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地區博物館

安順地區博物館

安順地區博物館建立於1984年3月。該館現徵集了少數民族服飾30餘套,碑刻拓片、陶器、青銅器、書畫116件。

基本信息

館舍簡介

該館經過數年的工作,在文物普查方面,已經掌握了全區文物分布情況,對保護文物起到了積極作用,並在有關部門的協助下,已先後聯合舉辦了安順地區碑刻拓片展覽、王宅明書畫展、貴州革命文化史展覽。但由於經費等原因,該館沒有推出具有相當規模的基本陳列。

歷史回顧

安順蠟染文化

蠟染古稱蠟擷。是貴州各少數民族共有民間傳統印染工藝。

安順蠟染安順蠟染

“用蠟繪花於布而染之,欲去蠟,則花紋如繪”(《貴州通志》)。蠟染源於春秋戰國時代,流行於漢唐,興盛於宋元。1987年在安順市平壩縣桃花村苗族劉姓的一座洞葬群棺中,不但發掘了漢唐時代的陶釜和酒具,而且首次發掘了宋代彩色蠟染褶裙,燦然如新,圖案為“鷺絲鳥紋”,款式與現代苗族褶裙相差無幾。

安順素有“蠟染之鄉”的美譽,今北京故宮博物院就陳列有清代皇家宮廷珍藏的一幅安順市郊苗族蠟染背扇扇面。

黃果樹地區民間蠟染源遠流長,以石頭寨為例,這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家設有染缸。布依族姑娘從十二三歲起,便開始學習蠟染技術,婦女人人能畫蠟,故名“蠟染之鄉”。

蠟染實際上分為蠟畫和蠟染兩種形式。蠟畫是用銅刀(蠟畫工具)醮上高溫加溶的蜂蠟,在白布上信手畫出,花鳥魚蟲,江河湖泊,唯妙唯哨,栩栩如生,然後繪畫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填以各種顏色即成。蠟染是將畫好的作品通過防染,煮沸、去蠟、漂洗、花現。加之,神秘莫測的冰紋,使蠟染更具抽象畫派的韻味。蠟染在安順苗族布依族婦女中,頗為盛行。苗族圖案帶有史書性質,似鎧甲,象文字,或寫意、或抽象,任隨馳騁;布依族大多是圖騰圖案,有太陽紋,有雲雷紋、有回紋、有銅鼓紋,連續對稱,古樸典雅。蠟染布料常用作衣裙、圍腰、床單、背扇、帳檐、挎包、帽子、時裝。目前各種蠟染工藝品已是中外遊客追求的時尚。

館藏珍品

該館現徵集了少數民族服飾30餘件套,碑刻拓片、陶器、青銅器、書畫116件。其中,文物價值較高的有漢代銅斧與銅壺,明永樂八年(1410)普定衛指揮使夫人俞氏墓志銘,清末袁錫臣手書楹聯等。

出版著作

該館已編印《安順文物》、《王若飛故居》文物叢書組織撰寫《文物志稿》、《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卷》的有關條目;還為《貴州文化旅遊指南》、《貴州文化》、《貴州文物》等書刊提供稿件數十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