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歷程
1923年12月13日,塔比埃斯出生於巴塞隆納C/Canuda街39號,母親瑪利亞·希依格出身於出版商世家,父親何塞·塔比埃斯是一位律師。年僅12歲,上中學的塔比埃斯就開始表現出對繪畫和素描的喜愛,此時的他從父親的書籍中獲得了對藝術的初步了解。18歲那年,他遭遇了險些令他喪命的車禍,此後精 神和情緒一直處於低迷狀態,並因患肺病去往鄉下療養。在療養的兩年中,他試著模仿梵·高、畢卡索等藝術大師的作畫風格進行繪畫。次年,他在父親的要求下選擇就讀法律專業,不過從未放棄繪畫。24歲時,他最終放棄了研讀法律,而選擇了藝術這條道路。這個時期,他已與存在主義有所接觸。他曾創作過一幅名為《擴大》的作品,畫中頭部是反方向朝下的,而手是向上的,好像是在向上天求救。手印是脫離主畫面的,非常單薄,好像是沒有任何支撐物,給人一種極為無助的同受感,失意的感覺通過畫面非常清晰地表達出來。
年輕的塔比埃斯是極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激進青年,在反法西斯與反種族隔離運動中,建立起獨特神秘的繪畫語言。26歲時他與其他藝術家一起創辦了《立方七》(Dau al Set)雜誌並在“十月藝廊”舉辦了自己第一次個展,同時期的他也開始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對後來的他的藝術作品中出現豐富的東方元素有很大的啟迪作用。1953年,31歲的他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創作者,並正式加入非定型主義畫派。經過一段很長的演變時期,他堅定地踏上給美術界帶來巨大影響的非定型主義藝術創作之旅。
2012年2月,塔比埃斯在家鄉巴塞隆納去世,享年88歲。
藝術成就
塔比埃斯與非定型主義材料繪畫
非定型主義(Art Informel)藝術表現形式對於中國藝術愛好者來說,也許還是一個陌生而又晦澀的詞語,大多數觀賞者還無法真正理解其表現意義和存在價值。早在20世紀50年代,西方就已經掀起非定型主義材料繪畫的風潮。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表達方式給觀者一種新的帶有曖昧和挑釁意味的刺激,使人們的感受更加立體。它逃離了架上繪畫的捆綁與束縛,讓藝術家運用各種材料表達自我情緒,通過知覺與感性刻畫更深層的精神領域,更加積極的探索與深入,更加自由的與觀者互動。
而提到非定型主義材料繪畫,就避不開他的創立者——安東尼·塔比埃斯。
四大時期成就塔比埃斯
對於非定型主義材料繪畫派,至今沒有一個固定的解釋,但非定型主義材料繪畫的主角毫無疑問是各種材料。畫家通過撕裂、刮、印刷等方式抓住作品的質感,真切地表現繪畫的生命力。非定型主義材料繪畫給予材料一種非常重要的地位,使材料能夠自主表達自身的意義。而繪畫中使用生活中的物體的好處在於可以把藝術家的內心也一同表現出來,以藝術家自我對話的表達方式,來表現自我想表達的情境。這正如藝評家彭羅斯(Penrose)所說“不預期的熟悉物,熟識的物品,好像給觀賞者不期而遇的感受”。作品本身即可讓欣賞者去解讀,使觀者能有真正碰觸的微妙感覺,讓作品與觀者可以直接對話,最終將作品的本質毫無保留地表露出來。塔比埃斯則將其發揮到了一個更高更新的境界。
藝評家愛德華·西洛特(Joan-Eduardo Cirlot)認為塔比埃斯的非定型主義可以分成四個時期,這也是至今在對塔比埃斯的研究中最被肯定的一種劃分方式。第一時期(1953年-1957年)是塔比埃斯非定型主義材料繪畫的“轉型期”。在此期間他並沒有太重視材料表現,一直在改變自己的創作路線。在這一時期,塔比埃斯結識了一位對他作品極度喜愛的藝評家——米歇爾·塔比·達比耶,並與愛人特瑞莎成婚。
第二時期(1958年-1959年)是塔比埃斯非定型主義創作時期。在這一時期他的繪畫風格表現更為豐富,以畫布或硬紙板為主,適當使用肌理,開始增加更多色彩,在前期所用的中間色上增加了土黃色,紅色,枚紅色,綠色等等。材料上增強了厚度的對比,結構上用單純結構和複雜元素相對比,突出的重心成為畫面的中心,並且在繪畫中出現了明顯的對稱布局。這一時期的作品《灰色門》便是典型的例子,從畫中可以看到一個非常大且凹下去的大門被安在一面破舊的牆裡,凹進去的四方造型令觀賞者感受到畫面的壓迫感,這樣材料便對觀者起了作用。此件作品的顏色是古老的灰色色調,塔比埃斯加了少許綠色,使這個門看起來更加古舊。
在這一時期,塔比埃斯在威尼斯雙年展上榮獲了國際文教基金會“個人成就”獎以及洛杉磯“大衛·布萊特”基金會獎,並順利進入美國藝術圈,結識了德·庫寧、霍夫曼等人,他的作品開始在世界各地展出。
第三時期(1960年-1963年)的作品開始出現了著名的M符號(死亡Muerte)、字母X(不好、負面、相反)、字母A(安東尼)、字母T(特瑞莎Teresa,塔比埃斯的太太,也代表他本人Tapies)等等,使得畫面更具有深奧的哲學意義,想像空間更為寬廣。對塔比埃斯而言,藝術有著宗教性,哲學性,可以給人們的生活甚至生命賦予更高的意義,讓個體生命及個人對社會、對自然的關係充滿了愛。在材料上,塔比埃斯開始採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品進行創作,如紙盒、破舊的鞋襪等都為此時期的主角。這一時期的畫作還採用了一些新手法,如拼貼、上膠等等。
第四時期(1964年-1969年)是一個探求創新的轉變期。塔比埃斯所用的材料已經不再拘泥於過去的單純材料,而是將材料更柔和地結合在一起混合使用,色彩極度豐富,再次回歸對稱效果,對生活中的材料的使用更為靈活自如。此階段藝術家還加入了對性器官的描繪,如從直觀的男女生殖器到具有隱喻意義的床單、床、棉被等等,同時通過擬人的手法使作品更富於生命力。如《腋下造型的材料》畫面以人為主,用腋下的體毛和受傷的身體展現作品要表達的痛苦意義,有真實人體的寫實感。
自從進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塔比埃斯逐漸結束了非定型主義繪畫時期,開始了觀念創作階段。此時的作品已經開始脫離材料繪畫,取而代之的是真實的事物,如《小提琴與鐵門》《柜子》《椅子與衣服》等,作品開始進入到能夠和觀眾真正對話的階段。
東方情緣
上世紀80、90年代,塔比埃斯的作品再次有了新的變化,東方色彩尤為明顯,使作品看起來更加沉穩和富有詩意。塔皮埃斯一直非常喜歡東方文化,曾說接觸東方文化經常能激起他的想像。他認為中國與印度才有真正的智慧,東方人也是使詩與藝術能盡善發揮出來的一種人。他把東方即物哲學借鑑到自己的作品中並加以深入體悟,深入地研究中國藝術文化中材料的作用,學會了運用適當的材料和筆法體現東方藝術作品中才會出現的韻味和美感。
對於中國藝術家來說,塔比埃斯的表現手法和形式是新奇而豐富的,對80年代的一些青年藝術家,產生過不小的影響,而很多中國當代藝術家對塔比埃斯和他的畫作也情有獨鍾。曾有一次筆者看到版畫家楊越的工作室桌子上放著一本關於塔比埃斯的書籍,楊越告訴筆者這是他最為讚賞的藝術家,塔比埃斯的哲學精神和他在藝術上的原創精神是非常值得學習的。藝術家應天齊也曾對塔比埃斯表示過高度的讚賞,他認為塔比埃斯的非定型主義中具有中國色彩,這是因為他用獨有的角度和方式進行著非定型主義繪畫實踐。
在他的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西方繪畫中少有的詩意和韻律感,以及一種輕飄飄的味道和深沉的禪意。例如他的“立凡水”系列作品,就是模擬的中國水墨在畫布上滲透出一種近似仙境的空靈與神秘感。2007年12月,北京3+3藝術空間成功舉辦了中外名家版畫聯展,其中就包括了國際版畫大師安東尼·塔皮埃斯、拉里·赫、克里斯托、弗蘭西斯·培根、卡沃、祖史的作品,推進了版畫藝術品的傳播和學術交流,加強了中國藝術家與世界藝術家的聯繫。
在對塔比埃斯的採訪記錄中,曾有一位未提及名字的中國畫家告訴他:在您的畫中我發現了自己的國家。這就讓人聯想到當代中國藝術界得許多怪現象:有些中國藝術家喜歡以正統自居,爭奪權威,當有了貪念之後,藝術創作的目的也就不再淳樸,缺少對藝術本質和東方藝術的深刻理解。這樣也難以產生能夠改變藝術世界、開闢未來的人物。當代中國缺少的是對文化的保護意識和對文化傳統的真正傳承,在對待西方藝術大師時不應一味地吹捧和抄襲。如果我們最終要在一個西方藝術家那裡才能重新發現自己的國家,這是非常可悲的。
藝術理念
塔比埃斯認為:所有的藝術都不失為一種遊戲,一項陷阱來讓觀眾重新認識和接受。在觀看塔比埃斯的畫作時,觀眾實際也是在觀察畫家如何一氣呵成,以X形記號橫跨整個畫布,如何用線條取代事物原本的真實性,以此來代表一個物體。塔比埃斯用這種特殊的表達形式向觀眾傳達信息,同時回應給觀眾一種精神刺激。他多次用於作品中的X令人感覺到真實與真實本身的矛盾困惑,這個十字交叉口是觀者與被觀者這兩種完全陌生的人的相交處。由此可見,藝術不是個人主義,不是高調的表現姿態,它需要的是尊重內心、樸實再現,由內而外的表現才能使藝術家與觀眾碰觸。而非定型主意材料繪畫所注重的讓材料說話的意義,最終目的也是達到藝術家與觀賞者的精神交流與共鳴。
1990年,為傳播與研究當代藝術,“塔比埃斯基金會”(La Fundacion apies)正式對外開放,基金會成立時有兩項重要目標:一為傳播塔比埃斯的創作理念,展出塔比埃斯的作品。這些作品是由塔比埃斯捐給基金會的。二為幫助人們了解當代藝術如何產生、發展,以及當代藝術的基本原理、理念。塔比埃斯基金會也是塔比埃斯本人理想的寄託之所,他希望藉此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作品,和他一樣感受非定型主義材料繪畫的魅力。塔比埃斯希望通過他的力行不懈,真正做到“一幅畫改變世界”,最終達到非定型主義材料繪畫的最佳效果:藝術家與觀賞者之間更密切的交流。
藝術成就
塔比埃斯的創作和藝術理念具有世界範圍的影響,特別是在繪畫、雕塑、蝕刻版畫和平版印刷領域。他的作品在許多重要國際收藏家中都能夠被找到,無論綜合材料作品還是版畫都具有一定的市場。近年來,各大拍賣會上和展覽上經常能看到塔比埃斯的小幅作品,如2011年12月10日,《黑色的塗鴉》以2.8萬歐元的高價被私人藏家買走。2011年10月29日,1990年的作品《主席》以7500歐元的價格成交,同一天拍出的還有1976年的銅版畫《數字和箭頭》。如今,他已然成為繼高迪、畢卡索之後西班牙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坐落於巴塞隆納的塔比埃斯美術館也成為西班牙藝術的一道必不可少的風景線。
軼事傳奇
曾有一次,一位觀眾在一幅畫前心臟病發作。可是救護車來時,那位觀眾堅持躺在原地,眼睛仍然盯著塔比埃斯的畫。事後,他告訴塔比埃斯那幅畫帶給他“極大的精神解脫”,現在這幅畫仍然藏於庫斯塔的美術館。其實這張畫很簡單,分為三個部分,加上少許線條,事實上這位觀眾很可能只是看著一片灰茫茫的畫。
外國當代畫家
畫家是專門從事繪畫創作與研究的繪畫藝術工作者。包括油畫、國畫、水粉畫、油彩畫、壁畫以及民間繪畫等畫種創作者。本任務盤點外國的當代著名畫家,走進他們的藝術人生。 | |||
格哈德·里希特 趙無極 宮島永太良 索菲·特德斯基 伊莎貝莉·杜莉·杜莎克 森·山方 馬歇爾·雷斯 邁克林·查普林 約爾格·伊門道夫 安塞姆·基弗 格倫·布朗 | 詹尼·薩維勒 塞西莉布朗 椿宗親 澀澤卿 阿歷克斯·卡茨 皮諾·德埃尼 亨克·哈勒曼特 日野之彥 桑德羅·基亞 魯道夫·布里姆 漢斯·迪亞克 | 愛德華·舒萊爾 約翰·柯林 彼得·多伊格 格里采 韓金遠 安東尼·塔比埃斯 約翰·雅德理 貝爾納·布菲 唐·法雷爾 尼奧·勞赫 李·伯特蘭 | 卡羅琳·凱恩 艾瑞克·費舍爾 迪特曼·布瑞克西 凱薩琳·貝絲 菲利浦·珀爾斯坦 鮑里斯·瓦西利耶維奇·弗拉索夫 波羅金·弗拉基米爾·維克托洛維奇 日瓦倫科夫·葉甫根尼·米哈伊洛維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