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精神說

“客觀精神說”認為藝術是“理念”或者客觀“宇宙精神”的體現。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藝術世界僅僅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說只有理式世界是真實的,而現實世界知只是式世界的摹本,那么藝術世界當然更不真實了,藝術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實隔著三層”柏拉圖對藝術的認識依據於他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觀,他力圖從具體的藝術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性來。

德國古典美學集大成者黑格爾:核心“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把藝術的本質歸結於“理念”或“絕對精神”又包含深刻的辨證法思想,認為“理念”是內容,“感性顯現”是表現形式,二者是統一的。藝術離不開內容,也離不開形式;離不開理性也離不開感性。在藝術作品中人們總是可以從有限的感性形象認識到無限的普遍真理。

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文以載道”說,南北朝時期,劉勰《文心雕龍》認為文是道的表現,道是文的本源。宋代理學家朱熹在文與道的關係上更是走上了極端,認為“文”只不過是載“道”的簡單工具,即“猶車之載物”罷了。這樣一來,“道”不僅是文藝的本質,而且是文藝的內容,“文”僅僅是作為“道”的工具而已。顯然,這種“文以載道”說同樣把藝術的本質歸結為某種客觀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