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後裔
客家後裔可以解釋為客家後輩,但如果其後輩仍然是客家人,就沒有必要冠以“客家後裔”,因為客家人的前輩是客家先民,之所以稱其“先民”,是因為他還不具備客家人的素質。如此推論,客家後輩,應是具有客家血統而無客家文化素質和客家認同意識的人。比如遷離客家社區時間較長,而已不會講客家話,自己也不認為是客家人的原客家人或客家人的兒孫。客家後裔應是現已不是客家人的客家後輩。若不這樣區分,何謂客家人、何謂客家後裔?總不能說,父親是客家人,兒子就是後裔,如果兒子仍然是客家人,那又為什麼稱“後裔”?因為客家民系至今並未終止,如果有一天客家民系消失了,那么到達其消失之後,客家人的後輩則可稱為客家後裔。
客家後裔由來
客家人自南宋末年以來,向南方各省搬遷的同時,又陸續通過海路和陸路或乘船冒險到達南洋各地,或進入越南、緬甸。其中包括宋末抗元、清初“反清復明”、清末太平天國運動和孫中山早期領導的武裝起義失敗後逃亡海外的志士。20世紀中葉以來,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國家向歐美等國乃至世界各地再行遷移,現在客家後裔已遍布五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海內外客家人有5000多萬。洪秀全、孫山中、鄧小平、朱德、葉劍英、郭沫若等都是客家人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