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宛南書院在清朝年間,規模與馳名的嵩山書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不分伯仲,可容門生300餘人,規模之大,為河南書院之最。
1903年光緒帝“詔改書院為學堂”,取名“宛南中學堂”。
2008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為第5批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宛南書院前身是一座建於晉代的寺院(彌陀寺),清乾隆十六年,南陽知府莊有信改寺為宛南書院,
1903年光緒帝“詔改書院為學堂”,取名“宛南中學堂”。歷經府立宛南第一中學堂(1912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1915年)、河南省立第五中學(1920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1933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1954年)、河南省立南陽第一高級中學校(1959年)、南陽拖拉機配件廠“五七”學校(1968年)、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中學校(1971年至今)幾個發展階段。
1959年被確立為省重點高中;
1978年再次被認定為省重點高中。後南陽一中搬遷,現為南陽實驗中學。
歷史價值
宛南書院100餘年作為南陽的最高學府而存在,這裡被稱為南陽的“文脈”和“文曲星座”,其不僅具有文物建築本身的歷史、文化等價值,也承載並見證了河南優秀的文化教育傳統,促進了不同時代的精神文化建設。
遭施工企業強拆
2013年7月13日,南陽市民投訴,稱省級保護文物——清代宛南書院東講堂遭到施工企業強拆。事件經新聞媒體報導,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網友、市民、校友等紛紛發表對此事的看法,譴責這一破壞文物事件;南陽市市長程志明專門作出批示,要求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河南省文物局派出專家趕赴南陽調查處理此事。當地公安機關也已介入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