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與國語的差別,主要表現在語音方面。宿縣方言完全符合這一語言學上的普通規律。宿縣方言的辭彙、語法諸方面(尤其是後者),基本上和國語相同,而在語音方面,則存在較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個方面。
一、聲母
宿縣方言的聲母與國語聲母的差異,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說明:一是聲母的數目,二是二者的具體差別。聲母數目,國語的聲母是21個,即d、p、m、f、d、t、n、1、g,k、h、j、q、x、zh、ch、sh、r、z、c、s。宿縣方言的聲母為24個,即除具備國語聲母外,尚有三個國語不存在的聲母一一no(注音字母為“廣”。附帶說明:凡《漢語拼音方案》中有的音素,均用拼音字母標註。否則,用國際音標,加注注音字母。如注音字形也沒有,則單用國際音標),∫(注音字母為“幣”)和近似o的濁輔音。no,使用較普遍,凡是國語n和i、ü相拼以及n和i、ü作韻頭的複韻母、鼻韻母相拼時,宿縣均以no代替n。如用no代替ni(你),nü(女)以及niu(牛、)、nian(年)、niang(娘)等的音母n.而邊緣地區或受其他方言影響的少數人,常用 ] 代替ren(人)等的聲母r。特別應當指出的是,宿縣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在韻母自成音節,亦即“零聲母”的情況下,在韻母前零聲母處加上一個近似於e的濁輔音作為聲母,使a(啊),e(鵝),ai(哀),ei(欸),ao(熬),ou(歐),an(安),en(恩).ang(昂)等十來個音節發音渾濁而不夠清晰響亮。
其次,宿縣方言聲母與國語聲母有明顯差界的計146個音節,涉及常用漢字369個。其中宿縣北部(約占全縣l/6),均把國語中部分讀zhi、chi、shi讀成zi、ci、si,涉及常用漢字135個,如把“枝(zhi)”、“齒(chi)”、“師(shi)”讀成zi(紫)”“ci(詞)”、“si(死)”。中南部大部分地區,則把國語中的j、q、x讀成z、c、s,計涉及漢字171個.如把“雞(ji)”、 “七(qi)”、 “西(xi)”讀成zi、ci、si.這裡的zi、ci、si,不是紫、呲、死,其韻母實際是-i,相當於國際音標的“∫”或“]”。此外,還有11個聲母與國語聲母有對應差異,計為17個音節,即bu(捕)讀成pu,bin(瀕)讀成Pin,dao(導)該成tao,、di(締)讀成ti, kuo(括)讀成guo, kai(慨)讀成gai,miu(謬)讀成niu,nen(撤)讀成1un,ni(擬)讀成yi, pai(湃)讀成bai,po(粕)讀成bei,run(潤)讀成yun, ta(踏)讀成zha、za,te(特)讀成dei,yong(庸)讀成rong,yong(用)讀成rong,計涉及常用漢字53個。值得一提的是,jqx與zcs的讀法表現出宿州方言區分尖團音,在北方方言中比較罕見,與江淮方言有聯繫。
另外,零聲母ai,宿縣方言中加上半聲母y。如把捱、埃、矮、隘、……讀成yai或ye。
二、韻母
宿縣方言在韻母方面與國語有差異的計104個音節,涉及常用漢字206個。聲母和韻母配合規律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國語應該配合而宿縣方言都沒配合的音節計21個,即de(德),dui(堆),dui(對、隊、兌),fo(佛),1e(勒、樂),lue(掠、略),mou(謀、,牟),ne(呢);que(缺),que(瘸)、que(卻、鵲、雀、確),tui(推);tui(頹),tui(腿),tui(退、蛻),xue(削、靴、薛),xue(穴、學),xue(雪{北部}),yue(約、曰),yue(悅、閱、越、岳、月),ze(則、澤、擇);二是國語不能相拼,而宿縣方言反而能相拼的有10個音節,即juo(覺、決、訣、掘、厥、腳、角),jiai(解);,jiai(皆、街、階),jiai(介、芥、界、戒、誡、屆),qiai(遣、譴),xiai蟹),xiai(懈),xuo(學、穴),xuo(雪、薛、削、靴),yuo(藥、月、鑰、岳、越)。值得一提的是,jiai等音體現了“姐街不同韻”,表現出與江淮官話的聯繫。
宿縣方言在韻母方面的主要差異有四種情況: (1)把國語的ai讀成ei:掰、白、百、柏、麥、脈、宅等(2)把國語的e讀成ei:德、額、厄、扼、格、隔、克、客、刻、色、塞、特、忒、則、擇、澤等;(3)把國語的e讀成uo:禾、和、壑、棵、科、顆、課;(4)中南部把ong讀成eng,如聰、懂、東、從等,北部則把eng讀成ong。
在韻母方面與國語差別不明顯的選四組說明:(1)國語bo勃、渤、帛、伯讀成bu、bei、bei、bei;(2)國語huo或、惑、獲讀成hui;(3)國語mo陌、墨、默、沒、寞讀成mei、men、mu;(4)國語po迫、魄、粕讀成pei、bei。
三、聲調
宿縣方言的調類和國語的調類是一致的,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類。但是從調值(音節實際的高低升降的變化)講,宿縣方言與國語的差別就大了。用通常使用的“五度標音法”標音,國語的四聲調值為:陰平媽(55)、陽平麻(35)、上聲馬(214)、去聲罵(51),而宿縣的四聲調值為:陰平媽(212),似國語的上聲,但降到最低而上升的高度卻不夠;陽平麻(55),等同於國語的陰平;上聲馬(24)似國語的陰平而起止均低一度;去聲罵(53),近似國語的去聲,而終止處尚高兩度。宿縣方言在調值上與國語的調值相比,四聲中沒有一個是完全相同的。按照方言與國語的對應規律,可以解決宿縣方言聲調調值與國語調值差異的91.6%,餘下的8.1%主要是古代的入聲字(入聲字是區別安徽省內中原官話與江淮官話的最重要標誌,宿縣方言已經丟失了入聲字,所以不屬於江淮方言區),只有下工夫硬記。
其他:
辭彙:宿縣口語中使用頻率較大,和國語辭彙有明顯區別的詞,甚至有音有義而無字的詞組,為數還是不少。(略)
特殊語法:把時間副詞放在語氣詞後,如:“你吃飽了嗎就?”(就音jiū表示“已經”)
從宿州方言與臨近方言的關係來看,宿縣方言本為江淮方言,但清朝以來不斷受到河南、山東等中原官話的影響而轉變為華北官話的一種,但仍然保留部分江淮官話特徵。現在來看,宿州方言與鄰近地區中原官話區的關係絲絲縷縷,如將er(二、兒等)讀成lr,明顯的北方特徵。另外一方面,宿州方言又與江淮方言有緊密聯繫,如將“外婆”叫做與國語中“郎”相似的音,實際應為“姥(lao)”的江淮方言變體。
相關詞條
-
宿州
宿州位於安徽省最北部,與蘇、魯、豫3省11個市縣接壤,是淮海經濟協作區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為“舟車會聚,九州通衢之地”,...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宿州學院
宿州學院(Suzhou University)是安徽省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歷史文化古城宿州市,是該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前身是創辦於1949年的...
學院概述 歷史沿革 辦學條件 學術研究 校園環境 -
宿州[中國安徽省城市名稱]
宿州,安徽省地級市,東與江蘇省宿遷市接壤,西與河南省商丘市交界,西北毗鄰山東省菏澤市,南臨蚌埠市、淮北市,北臨江蘇省徐州市。區域面積9787平方千米。 ...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宿州特產
靈璧縣面積2054平方千米,人口118.3萬。 到達宿州市運輸總公司,在市內可乘坐2、7、9、13路公車。 3.娛樂宿州是著名的馬戲之鄉,漢朝時,馬戲...
一.行政區劃分 二、歷史文化 三、方言風俗 四、交通區位 五、自然資源 -
宿州話
宿州話,屬漢語北方官話區,天津話源於宿州方言,為淮海平原上有特色的方言,具備部分江淮官話特徵。如宿州話在選擇疑問時採用江淮官話的方式,如:你可弄得差不多...
與國語差 其他 -
金鄉方言
金鄉方言是山東省金鄉縣使用的方言,屬於中原官話中的蔡魯片區。中原官話在語音上與國語頗為接近,所以大多部分操中原官話的人可以與說國語的人自由通話。
方言介紹 語言特點 辭彙 參見 -
新沂方言
新沂方言屬中原官話徐淮片區,徐淮片十三個縣市即 安徽省淮北市、宿州的碭山縣、蕭縣。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豐縣、沛縣、邳州市、睢寧縣、宿遷市、新沂市、東海...
內部差異 特殊辭彙 -
徐蚌方言區
近年來有學者表示:徐州到蚌埠兩地方言被稱為徐-蚌方言,並且提出徐埠方言是國語的發源地。 “徐州-蚌埠方言區是國語的發源地”觀點之爭為什麼有人說“徐州...
徐蚌方言與國語 -
宿州墜子戲
墜子戲是安徽的稀有劇種,它是以民間說唱的單口墜子為基礎,經過“大揚琴”“道情班”和“曲藝劇”的過程發展而成。 墜子戲的演員還多次在國家級和省部級的重大藝...
墜子戲簡述 墜子戲源流歷史 墜子戲的藝術特色 墜子戲的主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