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級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輔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吏;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記事,其地位相當於副丞相,主要職責是管理圖籍、奏章,監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設御史中丞,掌管圖書秘籍,同時監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書;監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負責監督郡守的御史。
4·刑部,兵部,戶部,工部,禮部尚書。《後漢書》光武帝本紀註解:《漢官儀》曰:“尚書四員,武帝置,成帝加一為五。有常侍曹尚書,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書,主刺史、二千石事。戶曹尚書,主人庶上書事。主客尚書,主外國四夷事。成帝加三公尚書,主斷獄事。”成帝置尚書五人,秩六百石,分掌三公曹、常侍曹、二千石曹、戶曹、主客曹,職權始重。東漢政悉歸尚書台,各曹尚書地位更見重要,其主客尚書令至成為總攬事權的貴官。時尚書分掌各曹,官名只稱尚書,不冠以某曹名義。漢靈帝任梁鵠為選部尚書,始用曹名。魏有五曹,晉增為六曹。後尚書台改名尚書省,曹改稱部,列曹(各部)尚書遂為貴官。隋以後尚書為六部長官。隋、唐正三品。明正二品。清末增設外務、郵傳等部,主官亦稱尚書。宣統三年,始改尚書為大臣。
5·三公之下設九卿,作為中央行政機關分掌具體行政事務,如祭祀、禮儀、軍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
6.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
7.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
8.衛尉,掌管宮門警衛;
9.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
10.廷尉,掌管司法審判;
11.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
12.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
13.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
14.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
官爵名稱
尹 史 卿 宰 尉 令 丞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馬 司空 司寇 職方
太師 太傅 大保 少師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六卿
封人 工正 相國 庶長 令尹 柱國 公主 駙馬 三公
丞相 宰相 御史 太尉 九卿 太僕 廷尉 宗正 少府
將軍 洗馬 大夫 博士 郎中 侍郎 中郎 議郎 令史
尚書 六曹 合閣 僕射 侍中 內史 刺史 州牧 別駕
主薄 郡守 太守 長史 從事 督郵 縣令 縣尉 三老
亭長 列侯 主事 三省 行台 都督 錄事 護軍 可汗
六部 三館 學士 總管 元帥 留守 判官 巡檢 提刑
提轄 通判 孔目 押司 大人 內閣 廠衛 太監 都司
知府 親王 總督 巡撫 監司 州判 知縣 提督 總兵
參將 散官 流內 流外 貝勒
大良造 左丞相 右丞相 大司徒 大司空 御史台
大司馬 郎中令 大司農 大將軍 執金吾 中郎將
尚書省 尚書令 結事中 京兆尹 左馮翊 右扶風
關內侯 中書省 中書令 門下省 秘書省 樞密使
員外郎 著作郎 國子監 節度使 招討使 都點檢
觀察使 按察使 衍聖公 大學士 宣政院 集賢院
軍機處 翰林院 欽天監 內務府 布政使 未入流
稅務司 資政院 咨議局 國務院 樞密院
三閭大夫 御史大夫 司隸校尉 將作大匠 諫議大夫
光祿大夫 繡衣直指 監察御史 同平章事 參知政事
翰林學士 中書舍人 都指揮使 欽差大臣 牛錄額真
參贊大臣 總稅務司 海軍衙門
典農中郎將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部分古代官職與現代官職的對比
太守 戰國稱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的行政最高長官。秦分三十六郡,比縣大。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市長。
刺史 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軍政大權。相當於省(市)長兼省(市)軍(分)區司令員。
京兆尹 西漢京畿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北京市市長。
太尉 秦至宋均有設定,為全國軍政首腦。相當於國防部部長。
廷尉 執掌法律、主審要案的大臣。相對最高法院院長。
吏部尚書 掌管全國文武官吏考核賞罰。相當於組織部部長。
光祿大夫 皇帝身邊顧問之臣。相當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中書令 掌管皇帝命令發布。相當於“兩辦”秘書長。
尚書令 參議大政,綜觀政務,百官之長。相當於總理。
車騎大將軍 地位尊崇,相當於元帥軍銜。
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的監察機構。相當於監察部長。
知府 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省轄市市長。
知州 同“知府”。
知縣 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縣長。
通判 府之副職。相當於副市長。
縣丞 協助縣令治理一縣之事。相當於副縣長。
主薄 掌錢糧、戶籍。相當於糧食局長或戶籍局長。
教授 府掌訓導考核學生。相當於省教育廳廳長。
游擊 位參將之下,掌率兵防禦。負責防禦工作的師級軍官。
侍郎 宿衛侍從皇帝的官員。中央警衛局官員(一說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