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紈扇,頁,絹本,設色,縱:24.8cm,橫:22cm。
本幅無款。鈐鑑藏印“黔寧王子子孫孫永保之”。
圖繪牡丹花後魏紫,花冠碩大,重瓣層疊,嬌艷華貴,左右以綠葉相襯。花瓣層次豐富,刻畫入微,先用中鋒細筆勾花瓣,然後用胭脂紅層層渲染,以淺黃色點花蕊,以花青汁綠染花葉。此圖頁精工富麗,美不勝收,構圖豐滿,設色艷而不俗。
時代背景
宋代是中國花鳥畫的成熟和鼎盛時期,在應物象形、意境營造、筆墨技巧等方面都臻於完美。北宋前期的花鳥畫主要繼承五代傳統,畫法多宗徐熙、黃筌二體,而黃體“鉤勒填彩,旨趣濃艷”的富貴風格更為世所尚。
北宋後期,由於宋徽宗趙佶對繪畫的特殊愛好,在其大力倡導下,花鳥畫以院體為主流進一步向工筆寫實發展,筆法工整細膩,使工筆花鳥畫達到顛峰水平。此風綿延至南宋宮廷,花鳥畫創作長盛不衰,並呈現多樣化的局面,如工寫結合、墨彩兼施、花鳥與樹石山水相配合等,形成了新穎多彩的面貌,不僅有冊頁小幅,還有長幅巨製,以北宋徽宗到南宋寧宗、理宗這一時期的作品為最多,風格多以嚴謹、精巧、工細見長。畫面小中見大,意趣無窮,為宋代特別是南宋花鳥畫中極富特色的部分,反映了南宋院畫的新發展。
花卉是宋代花鳥畫最常見的主題。牡丹雍容華貴,採用無襯景的表現方式,畫法豐富多樣。構圖方面多取“折枝花”形式,即擷取自然花卉中最具特徵的局部入畫,較之整體描繪更為細膩動人。唐代詩人吳融在題《折枝》詩中贊云:“不是從來無本根,畫工取勢教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