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彩蓮船

安康彩蓮船

安康彩蓮船屬道具舞蹈。因船前甲板或後甲板有一盆蓮花或牡丹而得名。其形與我區漢江中的大船相似,(楸子船,老鴰船)。用竹篾綁紮成精巧別致的魚形、龍形、鳳形及“龍頭魚尾”、“龍頭鳳尾”頭尾呈尖形並上翹。船體中部留一尺五寸見方容站一人的方(或圓)孔,上方為轎頂似的船篷五彩繽紛,頂立一隻白鶴船篷四角拱翹,各掛紅燈一隻,船下用綢布圍起。

藝術內容

安康彩蓮船安康彩蓮船

彩蓮船屬道具舞蹈。因船前甲板或後甲板有一盆蓮花或牡丹而得名。其形與漢江中的大船相似,(楸子船,老鴰船)。用竹篾綁紮成精巧別致的魚形、龍形、鳳形及“龍頭魚尾”、“龍頭鳳尾”頭尾呈尖形並上翹。船體中部留一尺五寸見方容站一人的方(或圓)孔,上方為轎頂似的船篷五彩繽紛,頂立一隻白鶴船篷四角拱翹,各掛紅燈一隻,船下用綢布圍起。旗桿頂,鶴目均閃光,玲瓏剔透,整個彩船本身就是一件上乘的工藝品。表演一般為三人以上,坐船姑娘(又稱太公娘子)紅色彩服束官發戴墨鏡,早先有男扮女裝的;艄公老扮,也有少扮,持槳(或篙);搖婆醜扮、俊扮皆可,耳垂大紅辣椒或雷子火炮,手持大蒲扇。鑼鼓伴奏,艄公接引彩船上場,搖婆子打趣,坐船姑娘踮小碎步操動船體顛動不停。彩船表演程式不一,一般先表演“跑場”(即繞場一周打場子,後依次玩“拜四方”、“洪水跑灘”(前後跑)、“讓水”、“上浪”、浪里鑽”等,後似被洪水衝進漩渦,右漩右轉就“臥灘”了,藝術地再現了漢江上中游水流湍急、灘險浪大的生活。“臥灘”是彩蓮船舞蹈的高潮,艄公與搖婆配合如何將船脫離險灘,“觀水”,“淘沙"“背船’,“推磨”等舞蹈是彰顯身手的時段,同時也充分展現出安康人率真幽默的本色,艄公抹胳膊挽褲腿辛苦不已,搖婆插科打諢盡幫“倒忙”,此時,在鑼鼓伴奏下花鼓子、小調唱段更是妙趣橫生令人捧腹。如:“艄公(唱)小小船兒跑得歡,跑著跑著它臥了灘,背船背了一身汗,背時的老婆子把舵搬,一一害我作了難。駕船女(唱)乾大你快莫說閒話,你與乾媽講從前,乾媽何時愛乾大?艄公(接唱)一一哎,那一年火石崖見面她死纏活也纏哪。搖婆(唱)那一年你從漢江邊過,誰叫你給我丟皂角。不是我纏你是你纏得我。我在房中繡荷包,你在外邊學貓叫,一一還打土巴坨呀。”

安康彩蓮船安康彩蓮船

表演要求

整個表演要求演員之間配合默契。駕船女踮腳尖走小碎步,將船頭劃圓,船身抖圓,要把船使喚得靈巧自如,時而隨波起舞,時而顛簸傾覆;艄公持篙(槳)在小船四周穿梭迂迴,或順水行船或逆水而進,與駕船女呼應自然;幫船走小踮步,十字步為主,隨節奏舞動小臂,彩扇轉得歡,彩綢舞得活;搖婆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也是安康漢濱彩蓮船最富有表演特色的人物,她的表演無有定勢,只在彩船周圍即興表演詼諧滑稽的動作,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藝術特徵

1、彩蓮船出自安康、長在漢濱,她的表演(舞蹈)與漢江中上游水上生涯毫無二致;她歌唱只用安康花鼓及小調,道白是地道的安康方言,祈求同心協力戰勝困難,去追求祥和幸福。

2、彩蓮船精巧富麗的造型,玲瓏秀美的裝飾本身就是極富價值的工藝品,是與別處彩船扎制有著明顯差異,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

3、玩船人物的設定、特別是老搖婆的設定和表演,特重於誇張風趣,幽默詼諧,將江上漁婆個性張揚到最大。將安康人快樂天率直的性格表露無疑,明顯迥於它處。

4、歌舞結合,鑼鼓伴奏,對唱,一唱眾合等多種演唱形式,突顯了漢濱音舞風格,秀麗多於粗獷、歌詞風趣詼諧多於嚴肅說教。

藝術價值

1、彩蓮船是漢濱城鄉年節慶典必不可少的娛樂形式,也是拜客迎祥的上選。它濃郁生動的舞蹈,喜聞樂見的演唱、深深根植在民眾之中,是漢濱區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之一。其內涵值得探索梳理。它既是流布最廣,又是極普通的娛樂形式,所以理清其脈絡頗為不易。

安康彩蓮船安康彩蓮船

2、據了解彩蓮船形制稱謂多樣,但安康彩船獨樹一幟,其工藝、審美取向在很大程度映射出漢濱人文、地域特色。

3、其花鼓、小調、唱詞對白生動傳神,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民俗、文學、地域風情研究上具有較高價值。

歷史淵源

彩蓮船源於何時,現難以考察。安康有兩則民間傳說尚可佐證其源久遠。一說為:很久以前安康城區漢江上游中有兩處險灘,一曰“五塊石”,是江心激流中橫恆著五塊猙獰巨石;二曰“虎灘”,江流至此猛折成灘,猶如餓虎張開血盆大口,這兩處險灘不知住著什麼精怪,終年四季興風作浪翻船噬人,船工號子吼道:“五塊石”閻王殿,鬼門關數“虎灘……”。不過,怨歸怨,恨歸恨,始終拿它們無可奈何。這一年,王母娘娘觀音菩薩太白僉星駕雲途經此地,被一股怨氣阻住雲頭,三位神仙仔細一看,方知“五塊石”和“虎灘’’禍害百姓,就下到凡間。觀音摘下一瓣蓮花變成一隻小花船,太白變作艄工,喝退了五塊石龜縮到江邊的河口上,王母娘娘用蒲扇直了虎灘,並改名叫福灘,一直延續到今。三仙乘小花船到了城邊,看到山民進城的道路被河水攔擋,十分不便,他們就貼出了仙女招親的告示,誰用銀兩打中仙女就招誰為婿。這天,觀音變成美女坐在小花船中,太白幻化為船太公,王母娘娘手拿大扇變成一個老婆婆。岸上的公子少爺紛紛用銀子去打仙女,都被太白的槳和王母的扇子掮到甲板上了,功夫不大,修橋的銀子也就差不多了。於是就修成了安康城西有名的“三步兩道橋”。人們為了感念三位神仙,就仿照小花船的樣子扎製成了彩蓮船,美女坐船太公持槳(或篙)搖婆子手持大蒲扇,年年玩起了彩蓮船。另外一說是為紀念大禹治水有功而流傳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