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拉尼人
正文
非洲西部的跨界民族。亦稱“菲拉尼人”、“富拉人”、“富爾人”、“頗爾人”、“富爾貝人”等。有1392萬人(1978),為非洲第四大族,僅次於埃及人、豪薩人和阿爾及利亞人。分布在西非和中非廣大地區:西臨大西洋,東達查德湖,北起薩赫勒地區,南及喀麥隆高原。 分屬奈及利亞(800萬,為國內第四大族)、幾內亞(190萬,占全國人口39.9%,為國內第一大族)、塞內加爾(95萬,占全國人口17.7%,為國內第二大族)、馬里(80萬,占全國人口12.7%,為國內第二大族)、喀麥隆(70萬)、尼日(50萬,為國內第三大族)、布吉納法索(37萬)、貝寧(20萬)、幾內亞比索(31萬,占全國人口16.9%,為國內第二大族)、獅子山(12萬)、甘比亞(10萬,占全國人口17.5%,為國內第二大族)、維德角(4.5萬,為國內第三大族)、加納(4萬)、多哥(3萬)、 茅利塔尼亞(2萬)和查德(1萬)等國。屬柏柏爾人和蘇丹尼格羅人的混血人種。使用富拉尼語(亦稱富爾富爾德語),屬尼日-科爾多凡語系尼日-剛果語族。 有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多信伊斯蘭教,部分信基督教或保持萬物有靈信仰(見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富拉尼人的傳統社會,多行一夫多妻制(見一夫多妻制家庭),以牧畜作聘禮。各妻室獨居。盛行嫡堂兄妹成婚和兄死弟及(見夫兄弟婚)的習俗。親屬稱謂多為易洛魁類型。按父系續譜、居住和繼承財產。在遊牧富拉尼人中流行不落夫家的習俗。妻子在第一個孩子出生直到斷奶前,仍留居娘家。在定居的富拉尼人中,社會已分化為貴族、平民和奴隸等級,各種藝人被視為賤民階層,實行等級內婚。今日富拉尼人多以農耕為生,兼事各種手工業或商業;部分人從事畜牧業,飼養長角牛,多過季節性遊牧生活。
富拉尼人散居於蘇丹尼格羅各族之中,出現了複雜的民族同化或融合現象。 今奈及利亞北部的800萬富拉尼人(占本族人口60%以上),基本上已豪薩化。他們正在與豪薩人一起形成豪薩—富拉尼族,人口達2500萬,為奈及利亞第一大族,約占全國人口三分之一,在該國政治和經濟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喀麥隆北部,富拉尼人同化了當地尼格羅各族,形成富拉尼化的阿達馬瓦族,在該國亦起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