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內務府

清代內務府

《清代內務府》,作者祁美琴,由遼寧民族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本書從滿族早期社會的特點與內務府產生的歷史背景、滿族早期社會的包衣與內務府的關係等十個方面進行了系統地闡述,是一本歷史類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清代內務府》1998年曾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時任出版社社長汪霽老師曾經給予的關心和幫助令我永志難忘。此次因劉小萌師兄推薦,承蒙遼寧民族出版社厚愛和吳昕陽女士的支持,予以再版,我深感榮幸,這是對我的學術研究給予的莫大鼓勵。內府機構是不同朝代宮廷事務的服務機構,它最能體現當朝統治集團的統治意識和個性特徵,因而,通過對一個朝代內府機構的系統研究,可以更全面準確地把握這個朝代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特性,了解這個朝代興衰存亡的內在原因。清朝內府機構更具有典型性。

編輯推薦

《清代內務府》從滿族早期社會的特點與內務府產生的歷史背景、滿族早期社會的包衣與內務府的關係、清初內務府及其與十三衙門的關係等十個方面進行了系統地闡述。

作者簡介

祁美琴,女,1964年生。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清史、邊疆民族史。學術兼職有:《清史研究》副主編,中國蒙古史學會理事。主要學術著作有:《清代內務府》、《清代榷關制度研究》等。

目錄

再版前言

緒論

一、中國曆朝內府機構的演變及其人員構成

(一) 秦漢時期的內府機構——少府

(二) 隋唐時期的內府機構——殿內省、殿中省

(三) 遼金元時期的內府機構

(四) 明朝的內府機構

(五) 清代內府機構——內務府

二、歷朝內府經費來源的特點

(一) 宮中財政與國家財政分離

(二) 宮中財政與國家財政混一

(三) 宮中財政與國家財政有分有合

三、清代內府包衣與歷代宮中奴僕的關係

第一章 滿族早期社會的特點與內務府產生的歷史背景

一、滿族早期社會經濟結構的獨特性與包衣階層的形成

二、牛錄固山制是包衣階層發展的社會基礎

三、內務府產生的文化背景

四、內務府產生的歷史條件

第二章 滿族早期社會的包衣與內務府的關係

一、包衣的起源

二、包衣階層的社會地位

三、包衣牛錄的產生及其性質

(一) 包衣牛錄的產生

(二) 包衣牛錄的性質與類別

四、包衣牛錄與內務府

第三章 清初內務府及其與十三衙門的關係

一、清初內務府的設立及其職能

(一) 清初內務府的設立

(二) 清初內務府的組織和職能

二、順治初年對宦官衙門的裁撤

三、十三衙門的設立及其機構特點

四、清初內務府與十三衙門的關係

五、內務府包衣的分類及其旗下組織

(一) 包衣的分類

(二) 包衣旗下組織的類別和數目

第四章 清朝內務府機構的確立與完善

一、內務府機構的重建及其發展變化

二、內務府的職能與職官設定

三、內務府的人事制度

(一) 內務府官員的品秩

(二) 內務府的官缺

(三) 內務府官員的選用

四、內務府與部院機構的關係

五、盛京內務府

第五章 清代內務府的經費來源

一、來自“部庫”的皇室經費

(一) “部庫”撥款與“內庫”

(二) “部庫”撥給“內庫”的其他專款

(三) 內務府“借撥”、挪用戶部庫款事

二、來自鹽業的收入

(一) 內務府對鹽政的把持控制

(二) 來自鹽業中的收入

三、來自榷關的收入

(一) 榷關與內務府的關係

(二) 來自榷關的收入

四、貢品

(一) 各省土貢

(二) 外藩貢品

(三) 採辦貢品與官員的獻納

五、 收、罰贖、捐納

(一) 沒收

(二) 罰贖銀

(三) 捐納

六、內務府的商業活動

(一) 人參售賣

(二) 變賣物品

(三) 當鋪

(四) 恩賞、借貸營運“生息銀兩”

第六章 清代內務府的經費支出

一、帝、後日常膳食和服御用品的消耗

二、賞賜

(一) 筵宴

(二) 賞賜后妃

(三) 賞賜官員人等

三、節日慶典

四、修繕、祭祀

五、出巡

六、衙門辦公費和官員差役人員的薪資

第七章 內務府皇莊

一、內務府皇莊的產生及早期情況

(一) 皇莊產生的歷史條件

(二) 皇莊的起源與早期皇莊的情況

二、內務府皇莊的分布

(一) 畿輔皇莊

(二) 東北皇莊

三、內務府皇莊的經營和管理

(一) 皇莊的內部結構與管理

(二) 皇莊與內務府有關部門的行政關係

四、內務府皇莊的性質和作用

(一) 內務府官莊的意義

(二) 剝削方式

(三) 皇莊上的莊頭與莊丁的階級關係

(四) 皇莊上的剝削形態

(五) 內務府皇莊的經濟地位及其政治意義

第八章 內務府與江南三織造

一、三織造之溯源

二、內務府三織造處的職官設定、職能及規模

(一) 三織造處的職官設定與機構職能

(二) 三織造處的規模

三、織造官員的身世、仕途

(一) 織造官員的來源

(二) 織造官員的一般歸宿

四、三織造的經濟與政治作用

(一) 織造官員的收入支出

(二) 織造官員的政治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 內務府官與內務府包衣人

一、內務府官員的起用原則

(一) 內務府官員的組成

(二) 內務府包衣出任非內務府官

二、內務府官員的職責和社會地位

(一) 內務府大臣

(二) 內務府包衣官員的出身及背景

(三) 內務府包衣官員的社會地位

三、內務府包衣對清代文化的貢獻

第十章 清代內務府的歷史地位

一、清朝的滅亡與故宮小朝廷時的內務府

(一) 關於內務府的經費來源與支出情況

(二) 關於內務府機構的裁減與整頓

二、清代內務府的歷史地位

附錄

清代內務府研究綜述(李典蓉)

內務府大臣一覽表

清代紀元表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第一章 滿族早期社會的特點與內務府產生的歷史背景

任何歷史事物的產生,都離不開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條件。清代內務府作為一個服務於皇室宮禁事務的機構,無疑是中國封建制度和封建集權的產物,它與中國曆朝封建制度下的內府制度的本質是一致的,是皇權的一種附產品。但是,在內務府產生過程中,滿族早期社會中包衣及其組織包衣牛錄的存在和發展,無疑是導致內務府產生的最直接的根源。而包衣階層的出現又與滿族早期社會特有的生產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組織、政治結構、文化繼承等有直接的關係。這些因素使清朝內務府一方面帶有歷代封建專制制度下此類機構的共同特性;一方面又具有鮮明的滿族本民族特徵。所以,我們不僅從決定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人手,同時仍須結合清代滿族民族特徵,才能科學地認識內務府的產生、發展及歷史作用,抓住問題的本質。

一、滿族早期社會經濟結構的獨特性與包衣階層的形成

滿族早期社會的經濟結構,是決定滿族早期社會其他領域,包括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根本因素。了解滿族入主中原之前生產的特殊性和由此形成的生產關係的特點,是我們認識和把握包衣階層出現的關鍵。

早期滿族人一直生活在山海關以外的山巒起伏、連綿重疊地帶,在那裡既有高山峻岭、森林草地,又有河流湖泊,野獸成群,而且冬季寒冷,夏季短暫。這種多樣性多層次的地理分布和氣候特徵,使滿族早期自然經濟呈多樣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