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外來的(人),與“主”相對:客人、賓客、會客、不速之客、客氣、客卿。
外出或寄居,遷居外地的人:旅客、客居、客籍、客死。
服務行業的服務對象:顧客、乘客、客流量。
指奔走各地從事某種活動的人:說客、政客、俠客。
在人類意識外獨立 存在的:客觀、客體。
漢族民系:客家
量詞,用於論份兒出售的食品、飲料:一客冰淇淋。
筆畫數:9;
部首:宀
五筆86: ptkf
五
動詞
(形聲。從宀(mián),從各,各亦聲。“宀”指宿、舍;“各”本義為“十字交叉之形”,引申為“十字交叉路口”,再引申為“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城市”、“大交通網中居于格點上的城市”。“宀”與“各”聯合起來表示“交通樞紐城市的賓館”、“通衢之地的旅舍”。本義:通衢之地的旅舍。引申義:寄居;旅居;住在異國他鄉)
同本義〖liveawayfromhome〗
客,寄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段註:“字從各,異詞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賓客。”
念鄉人有客於涇陽者。——唐·李朝威《柳毅傳》
客莆田徐生為予三致其種,種之生且蕃。——徐光啟《甘薯疏序》
吾兄寄宿州,吾弟客東川。——白居易《雨夜有念》
又如:客邊(暫寓別人家裡);客綱客紀(經常出門在外者的法度經驗);客寄(寄居客地人家)
以客禮相待〖receivefriendly〗
孟嘗君客我。——《戰國策》。又如:客帳司(衙門中司接待的官員);客將(泛指一般吏役);客遇(以賓客相待);客禮(接待賓客的禮節)
名詞
來賓,賓客〖guest〗
客,賓客。——《廣韻》
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易·需》
主人敬客。則先拜客。——《禮記·曲禮》。按,客小於賓。
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周禮·大行人》
諸公之臣相為國客。——《周禮·象胥》
濟濟者,客也。——《禮記·祭義》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戰國策·齊策》
笑問客從何處來。——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時座上有健談客。——明·魏禧《大鐵椎傳》
客問遠方。——《世說新語·方正》
方元宵宴客,有傳遼將李性忠與張爾心謀叛者,諸監司怖甚。公(袁可立)徐命小隊阿殿過沈帥。──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又如:客中(客人身份);客位(客廳);客長(對旅客的敬稱);客官(對客人的敬稱;對別部官員的稱呼);客位(賓客的位次,席位);客道(為賓客之道);客難(賓客的問難)
旅客;旅居他鄉的人〖passenger〗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又如:客舟(客船。運送旅客的船);客衣(客行者的衣著);客侶(客旅。旅客)
從事某種活動的人〖personsengagedinsomeparticularpursuits〗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瘢。——《後漢書·馬廖傳》
又如:生客;熟客;客家(買貨的一方,客戶;僱工)
諸侯委派出使他國的使臣〖visitingofficer〗
凡諸伯子男之臣,以其國之爵相為客而相禮。——《周禮》
在該國做官的外國人〖foreign-bornofficial〗
臣聞吏議驅客,竊以為過矣。——李期《諫逐客令》
魯客事楚王。——宋·鮑照《擬古三首》
又如:客卿
外來的盜寇或敵人〖foreignenemy〗。如:暴客(殘暴的敵人)
商販,行商〖itineranttrader〗
見那闖學堂的書客,就買幾本舊書。——《儒林外史》
泛指某人〖person〗
有客語省兵,兵省非所先。——王安石《省兵》
鬼怪〖ghost〗
這荒園塹,怕花妖木客尋常見,去小庭深院。——湯顯祖《牡丹亭》
食客,門客〖anadvisordependingonanaristocrat;anhanger-onofunaristocrat〗
欲以客往赴秦軍。——《史記·魏公子列傳》
公子使客斬其仇頭。
比門下之客。——《戰國策·齊策》
問門下諸客。
古書客、恪通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配胡公而封於陳,以備三恪。”恪當讀為“客”。(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76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形容詞
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而存在的〖objective〗。如:客觀;客體
過去的〖last〗。如:客歲;客冬。
量詞
用於論份出售的食品
他又喊了一客蔥花豬肉燒餅和一客肉饅頭。——茅盾《有志者》
客
①侵入人體的外邪。《靈樞·小針解》:“客者,邪氣也。”《素問·至真要大論》:“客者除之。”
②自外侵入。《素問·玉機真藏論》:“風寒客於人。”
③留止,寄居。《靈樞·邪氣藏府病形》:“邪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於腑。”
④與“主”相對,多代表後來的、次要的。《素問·陰陽類論》:“先至為主,後至為客。”
⑤運氣學說中的客氣。《素問·至真要大論》:“至勝逆,客勝從,天之道也。”
新興起的 “客” ——黑客、紅客、閃客、播客、部落格、拼客和威客等。
方言
東北土語
讀音:qiě
意思:同客人(ke)
姓氏
漢族姓,讀音:qiě (如:客峰等)
客家話
讀音:hak1/kak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苦格切《集韻》《韻會》《正韻》乞格切,坑入聲。《說文》寄也。從宀各聲。
又《廣韻》賔客。《周禮·秋官》大行人掌大賔之禮,及大客之儀。《注》大賔為五等諸侯,大客卽其孤卿。
又《司儀》諸公相為賔,諸公之臣相為國客。
又主客。《禮·郊特牲》天子無客禮,莫敢為主焉。
又《左傳·僖二十四年》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為客。
又凡自外至者皆曰客。《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又外亦曰客。《易·繫辭》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又姓。《正字通》漢客孫,廣德人。
又葉苦各切,音恪。《詩·小雅》所謂伊人,於焉嘉客。葉上夕藿。夕音削。
又《楚辭·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凌陽侯之氾濫兮,忽翺翔之焉薄。
音韻解釋
中古漢語客字khrak中的r變i,a變e成kie(河南話),kie演變時直接脫掉了i,變成了ke字,而北京土話讀qie是提前鄂化,鄂化之前可能有個i介音,kie就可能變成了qie,南方在南宋時二等字可能已經消失了,沒有了r,只有白讀還有,就變成ha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