工培訓示範基地。近三年共培訓鑑定各類專業8907人次,90%以上的學員獲得各類技能初、中等級證書。積極開展成人繼續教育培訓,近三年共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及實用技術人員12100人次。
2006年學校被共青團中央、勞動保障部、民進中央等單位聯合授予"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先進單位",2007年被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授予"農村成人教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素質教育
學校將思想道德、職業素質、行為養成教育貫穿德育教育工作始終。健全德育工作機構,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文體活動為載體,融教學與德育教育為一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學習、生活和工作環境。組建禮儀隊、舞蹈隊、心理健康等8個社團和籃排足球隊,有效開展第二課堂。規範學生日常管理,實行素質教育百分制考核,促進良好班風和校風的形成。加強安全意識教育,實行"五級"值班制度,創建和諧平安校園。2005年學校建立心理諮詢室,推行心理健康教育進課堂,積極開展心理諮詢活動,有效地預防和干預心理危機。目前是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動研究實驗基地"。
學校領導
黨委委員、黨委書記:尤金萍
黨委委員、校長:畢高峰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海天相,鄧偉
黨委委員、副校長:陳建國、台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