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等,無路燈。全村有15戶通自來水,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1.1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62萬元,占總收入的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2畝,其中:田37畝,地25畝,人均耕地1畝,主要種植水稻、大蒜、辣椒、蠶豆等作物;擁有林地4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42畝,主要種植桉樹、蠶桑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畝,草地180畝;荒山荒地336畝。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內、省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2.76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大蒜、辣椒、山藥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山藥等產業。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4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5戶,共鄉村人口64人,其中男性33人,女性31人。其中農業人口62人,勞動力35人。該村以彝 族,漢族為主,是彝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37人。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人,參合率85.23%;享受低保1戶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白石地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太平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9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人,其中小學生4人,中學生2人。該村尚未建立文化活動、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鄉村道路等級低、未硬化,倒塌嚴重養護難,晴通雨阻,交通極其困難。2、村衛生室、科技文化室破舊、擁擠;無科技文化室與集體用房,民眾文化生活貧乏,集體用房、科技文化活動室待建。
3、農村公共設施差,無公廁、垃圾坑、排水設施,村內環境衛生差,村內道路需硬化,村容村貌急需整治。
該村今後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1、今後該村以發展傳統產業烤菸為主,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不斷發展壯大山藥、大蒜等種植業,不斷推開大蒜、蠶桑產業,使之成為支柱產業;
2、進一步穩步推進以黑山羊、生豬為主的養殖業;
3、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莊道路狀況,積極爭取人畜飲水工程,解決民眾飲水難問題,向上級爭取電改項目,解決民眾用電問題,逐步推開新農村建設,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不斷向小康水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