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紅寺堡揚水管理處

其中,紅寺堡揚水工程建設揚水泵站14座,總裝機容量11.66萬千瓦;總揚程299.05米,乾渠總長126千米;設計流量25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積55萬畝。 固海擴灌揚水工程建設骨幹泵站12座,裝機總容量9.45萬千瓦;總揚程470.22米,乾渠總長167千米;設計流量12.7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積25萬畝。 截止2009年秋灌結束,該工程已累計引水133582.6萬立方米,灌溉面積達47.42萬畝,灌區移民19.8萬人。

寧夏紅寺堡揚水管理處於1998年8月成立,原名為寧夏紅寺堡揚水工程籌建處,隸屬於自治區水利廳,是紅寺堡和固海擴灌兩大揚水工程的專管機構。管理處內設辦公室、組織人事科、計畫財務科、機電管理科、灌溉調度科、工程管理科、水政科、後勤保障科、監察審計室10個部門和檢修隊、工程公司(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大隊)、2個水管所、26個泵站,以及工會和共青團2個民眾組織。目前,全處共有在職職工588人,其中處領導6人,科級幹部77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390人,專業技術人員139人,副高級工程師6人,工程師30人。
紅寺堡和固海擴灌揚水工程系寧夏扶貧揚黃灌溉一期工程,位於我區中部乾旱帶,是寧夏裝機容量最大、揚程最高、輸水最遠、規模最大的電力提灌工程。工程及灌區地跨吳忠、中衛、固原3市的紅寺堡開發區、利通區、同心、中寧、海原、原州區6縣(區)。兩大揚水工程共有骨乾泵站26座,裝機總容量21.11萬千瓦,乾渠總長293千米,設計引水流量37.7立方米每秒 ,年引水量5.17億立方米,灌溉面積80萬畝,解決寧南山區4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其中,紅寺堡揚水工程建設揚水泵站14座,總裝機容量11.66萬千瓦;總揚程299.05米,乾渠總長126千米;設計流量25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積55萬畝。固海擴灌揚水工程建設骨幹泵站12座,裝機總容量9.45萬千瓦;總揚程470.22米,乾渠總長167千米;設計流量12.7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積25萬畝。
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於1994年9月正式提出,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立項,1998年3月紅寺堡揚水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目前,這兩大揚水工程的26座主泵站、293公里乾渠、289公里支幹渠、1766座建築物已全部建成並投入正常運行,2009年灌溉面積達到72.02萬畝。其中紅寺堡揚水工程於1998年9月16日一、二、三泵站及一、二乾渠和三乾渠前段22公里試水冬灌,實現了當年開工建設當年發揮效益的目標。2005年11月份主幹四、五泵站及乾渠建成通水到同心韋州,實現了全線通水灌溉。截止2009年秋灌結束,該工程已累計引水133582.6萬立方米,灌溉面積達47.42萬畝,灌區移民19.8萬人。截止2008年底,灌區累計產糧油9.08億公斤,農林牧累計總產值達18.85億元,人均純收入從1999年的550元增加到2008年的2668元,灌區植樹造林2000餘萬株,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固海擴灌揚水工程於1999年開工建設,2002年建成1至6泵站,2003年10月7至12泵站建成,實現全線通水。該工程截止2009年夏秋灌結束共累計引水42906.38萬立方米,灌溉面積達24.6萬畝,受益區民眾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進一步改善。兩大揚水工程還為輻射區30多萬畝特色經濟作物抗旱補灌和30餘萬人口、10萬隻家畜飲用水,以及海原新區城鎮用水提供了水源保障,為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創造了條件。
建處以來,在水利廳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管理處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實踐自治區治水新思路,以管好工程、造福灌區為己任,以揚水生產為中心,以安全工作為重點,強化管理,深化改革,艱苦奮鬥,頑強拼搏,使兩大揚水工程發揮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加快全區扶貧攻堅步伐,保障中部乾旱帶人飲安全和糧食安全,促進灌區生態環境改善,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維護民族地區政治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各項工作得到了上級組織的充分肯定,管理處先後榮獲全國水利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水利系統人事勞動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水利系統優秀政研會、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自治區衛生先進單位、全區安全生產工作先進集體、全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全區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區“模範職工之家”、全區保護母親河行動先進集體、全區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等30多項地廳級以上榮譽稱號,多次被自治區水利廳考核評為文明單位、年度工作先進單位以及其他單項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