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役 | |||||
拼音: | |||||
解釋: | 1.猶職銜。 2.指小官吏和差役。 |
相關詞條
-
役
基本字義 役,yì 服兵務,從軍:從役。現役。 戰事:戰役。 服勞力之事:勞役。徭役。 使喚:役使。奴役。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僕役。雜役。 筆畫數...
詳細字義 英文例句 古籍解釋 -
大坂之役
大坂之役(1614年(慶長19年)-1615年(慶長20年、元和元年))是江戶時代早期江戶幕府消滅豐臣家的戰爭,戰爭主要範圍是大坂城附近(今大阪府大阪市...
開端 導火線 大坂冬之陣 大坂夏之陣 戰後 -
萬曆朝鮮之役
明朝援朝抗日之戰是明朝萬曆時中朝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起於1592年(朝鮮宣祖二十五年,明萬曆二十年,日本文祿元年)至1598年結束。1592年是朝鮮...
-
職役
職役是對唐及以後官府無償差派民夫充任衙門胥吏和基層行政人員的統稱。唐大中九年 (855年)詔令州縣作差科簿,凡州縣衙門胥吏及供使喚的仆傭,悉按民戶等級輪...
概述 劃分 確立制度 差役法的弊病 更名 -
內官
內官nèiɡuān1.指國君左右的親近臣僚。2.宮中的女官屬。3.宦官太監。4.內朝官對"外朝官"而言。5.指在朝廷任職的官員對地方官而言。
簡介 包含職位 部門結構 分屬說明 女內官級 -
更役
更役,稱徭役為“更”或“更徭”、“更役”,為“更”,因而服徭役者,就叫做“更卒”。但是,秦漢的徭役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徭役包括兵役在內,狹義的徭役則...
特徵 相關歷史 分類 -
募役法
《募役法》,熙寧四年王安石變法時頒布實施。募役法(免役法)規定原本百姓按戶等輪流到州縣當差役的方法,改為由州、縣官府出錢僱人應役。募役費用由當地主戶按戶...
內容及背景 史書記載 與其他區別 評價 -
征役
征役(徵役) (1).賦稅與徭役。 (2).指徭役。 (3).行役。
詞語讀音 引證詳解 -
文祿之役
1592年,太合秀吉為了平息國內土地不足分封的問題,決定出兵攻打明朝。因此秀吉向朝鮮國提出“假道入明”的請求,卻遭到朝鮮國王拒絕,使秀吉決定先併吞朝鮮,...
概述 第一回合衝突 第二回合衝突 影響 萬曆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