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實際寺
今天的西北大學校址,正好為唐太平坊一坊之地。太平坊北面毗鄰皇城西南角,東北抵皇城含光門,東鄰善和坊,西鄰延壽坊,南鄰通義坊。坊里四面監街,其格局恰與今西北大學校園外四周街一致。即今校北環城南路,東含光路,西太白路,南大學南路。太平坊與其宅居區相比,地理位置優越,靠近皇城,是名副其實的天子腳下。為長安城中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地區,人口居住相對密集。僅太平坊中所居人口六百餘戶,約6000餘人。又因入衙上朝便利,仿內滿布達官顯貴的住所,
如隋尚書左僕射趙士茂宅,隋太保薛國公長孫覽妻鄭氏宅,隋荊州總管上明公楊紀宅,東西隅舒王元名宅,戶部尚書尹思貞宅,節敏太子妃楊氏宅,御史大夫王鉷宅,文獻記載:天寶年間御史大夫、京兆尹王鉷宅院中導水於亭上,然後從檐上飛流四注的雨亭,即文獻記載中的“當夏處之,凜若高秋。又有寶鈿井欄,不知其價,天寶後期王有鉷罪被皇帝賜死,縣官登錄其家財,數日不能完,可見其家產之巨,此外還有戶部尚書王源中宅,京兆尹羅立言宅,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帝事裴坦宅,給事中鄭雲逵宅,國醫彥伯宅,騎都尉薛良佐宅,陸氏夫人宅等。唐代的太平坊有清明渠自南向北流過,小橋流水,夾岸竹柳。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所描寫的:“清光門外一渠水,秋色牆頭數點山,疏種碧鬆通月朗,多栽紅藥待春還。”實際寺是唐長安城中最著名的寺院之一。為了探求實際寺的真面目,西北大學於1993年組成以戴彤心教授為隊長的西北大學校園考古隊,對太平坊及實際寺遺址進行了鑽探與發掘,通過發掘與文獻相印證,大體上搞清了實際寺的範圍:即東到學生食堂,西至教學八樓, 南到大學南路,北到大禮堂前大片地區。在這個廣大的範圍內從1950年以後為不斷地有與佛教文物發現,主要有這樣大的幾次:1980年建專家樓時曾出土過大量的佛教文物,惜無一件存世。1982年建專家食堂,1985年建教學樓,1987年建圖書館,1988年留學生樓,1988年草坪曖氣管道,1997年田家炳師資培訓中心及1993年的校園考古發掘。
實際寺出土文物,主要可分為佛教造像,陶瓷器和建築材料三部分。
佛教造像主要有石造像,銅造像和陶泥造像三種。
石刻佛頭,殘高26厘米,教學樓附近出土。其以細膩的青石雕成。正如佛經所載:“面不長大,正容貌而色不撓”,“面廣而殊好,面淨滿如月”,“鼻不現孔,眉如初月,耳輪垂成”發旋好如螺,從這尊石佛造像看,當為武則天時期之物無疑,是唐代最偉大的藝術術傑作盧舍那大佛的化身。
殘飛天像,出土殘兩件,均用青石雕成。一為飛天頭部,胸部,另一為飛天石腳,尺寸約6—8厘米見方。其用陰線雕出,線條流暢自然,飛於又作提婆,指有情眾生因各自所行之業感到的殊勝果報。石菩薩頭像,1993年在西大賓館門前發掘所得。其僅存眉及耳廓以上部分,石色灰色,應為會昌破壞,其高髻雕刻精緻,發縷絲絲可辨,束髮為寶相花,刻出寶珠飾物。漢白玉供養人像,1987年逸夫圖書館樓地基出土。其為漢白玉佛龕之側,高23厘米。供養人為一老嫗,衣服整肅,面容枯槁而虔誠,瘦骨嶙峋,十分寫實。現陳到西大歷史博物館校園考古展室。
石塔幢,1988年修曖氣管道於草坪出土。 這件塔幢是實際寺出土文物中最精彩的一件。其為一殘段,主體為長方體,四面有佛龕,下有仰蓮座。上下兩面都有榫卯結構,可知其為塔幢或經幢的一部分。;四面佛供奉密宗諸佛,其題材大致為:“東面金剛界曼荼羅內阿〓佛,代表了大圓鏡智,亦名金剛智,其有頭光,背光,身光作火焰狀。面容圓滿,項下有多寶纓絡,右手撫膝,作觸地印,又叫“降魔印”, 結趺跏於金剛座上,其下有兩夜叉作支撐。南面為寶生佛,它是密教中金剛界玉智如來中的南方如來,代表大日如來五智中的平等性智,平等金剛,也有火焰頭,背、身光,高螺髻,右手掌向外,為與願印。結趺跏坐於須彌蓮花座上。兩面佛像作善趺跏於天衣座上,兩腳自然下垂,各踏一蓮花。偏袒右肩,其形象與洛陽龍門石窟中幾尊佛相似,接力位為阿彌陀佛。北面為金界界曼荼羅無量壽佛,號大悲金剛,波發高髻,通肩大衣,雙手用作法界定印,其趺跏坐於垂障的須彌蓮花座上,其最有價值的還在於它在佛龕的兩面都飾有特別鮮花,淨瓶燈燭的供養人像,都作婦人形,面龐豐腴,儀態安詳,線條流暢,與武則天,楊貴妃絕相似真。相傳,實際寺中有吳道子畫,其線刻很有可能為吳道子所作。四面佛塔幢的佛像也與善導法師奉詔檢修的盧舍那大佛相似。這就不奇怪了,因為它們的設計師和檢修官都是一個人。
漢白玉殘佛足。1997年田家培訓樓地基出土。
銅造像共有兩件,第一件為一菩薩像,頭戴寶冠,右手上揚,手持一開放蓮花,左手為觸地印,通肩袈裟,身有飄帶,右腿屈,左腿自然下垂,高為16厘米。第二件為文殊菩薩,捲髮高髻,右於施地畏印,左手搶一獅子,雙腿自然下垂直,這兩件銅佛在學生樓的附近出土,應為成組供奉。
泥佛像有善業泥佛像,泥像,小泥佛像等。其中以1993年發現的善業泥佛像最為珍貴,其出自房址下3地面,殘存上半部,寬8厘米,長4.3厘米,細泥灰陶,正面存有佛頭。背部殘存有“泥”等字。其字應為“大唐善業泥,壓得真如妙色身”。另一件陶造像,基本完整,色紅,背面無文字,正面一菩薩,有背,頭光,其立於一盛開的蓮花之上。身披通肩袈濃。其它小泥伸像皆殘。
陶瓷器,實際寺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陶器有油燈、淨水瓶、盆、罐、碗?三彩器等。瓷器主要有青瓷、白瓷,黑瓷,黃油瓷,茶葉末翻瓷、素胎瓷等。其器型多種多樣,主要有碗、缽、盞、罐、瓶、執壺、燈。其窯系有唐鼎州窯,寺州窯、定窯、邢窯、越窯、長沙窯及河南、山西諸窯。瓷片的數量以鼎州窯最大,邢窯、定窯次之,實際寺出土陶器大部分日常生活用具,也有少部分為供養器,如三彩大陶盆,三彩供盤,蓮花插番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在建立專家食堂時發現的兩口滲井,雖然出土器物不多,但卻十分有價值。如在一個邢窯碗底就墨書有“眾分”二字。書體蒼勁有力,和諧自然。“眾分”當為“眾同分”它是佛教名詞的簡化。謂眾生的共性或其因。殘陶盆為瓦器,但器內刻有三字“觸”,觸泛捐身與物,心與境的直接接觸,指“心所法”的一種,也指心識具有感觸事物的能力,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觸,相當於觸覺。《俱舍論》卷十:“謂根、境、識三和合故有別觸”。另一個滲井只出陶片一、上有“恩”也與佛教有關。說明此二滲井應為僧徒使用。
實際寺中出土建築材料非常多,主要有:磚,瓦、瓦當、磚出土數量很多,多殘。有方磚和條磚兩種,瓦分簡瓦和板瓦兩種,有的簡瓦表面塗油,其厚度一般在2厘米左右,實際出土的瓦當有瓦當范,蓮花紋瓦和獸面瓦幾種,瓦當范為1982年專家食堂基地出地,直徑225厘米,內徑18厘米,厚6.5厘米。范面有6瓣蓮花展開,呈雙瓣,為寶相蓮花形。其是難得的文物精品。蓮花紋瓦當出土數量非常多,獸面瓦當出土數量不多,但卻各的特色,獸面瓦裝飾大多高當面,口闊張開。此外,在實際寺遺址而出土了陶質下水道,獸面脊飾,陶龍頭,蘋果綠裝飾殘缺等數以百計的文物,此不贅述。
實際寺也是唐高僧雲集的場所,如三論宗的吉藏;淨土宗的善導,懷惲;律宗的鑒真等均在實際寺生活和受戒過。鑒真大法師,二十歲時,於景龍三年(公元708年)在長安實際寺就弘景律師受具足戒,他為中日文化交流貢獻頗多。中國淨土宗的創始人善導在長安廣行教化三十餘年,曾以“檢校僧西京實際寺善導禪師”的名義,奉敕監造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並獲得成功。西安碑林的唐《隆闡法師碑》還記載以善導的弟子懷惲,在永昌元年間,長安四十大寺院之一的?山寺為大風所壞,乃命“京師溫國寺承宗法師充寺主。”
實際寺遺址1993年由新華社布新發現以後,已接待了如日本佛教大學等數萬人參觀。今年四月為實際建立了紀念亭碑,並在《西安晚報》等發布了訊息。實際寺碑亭將永久地成為西北大學的紀念物,並成為對外交流的一個視窗。
安徽廬江實際寺
實際禪寺位於廬江縣冶父山鎮,是一座千年古剎,曾有他名,後宋太祖趙匡胤定名“實際禪寺”,歷代高僧輩出,現禪寺後尚有一座禪院供奉著兩尊肉身菩薩!冶父山有小九華之稱,是一處風景優美的景區。
實際禪寺是唐代伏虎禪師創建,宋代賜額曰「實際禪寺」。實際禪寺共三進,大殿面寬十八.四六米,通進深十二.五五米。天王殿,山門在一九八八~一九八九年由信眾集資修繕。天王殿匾額為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書。山上伏虎禪寺山下實際禪寺連成一體,形成一個龐大的佛教建築群,成為江淮聞名的十方叢林,素有「江北小九華」之稱。
浙江溫州實際寺
實際寺,位於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茶山鎮大羅山西麓,始建於元朝之前,明洪武初年高僧逆川大師重建。因寺四周有龍虎門、蓮花岩、觀音洞、雙孫潭、金鎖嶺等五大美景,故又有「五美園」之稱。斗轉星移,世事滄桑,古寺幾經興廢。清光緒二十七年(一九○一年),山門又遭火災,二年後,在信眾的支援下,重建金剛殿、大雄寶殿各二間,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又增修兩軒樓。一時香火轉盛,住僧達三十多人,擁有水田,山林等許多廟產,每年僅楊梅收入就達五百銀元,從上世紀四十年到六十年代,由於國民黨駐軍的騷擾和「十年浩劫」的破壞,住僧星散,佛像法器蕩然無存,寺宇敗落不堪,上世紀六十年代改為茶山中學。
一九八三年,在區、鄉人民政府支持下,茶山鄉由當地名士成立「五美園文物保講會」,將寺產歸還寺僧管理,茶山中學全部遷出,邀請繼修和尚住持管理寺院,並負責修復大雄寶殿,歷時五年,竣工告成。陸續新建金剛殿、山門、齊堂、地藏殿與左右僧房,並塑佛像及製作匾額、對聯,增置法器等,重修後的實際擁有殿宇七幢四十五間,建築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占地面積四千八百多平方米,黃牆黛瓦,雕樑畫棟,掩映在古樹新篁之中,為羅山添色,為佛門增輝,又使禪宗有弘揚之處,信眾有膜拜之地。
一九九四年秋,百年不遇的特強颱風,又使雄偉的實際寺再次遭到嚴重破壞,殿宇凋零,山門破落,頓失昔日光輝,為此,在實際寺住持若修法師的主持下和居士們的贊助下,成立了「修繕實際寺委員會」,積極籌措資金,於一九九五年八月動工修繕,年底竣工,修繕費用皆由廣大善男信女鼎力相助,集腋成裘,積沙成塔,促其以成。在虔誠奉佛的廣大信眾支援下,實際寺煥然一新,佛光普照,香火鼎盛,歷時六百多年的古剎又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