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寧夏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寧夏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是寧夏水利廳直屬的科研事業單位,地處寧夏銀川市泰康街與枕水巷交叉口。於1958年成立,原名為寧夏水文總站。主要承擔寧夏水文水資源勘測、水文水資源情報預報、水文測報系統工程的設計與實施、水文分析與計算、水資源水環境調查評價等工作。

機構簡介

寧夏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是寧夏水利廳直屬的科研事 業單位,地處寧夏銀川市泰康街與枕水巷交叉口。於1958年成立,原名為寧夏水文總站,1995年加掛寧夏回族自治區水環境監測中心,1996年7月更名為寧夏水文水資源勘測局。註冊資金為609萬元,固定資產730萬元。全局現有在職職工234人,其中高級以上職稱23人,中級職稱61人,初級職稱58人。區局機關設立組織人事科、辦公室、地下水監測科、測驗科、水質化驗科、水政水資源科、水情科、監察審計室、計畫財務科、工程辦共十個科室,下設石嘴山、銀川、吳忠、中衛、固原五個水文水資源勘測分局。

機構職能

主要承擔寧夏水文水資源勘測、水文水資源情報預報、水文測報系統工程的設計與實施、水文分析與計算、水資源水環境查評價等工作。是發布寧夏水文水資源、水環境信息的唯一單位,是全區防汛抗旱、防災減災、水資源保護、水工程運行等的耳目和參謀,在寧夏水資源規劃、評價、開發、利用、配置、節約和保護以及水工程規劃、設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為農業、工業、交通鐵路、能源、城建建設部門服務。全區現設有水文站44個(國家重要站4個),雨量站180個,蒸發站16個,各類水質站358個,固定點洪水調查和排水量調查斷面71處,地下水位動態觀測井233眼,水情報汛站93處。近年來,我局在節水灌溉規劃、設計、施工等方面也進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寧夏水文水資源勘測局主是:歸口管理區內水文站網、水文水資源勘測、水文資料整編存儲、水文情報預報、水文分析計算、水資源調查評價、水質監測分析評價要職能、水文科學研究、水文發展規劃、水文儀器使用管理等。全面負責全區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水質等項目的觀測、調查和資料整編;組織國家基本水文站網的統一規劃與設立遷移、改級、裁撤;審批實施專用水文測站的設立管理;對從事水文水資源工作的單位實行資格審查;對區內使用和依據的水文資料、水文水資源技術成果實行監督、審定、裁決;發布水文情報預報、水資源簡報與公報、水質月報與通報等信息;擬定水文管理政策、法規;依法管理與保護水文行業的水文設施水文測驗河段、斷面、標誌、水文測站院落、房屋、道路等不受侵犯和破壞;擔負其它與水文水資源業務有關的行業管理與技術服務。負責寧夏國家水文資料庫的建設和管理。

學術成就

本單位近10年來,在科研項目成果上碩果纍纍。主要完成的科研成果近50多項,獲得水利部與自治區獎項的成果有15項,其中寧夏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有三項:“西吉萬畝井灌區省水節能增產綜合技術示範”(1994年)與“寧夏乾旱半乾旱區小流域暴雨洪水泥沙研究”(2001年)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寧夏坡地徑流(窖灌)農業高效用水模式與產業化示範”(2002年)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寧夏科技進步三等獎的有8項:青銅峽河東灌區1993年用水實驗分析報告(1996年)、寧夏銀北灌區改造中低產田對策的系統管理模型研究(1996年)、平羅永惠中低產田改造綜合技術實驗研究報告(1996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水中長期供水計畫報告(1998年)、寧夏水旱自然災害分析(1997年)、寧夏扶貧揚黃灌溉一期工程高幹渠水文地質調查與輸水損失測驗分析(2001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水資源質量評價及分析研究(2001年)、青銅峽灌區鹽鹼化與水量平衡分析研究(2002年),其中有六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兩項達到區內先水平;寧夏回族自治區水資源開發規劃(1996年)獲得農業綜合規劃三等獎。另外與中國水科院合作完成了西北地區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於生態環境研究的五項專題的研究均達到國內、區內先進水平,完成的寧夏重點城市水資源規劃、寧夏北部平原水資源及其工業利用研究、寧夏牧區水資源規劃、寧夏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寧夏地下水資源評價與開發利用。2002年完成中寧電廠2×300Mw擴建工程的水資源論證項目,得到了有關上級部門和專家的認可。

本單位於1992年取得國家水利部頒發的“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甲級證書”;1997年正式通過國家級計量認證,獲得水環境監測國家級計量認證合格證書,2003年通過國家級計量認證複查換證評審;1998年12月由寧夏地質礦產廳頒發“地質勘查資格證書”,2001年由寧夏測繪局頒發“測繪資格丙級證書”。具有水文水資源調查和水環境監測、地質勘查、測繪資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