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教育

定位教育即先對學生的未來進行職業定位,後按照職業崗位的要求開展針對性的教育。

定位教育(orientation education)

定位教育概況

全國高等教育最新教育模式——“定位教育”模式課題研究介紹

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的問題。我國目前大學生就業狀況十分難堪,一方面,企業有大量的崗位招不到符合要求的職員,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其實結症就在高校教育與企業的要求不相適應,沒有企業願意白養不能給企業創造效益的員工,也不會甘心先投資對新員工進行兩年的培養後再使用。教育的宗旨是為社會服務,是公益事業,應該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應該將學生的工作經驗解決在學生的學習期間。但是,單憑學校的能力是很難解決的,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尤其是企業的配合,甚至直接參與培養教育過程。而且僅靠現有的社會崗位也是很難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需要企業、學校、學生、科研機構、教育服務機構等,共同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為了探索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企業用工難,促進教育改革,為了使學生能夠學到自己喜歡並符合自己個性特點、適應自己人生髮展需要的專業能力,中國教育維權網、全國“定位教育”研究課題組、北京學苑教育管理顧問中心等,在積極主動幫助學生和家長規避求學風險,避免上當受騙的同時,從關愛學生一生髮展出發,邀請眾多專家或教育、教育科研機構,以“職業與性格”為研究理論基礎,以“務實教育”為根本,幫助學生科學規劃學業,通過幾年的共同研究,啟動了“定位教育”試點工作。

什麼叫是定位教育

一個人能幹什麼,能幹好什麼,與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即這個人的性格特徵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性格決定著事業的成敗。

人們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不是隨隨便便可以成為“狀元”的,這一行不適合你,你怎么乾也成不了“狀元”。科學的職業定位,科學的發展方向,科學的生涯規劃,才是成為“狀元”的基礎。

學生的職業興趣與學習興趣是一致的,知識是實現人生職業規劃的基礎,學習是獲得知識等手段,教育的目的是傳授知識,培養人才,但如果千辛萬苦教給學生的知識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學生學不進去,那是徒勞無功的,不僅浪費了學生的寶貴學習時間,而且也浪費了教育資源。因此,要想讓學生學好,首先要選擇學生愛學的知識教授給他們,學生愛學什麼,需要學什麼,是教育者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知識為職業服務,教給學生什麼知識,取決於學生未來的職業定位。職業定位是一個科學的、嚴謹的問題,它將通過對學生的性格特徵、興趣愛好、特長優勢、環境與自身條件、身體狀況、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影響以及未來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才的需求等進行綜合分析與測試才能得到比較科學的定位,有了科學的定位,才能制定科學的培養方案。

定位教育的顯著特點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招生與招工相結合,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以選拔企業後備人才,委託高校培養的名義招生;

二是優勢資源相結合,發揮高校、職業教育機構、行業組織或用人單位、教育科研機構、教育服務機構等在培養教育方面的不同優勢,組成人才培養聯合艦隊,對不同對學生實施不同的培養。目前只能在國家普通高招以外實施,由成人或網路學院等教育機構完成學歷教育,由民辦非學歷院校、職業能力培訓機構等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完成職業能力教育、社會能力教育和學歷教育的考試輔導,用人單位負責安排就業,並在學生入學時直接與學生簽訂就業協定;

三是培養目標明確,學生成才率高。讓學習基礎本來就比較差的高考落榜生去攻讀本科幾十門功課,不僅十分吃力,而且不一定取得好的結果。

高考成績不理想,不等於智商低。高考落榜不可怕,只要不落社會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定位教育,組合優勢教育資源,由不同職能和特色的教育機構合作完成“學歷教育 職業能力教育 社會能力教育”的組合教育。它根據學生個體特點,揚長避短,讓學生擺脫沉重的學習包袱, 讓落榜生揚長避短,迴避沒有必要的學習負擔,利用幾年時間,集中精力,突破一點,學精學透,成就專項頂尖人才。

定位教育屬於每一個人,它包括終身學習、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從早期教育到成人教育、職業教育、教師培訓、高等教育等。定位教育代表了教育的新遠景——幫助所有年齡段的人更好地理解,威脅人類未來的因素如貧困、浪費性消費、農村衰退、人口增長、健康、衝突和人權暴力等,都是複雜且互相交織的問題。教育新遠景強調,通過整體的、跨學科的途徑解決人類所面臨著的嚴重的生存挑戰,這就要求重新定位教育,使所有人都以一種整合性的思維方式和行動能力,創造性地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定位教育試點計畫

“定位教育”模式今年的試點項目為中國汽車人才培養工程,該項目是與中國汽車文化委員會合作開發的,今後將每年推出一到兩個項目。如全國網際網路最佳化工程、農村一村一品建設工程、醫藥銷售安全系統工程、物資流通最佳化工程、農副產品深加工工程、中國學生奶直銷工程、中國都市旅遊工程、國民素質教育工程、教育服務系統工程等近三十個項目,每個項目都將可以滿足3—10萬大學生的創業和就業。

定位教育十大優勢

1、有利於解決教育為社會服務的宗旨問題,促進教育改革;

2、有利於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價值;

3、有利於解決高考落榜生的教育問題,有利於社會穩定;

4、有利於解決學生家長的需求和焦慮問題,讓家長無後顧之憂;

5、有利於解決學生學習與學生人生髮展需要相適應問題,讓學生甩掉包袱,輕鬆學習,快速成才;

6、有利於解決民辦高校招生難問題,支持優秀民辦高校發展;

7、有利於解決行業職業教育推廣難問題,參與教育,同步培養;

8、有利於充分發揮成人、網路和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的作用;

9、有利於解決學校各專業人數與企業崗位數不相適應問題,減少教育資源浪費;

10、有利於吸引社會資金投資教育,合作創造新的經濟實體,提供新崗位,解決人多崗位少問題。

學生的就業

根據誰培養誰安排的原則,學生經過“定位教育”模式的教育,獲得對口行業組織的職業資格證書,由行業組織在本行業內統一安置就業。

汽車人才的培養也是這樣,通過中國汽車人才培養工程委員會職業培訓管理辦公室的考核,獲得由中國汽車人才培養工程委員會、國家勞動部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頒發的全國通用的專業等級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獲得由美國認證協會頒發的註冊國際職業資格證書後,由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汽車文化委員會、中國汽車人才工程委員會統一協調汽車企業安排就業。

定位教育的特徵

跨學科和整體性:將可持續發展的學習滲透在整體課程中,而不是單獨開設一門科目;

價值導向性:人們共有的價值觀和原則是支持定位教育發展的關鍵,因而就需要澄清、論證和套用蘊涵於其中的這些價值觀;

批判性思考和問題解決:由此在定位教育過程中產生面對困境和挑戰的自信心;

方法的多樣性:教師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參與決策:學習者參與到如何學習的決策中;

適用性:所提供的學習內容一定要滲透到日常個人和職業生活中;

地方性:應當注意到地方性問題的全球性,同時要把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理念用不同的地方語言進行創造性的表述與宣傳。

定位教育在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的教育機構,比如大學和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廣泛開展與中國小、職業技術教育、科技館/科普教育中心、中小型公司、非政府組織、各級政府的合作,為地區、國家和國際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定位教育的教學特點

“定位教育”根據高考落榜生的群體特點和個性特徵,將職業能力教育作為教學的重點,社會適應能力教育次之,學歷教育一般以學生自學為主,學校只進行考試和學位輔導。

職業能力教育不同於一般意義的技能教育,主要目標是培養職業人、管理者,不是技術工人。一些技能證書教育,和現行的一些學歷教育一樣,也是有其名無其實,難以讓用人單位認可。開展務實型的職業能力教育,包括技能教育,實實在在培養實用型人才。通過實施“定位教育”,使學生真正實現“無憂就業”,而不是含義模糊的“保證就業”。

目前大學生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普遍較差,主要是學校教育過於封閉,學生本身也普遍懶惰,初入社會的大學生普遍感到進入了一個陌生的世界。“定位教育”模式將社會能力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列入教學計畫,利用媒體專題節目、欄目、企業家、社會學家、社會實踐活動等一切社會資源,使學生與社會始終不脫離,提高學生進入社會後的生存與發展的自主能力。

學生通過“定位教育”模式的教育,真正獲得人生生存與發展的職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學校承諾的“保證就業”,改變為學生憑自己的能力真正實現“無憂就業”。

定位教育的課時比例

1、學歷教育:以自學為主,除利用業餘時間自學外,安排占正常教學時間20%的自學時間。其中,各類考試考前輔導占5%。

2、職業能力教育:占50%的教學時間。其中,理論教學占35%,實習實訓占15%。

3、社會能力教育:占30%的教學時間。其中自然科學教育占3%、社會科學教育占15%、職業與社會道德教育占3%、政策法規教育占2%、社會實踐7%。

關鍵字

定位教育,Orientation education,Orientation Educatio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