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樣朋友圈

官樣朋友圈

官樣朋友圈,是指和許多百姓喜歡在微信朋友圈裡分享各類信息相比,官員、基層公務員的朋友圈顯得很“單一”,除了工作,他們的朋友圈裡大多是轉載類文字、圖片,甚少表露個人觀點、情感。而且越是高職級,發的東西越少。按照中央要求,善於運用網路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幹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但從現實來看,很多領導幹部仍視網路為洪水猛獸,時刻擔心禍從口出,對朋友圈敬而遠之。面對新媒體時代的多元聲音、多樣訴求,具有良好的新媒體素養,也是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的體現。讓更多領導幹部敢於觸網、敢於發聲,需要有健康的政治生態和官場文化。

簡介

官樣朋友圈官樣朋友圈
仔細研究不同群體的微信朋友圈,不難發現一個現象:領導幹部在朋友圈一般都比較沉默,而且級別越高越不愛在朋友圈說話,他們幾乎從不參與熱點話題的討論,即使偶爾更新也以轉發“心靈雞湯”、分享風景照為主。這個現象在公務員群體中非常普遍,完全可以用“官樣朋友圈”為之命名。

《人民日報》一篇報導在談及這個現象時指出,一些領導幹部不願面對網路、無視輿論生態變化,在社交媒體平台不察民情、不問民意,反映了他們觸網時的“鴕鳥心態”。將患有“網路恐懼症”的領導幹部喻為鴕鳥,確實形象——或許在這些人的意識中,網路世界複雜而兇險,保持沉默才是最佳策略。

特點

官員的朋友圈大致分四種:

雞湯派

大量轉發或者撰寫一些雞湯文字。

任務派

一般單位有公號,需要轉發一些文章,特別是主要領導要求並且帶頭轉發,下面的官員往往跟著轉發。

表態派

喜歡巧妙地表達自己在一項工作中吃苦了,做出成績了。

沉默派

每天像一條魚游來游去,偶爾冒泡點個讚。

原因

官樣朋友圈官樣朋友圈
1、一個很重要原因是,當今的官場文化並不鼓勵官員有“個性”,反倒主張面目越模糊越好。

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是說官員不解風情,或不接地氣。他們中的很多人接觸微信很早,而且對微信朋友圈有著自己的獨特理解。之所以在朋友圈中低調,是因為他們把朋友圈當成了現實世界的投影。

一些公務員說過,在體制內生存不怕你跟其他人言行相同,就怕你跟別人不同。當別的領導幹部都在網路時代謹言慎行,如果有誰表現得特別活躍,就很容易被貼上“愛出風頭”“不夠穩重”的標籤。

現實官場忌諱多說,所謂“言多必失”。無論是當面說,還是背後說,一個輕易表達自己觀點的人,往往被當作不成熟。人們一直講現實官場缺少有個性的人,這是其中的一個文化動因。在官員們看來,朋友圈是虛擬的,但裡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是真實的,領導和同事都在看著。

現實中,每有重大事件發生,我們的領導幹部的朋友圈幾乎看不到波瀾,而很多外國政客卻把社交網路當作塑造個人形象的平台,第一時間在社交平台發表觀點。倒不是說後一種模式一定更好,但官場“千人一面”、領導幹部不敢張揚個性,終究不是一種健康的政治生態。

2、導致“官樣朋友圈”的另一個原因是,很多領導幹部將網路當作可能影響個人仕途的危險因素,而非加分因素。

在一些領導幹部的觀念中,體制內生存的一個重要法則就是“管住嘴”。在朋友圈“亂說話”,很可能會被過度解讀或被人“打小報告”——此前就有媒體報導過官員因發朋友圈被處分的案例。

事實上,官員群體中有不少富有真知灼見的人,但在一種不健康的政治生態中,他們退休前通常都會韜光養晦,不願意通過網路推動社會進步。而當“官樣朋友圈”成為官場主流,很多剛進入體制的年輕人也開始顯現出“鴕鳥心態”,或是表現得像個“雞湯愛好者”,或成為網上網下“兩面人”。

觀點

面對新媒體時代的多元聲音、多樣訴求,具有良好的新媒體素養,也是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的體現。民眾期望看到善用網路、善於與網友打成一片的新型官員,而非思想觀念停留在幾十年前的“鴕鳥幹部”。讓更多領導幹部敢於觸網、敢於發聲,需要有健康的政治生態和官場文化,也需要更多高級別官員作出表率。

官員在朋友圈低調並不奇怪,因為微信朋友圈有著一種虛擬的真實——你以為它是虛擬的,其實它是真實的,特別是其中的人與人之間關係。某種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官場,就有什麼樣的朋友圈。所以,關鍵還在於淨化官場,努力推動官場風清氣正,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乾淨更純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