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客棧為古代酒店的稱號,是為了滿足人們外出郊遊或遠行的需要而出現的。設備較簡陋的旅館,有的兼供客商堆貨並代辦轉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船已到了 上海 ,泊了碼頭,一班挑夫、車夫,與及客棧里的接客夥友,都一哄上船,招攬生意。”魯迅《偽自由書·<殺錯了人>異議》:“ 北京 城裡,連飯店客棧中,都滿布了偵探。”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曾思懿:(慘淒淒地)有人說在濟南街上碰見他,又有人說在 天津 一個小客棧看見他。”
客棧,其實也是指以住宿為主的地方,在古代流傳下來的,比如武林外傳中的同福客棧就是很好的例子,可現代人把住的地方大多稱為賓館酒店,為何在有些地方卻又稱為客棧呢?其實,客棧對現代人來說是比較文藝的一種叫法罷了,也是為了溶合某些地方的氣氛,比如那些具有古代氣氛的旅遊城市,如雲南建水古城,又比如拉薩的一些老城區,他們這些地方很多住宿的地方就稱之為客棧。
歷史發展
自古以來,人們在出外遠行時便會找地方投宿,而提供這些地方供人暫住的就稱為客棧。
在西方中世紀後期,因為商業貿易日益蓬勃,遠行貿易的商人越來越多,而至世界各地傳教的傳教士、朝拜的信眾、與別國進行交涉的外交官員、傳遞信件的郵差的數量亦不斷增多,客棧的數量隨之而增。因為當時人們遠行主要是靠步行或是乘馬車,因此,客棧主要出現於道路或驛站旁。初時,客棧只供應基本的食宿,讓旅客可以有落腳的地點,並沒有提供消遣服務。
到了大航海時代,客棧的規模開始擴大,部分客棧已能提供30多間客房,並設有酒窖、食品室及廚房,滿足客人更多的需求。而且環境亦開始改善,在客棧旁設有花園及草坪,內里設有宴會廳和舞廳,邁向現代化。不過不論怎樣變化,客棧的建築大多為原木建築,這是客棧在人們心目中的一個鮮明形像。但整體來說,古時的客棧聲譽很差,往往被人們認為是為了餬口謀生的人才幹的低級行業。客棧內亦不安全,常常有不法之事發生,如搶劫、打架、聚賭等。
至近代,客棧開始被集團式經營的酒店取代,因為現代化的酒店擁有很高的服務質素和住宿環境,古老的客棧已無法與之競爭,並從此在歷史的長河裡消失。
文化延伸
過去,我國民間一向把旅館叫作“客棧”或“棧房”,把住宿叫作“寫號” 或“打鋪”。亦如理髮店門前有紅白色旋轉燈柱作為標誌一樣,客棧也有它的標誌,那就是懸掛在屋檐下的長方形白紙燈籠。燈籠兩面一般都寫有聯語,最常見的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入夜,燈火閃亮。旅客遠遠看見,便知來到了打點住宿之處,那一刻,所有身心的疲憊就頓然消減了。
四川人秉性幽默,喜歡搞點兒小趣味。錦城,曾見過燈籠上寫著“未晚先投二十八,雞鳴早看三十三”的。開初,不解其意。年事稍長,方才懂得,前者是指“二十八宿”,後者是指“三十三天”,把“宿” 和“天”字巧妙地寓於其中了。不明這點,真會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除了這兩句大江南北都習慣使用的聯語外,也有別出心裁、富於感性色彩的。“日暮君何往?天明我不留”,這兩句不僅對仗工穩,語言親切溫存,而且意境深邃:暮色蒼茫之中,浪跡天涯的遊子踟躅於旅途,正悽惶地尋覓一個安身之所。忽見善良好客的主人頻頻向你招手,呼喚你留下來美美地住一宿, 第二天精神煥發地重上征程。如此殷勤的接待,你能不歇下來么? 這樣的客棧文化,不僅裝點了客棧本身,也使服務員工受到了薰陶。他們在接待旅客時,常常也出語不凡,很有些兒文化味。那時的服務員被稱作“麼師”。每當夜深時分,客棧關門後,他們照例要站在帳房的寫號台前,聲調悠揚地向客人宣布注意事項:樓上樓下客/聽我麼師辦交接/門窗請關嚴/燈火 弄熄滅/嫖賭不許搞/小心防盜賊/住宿小店若滿意/歡迎二回又來歇。瞧! 四言八句,鏗鏘押韻,包括了“防火防盜”、“禁賭禁嫖”的精神文明內容, 活脫脫的住店有關事項的音像版,還表現出了值得嘉許的職業素質。
舊時客棧牆壁大多是竹篾夾抹石灰,遠不如現今賓館抹塗料的牆壁光鮮。因而,旅客也不愛護,習慣於在上面塗鴉,發泄內心感受。雖說大多是粗言穢語,偶爾卻也有通俗生動的。我曾見過這么幾句歌謠:跳蚤公,跳蚤母, 對床請你去過午(赴宴之意);人家宰的大肥豬,我家殺的抱雞母。這位老兄肯定是被跳蚤咬得難以入寐,可又不失風趣,詼諧地請跳蚤去對床用餐。實在令人忍俊不禁!
誰如果願意花上一點功夫,將客棧的那些打油詩、風味歌謠收集整理出來,不就是一幅幅世俗風情畫嗎!從中是可以研究當時的世態百相、人文心理的。這也算是一門邊緣學問。
現代演變
中國的旅遊業,是隨著改革開放最早開放的行業之一。那個時候,人們對旅遊的認知就是旅行社和星級賓館。從1998年國際青年旅舍進入中國以來,“旅舍”、“客棧”這些詞又逐漸出現在人們視野中。如今,對於自助游者來說,“客棧”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種住宿類型。
客棧---作為“度假”的實物載體,所提供的將不只是“住”的功能這么簡單。住不同的客棧,體會“生活在別處”的新鮮、放鬆、舒展、安靜祥和。這種生活是跟日常生活完全不一樣、“非常態”的;不是因為去某地遊玩、商務而客觀需要的暫時棲身之地,是人們希望體驗,而主觀選擇的一種生息修養方式。在這種前提下,“住”反而是被弱化的功能,客棧的氣場、情調、氛圍等等一切能讓人身心舒展、有別於日常生活感受的元素,才是它最大的意義。
“客棧”的定義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既區別於商務酒店和快捷酒店,又涵括其傳統接待客人的意義。從廣義上來看,“客棧”有以下的一些特徵:
1.規模不大(總客房數小於100間);
2.價格區間在當地住宿行業中屬於中下水平(很多客棧有多人間,類似學生宿舍,以單個床位出售);
3.裝修帶有一定的當地特色(比如物業為當地特色建築、裝修採用當地民俗風格等);
4.經營項目及服務富有當地特色(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自助服務等)。
在某些旅遊城市,“客棧”甚至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比如“大理”、“麗江”、“騰衝”、“鼓浪嶼”、“杭州”等地,很多旅行愛好者,文藝工作者都會聚集在各種“客棧”中,交流各種心得、增長見識。在這些地方,其中麗江的客棧文化又尤為燦爛,整座古城近2000多家客棧,在國內乃至世界應是少有的。
隨著“客棧”的大量湧現,網際網路上針對全國客棧信息的檢索、介紹、預定的網站也是逐漸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旅行者。比如”松果網“、“青芒果”、“游多多”、“遠方網”、“游鴨網”等等。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會喜歡自助游的出行方式,越來越多的人會愛上“客棧”這種住宿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