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出處
明代以前有史料記載的實物相當罕見,因此,華亭宋代石碑的發現就更彌足珍貴了。
1993年,華亭礦務局職工王學禮赴關山蓮花台踏勘秦漢上下峙途中,在西華鄉西塬村劉家溝萬興林家的蓋房工地上,發現了一塊宋代石碑,他把這件事告訴了當時華亭縣政協辦公室主任米國珍,米國珍同志驅車三十餘里,收回了這個頗具史料價值的珍貴文物。按說這應當是我區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卻至今未引起足夠重視,因此研究這塊宋碑就顯得更加及時和必要了。
這塊宋碑的全稱是《宋故清河張君墓志銘並序》,記載的是隴州防禦推官,前知秦州隴城縣事,熙河蘭岷路經略安撫司,句當公事,郭載撰文,左奉議郎管句,熙河蘭岷路經略安撫都總管司,機宜文書,安師文書寫,右朝散議郎新差,知階州軍州及管內勸農事,上騎都尉備知郭造題蓋,清河人張龔的生平事跡。張龔生於宋仁宋慶曆五年,即公元1046年,卒於宋哲宗元祜七年,即公元1093年,享年47歲。他是衛尉寺丞張積的二子,張積教他讀書,但沒有悟性。卻極具治家理財才能。張積捐館以後,把家務大事盡付於他,籌劃沒有不周全的,奴僕隨從,也非常須從,張積對他也就更加信任了。20歲時娶南豳(今陝西彬縣)方外郎馮經的女兒為妻,納慶陽望族尹氏為妾,家道更加興盛。當時家事多,公務急,用度緊,親友廣。他都能很好地調劑。張積去世後,張龔也得了病,弟侄經營家務,他還竭力操持。元祜七年二月十二日去世,五月甲申日葬於亭川(今華亭)祖墳之下。他有五個子女,兩兒三女,兒子張彥遘,張彥述,三個女兒尚小。張龔之兄,文行很有名。郭載撰墓志銘以記其功過得失。
這塊宋比碑僅420字,卻涉及張積、張龔,郭載、郭造、馮經、安師文、馮氏、尹氏,彥遘、彥述等13人,慶曆、元祜等兩個時代,隴州、階州、隴城、熙河、亭川、南豳,慶陽等10餘個地名,防禦推官、知州、縣事,經略安撫司,句當公事,左奉議郎,管句,都總管司,機宜文書,右朝散郎新差,管內勸農事,上騎都尉備知等十二個職務,還給我們記敘了一個精明強幹、長於經營管理的宋代家長的故事,他所處的時代,正是北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范仲淹寫岳陽樓記之時,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我區華亭縣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這塊宋碑所載史實《平涼府志》、《華亭縣誌》均無記載。可以填補我區宋史研究的缺憾,且距今已屆千年(907年),其史料價值實在不可小看,希望能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和重視。
宋故清河張君墓志銘並序
隴州防禦推官,前知秦州隴城縣事,熙河蘭岷路經略安撫司,句當公事郭載撰。左奉議郎,管句熙河蘭岷路經略安撫都總管司,機宜文書,安師文書。右朝散議郎新差,知階州軍州及管內勸農事,上騎都尉備知郭造題蓋。
張君龔於載為內弟,衛尉寺丞君極之次子,自其幼時精悍敏強,寺丞君教之誦讀,則不甚省,特於乾務,明決辯治,蓋其天生未冠,寺丞君捐館,從父承務君程,付以家事,之毫計縷畫,靡物不悉,老奴宿史,屏氣聽命,無囗囗奸蠹,由是丞務君倚信益堅,一無所問,中外得以入,君承志彌壹,早夜勤勵,居二十年,婚嫁之常,憂患之變,調役之急,用度百出,力能周之。而生產愈治,弟侄鹹得專意,問學效於科舉,當是時,鄉黨鄰里皆多,丞務君之義,又喜龔君之才,智克立也,承務君既歿。君亦疾病,弟侄繩繩事,然君猶且以家為憂,可謂竭力。子職無忝,其初者,以元祜七年二月十二日卒,年四十有七,五月甲申,葬於亭川,先塋之左。取馮氏,南豳職方外郎經之女,繼妃尹氏,慶陽右族,男二人,彥遘彥述,女三人皆幼,君家清中臣,兄弟之龔,文行尤著。載當志其墓,世次備矣,茲不復之,銘曰:
噫!唯君,乾有餘,構斯立,斯布,檣之年,必其具,何以安。次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