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扶貧揚黃灌溉一期工程

寧夏扶貧揚黃一期工程是20世紀90年代立項的國家重點項目,是黨和政府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進而脫貧致富奔小康而採取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是寧夏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利扶貧項目和目前國內最大的以扶貧為宗旨的移民項目。

寧夏扶貧揚黃灌溉一期工程

寧夏扶貧揚黃一期工程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立項的國家重點項目,是黨和政府為保障寧夏南部山區貧困人口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切實改善寧南山區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進而脫貧致富奔小康而採取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是寧夏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利扶貧項目和目前國內最大的以扶貧為宗旨的移民項目。該項目的實施,體現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符合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因而被稱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

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由水利、供電、通信、移民和農田開發五大部分組成,包括紅寺堡和固海擴灌兩片灌區。概算總投資36.69億元,開發土地80萬畝,搬遷安置移民40萬人。泵站總裝機容量19.97萬千瓦。
自1998年開工建設以來,在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及國家有關部委的關懷和支持下,我們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的“工程建設質量第一、農業開發效益第一、移民安置穩定第一”的原則及“邊建設邊發揮效益”的建設方針,快速推進工程建設。302788萬元,占調整後概算總投資的83%。水利、供電和通信等骨幹工程已基本建成,紅寺堡和固海擴灌兩片灌區已全線通水,開發土地68.7萬畝,搬遷安置移民30萬人。主要建成泵站39座和相應的配套設施、乾渠及支幹渠592公里。新建和擴建變電所37座,架設6—10KV輸電線路696公里。建成鄉(鎮)9個、行政村46個、中國小校71所,建成縣、鄉(鎮)、村衛生院所62個。新灌區社會安定,民族團結,數十萬貧困民眾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實現了工程建設的預期目標。

1、經濟效益

幾年來,兩片灌區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始終保持了較強的增長勢頭,農業產業結構得到最佳化調整,農民的收入快速增長。到2005年,位於寧夏中部乾旱荒漠地帶的紅寺堡灌區糧油播種面積30萬畝,糧油總產9.56萬噸。國內生產總值5.32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01億元。人均有糧713公斤,移民人均純收入1880元,分別比遷出地增長5倍和3倍。以旱改水為主的固海擴灌區糧食畝增產225公斤,受益民眾人均純收入增加320元。基本實現了“一年搬遷,兩年定居,三年解決溫飽”的工程目標,部分移民已向小康邁進。

2、生態效益

多年來,我們按照“一水二林三農”的建設步驟和“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適地適樹,喬灌結合,林草套種,高低搭配”原則,採取圍欄補植、封山綠化等綜合措施,建設高標準農田防護林10.52萬畝,荒山荒坡種植檸條57萬畝,種草14.1萬畝,圍欄封育49.1萬畝,加上全面貫徹國家退耕還林草和自治區封山禁牧政策,有效促進了生態系統的恢復,已開發區域林草覆蓋率達到27%,新的人工生態綠洲逐步取代半荒漠生態系統,區域內環境氣候得到明顯改善。氣象資料表明,紅寺堡灌區內的風速由4.07米/秒降低到3.95米/秒,相對濕度由50.8%提高到54.3%,就地起沙的大風日數由31天/年減少為20天/年,年蒸發量由2050毫米降到2015毫米。

3、社會效益

工程建成後,將使寧夏南部山區農村的數十萬貧困人口通過自願搬遷、異地安置脫貧致富。不僅能減輕寧夏南部山區乾旱帶片、高寒土石山區的人口壓力,寬鬆當地發展環境,而且使寧夏中部荒漠化土地得到開發性保護和治理。因而,項目本身是將解決貧困問題與國土整治、資源開發、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有機結合的系統工程。工程的建設必將對促進寧夏民族團結和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目前,項目區內教育、衛生、飲水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各種服務網路不斷健全,移民“上學難”、“看病難”、“吃水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新建移民村實現了村村通路、通電、通自來水,電話、有線電視逐漸普及,為移民提供了廣闊的生產、生活空間,使移民民眾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根本改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增強,發展生產、建設家園的積極性日益高漲。
通過多年的實踐,大家深刻體會到,興建寧夏扶貧揚黃工程,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黨中央、國務院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親切關懷,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忠誠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具體體現。對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改善寧夏南部山區貧困民眾生產生活環境,推動寧夏中部乾旱帶生態環境建設和全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持續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不僅為我國西部乾旱荒漠地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還將對全國範圍內的扶貧開發工作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因此,建設寧夏扶貧揚黃工程,無論是在扶貧攻堅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是實施西部大開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水利骨幹工程竣工驗收

歷時10年建設的寧夏扶貧揚黃灌溉一期工程水利骨幹工程日前順利竣工並通過水利部驗收,34萬名受缺水困擾的寧夏南部山區貧困農民得以搬遷安置。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介紹,寧夏扶貧揚黃灌溉一期工程水利骨幹工程包括紅寺堡揚水灌區、固海擴灌灌區工程,涉及中衛、吳忠、固原3市的9個縣(區),水利骨幹工程總投資26億多元。寧夏扶貧揚黃灌溉一期工程水利骨幹工程的竣工,解決了移民區水資源的大問題,原來的不毛之地變成了綠洲,道路、供電、供水、通訊、生態環境等基礎設施和農業發展、社會化服務等體系日益完善。
截至目前,寧夏扶貧揚黃灌溉一期工程共完成開發灌溉面積50萬畝,移民完成了從求生存吃飽飯到求致富快發展的轉變。在寧夏最大的移民開發區紅寺堡開發區,2007年移民人均純收入2290元,是10年前的4.5倍,扶貧揚黃灌溉一期工程發揮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